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屈宏斌、胡光宙等经济学家热议湾区新机遇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屈宏斌、胡光宙等经济学家热议湾区新机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 实习生范逸   广州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项工作任务首位,就“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出进一步部署。

当前,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

4月1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广州站)(下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光宙,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等围绕相关话题开展讨论。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创新动能有待释放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既是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认为,逆全球化和中美关系将决定未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并由此可能引发全球市场和产业链的波动。产业链的区域化、碎片化、本土化趋势值得关注。 

屈宏斌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新的变化:一方面,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另一方面,依靠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驱动经济发展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热正在降温。在此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已是大势所趋。

屈宏斌表示,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已经消失,需要迈向中高端制造业。相较欧美等国家而言,我国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每年新增的一千万高校毕业生是我们最大的新优势,其中将近一半的高校学子,由此产生的工程师红利也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利用好这种优势需要各界的思考。”屈宏斌说。

此外,他还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的必选项,通过发展绿色能源、绿色低碳经济,我国经济有望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屈宏斌认为,大湾区在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及坚持对外开放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首先,珠三角以制造业立命,未来应更加聚焦于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快发展新型金融、人才培训等相关服务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本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9+2’城市群已经形成了科技、制造业、商贸和金融企业的完整产业链,围绕这些产业集群,各个企业可以挖掘到投资机遇,在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机会。” 

香港是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自由度、金融市场深度、国际化法律环境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香港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机遇在于如何充分利用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优势,撬动国际资本、资源,为珠三角、为全国的科创企业更多的支持,提供融资服务。这将是香港未来最大的优势。”屈宏斌说。

超大市场规模为创新落地提供广阔空间

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如何选择创新来源以及在哪里将其商业化,成为摆在企业和企业家面前的难题;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也成为每个国家都要思考的课题。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光宙表示,中国要补齐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上的短板,要注意“一个开放,两个平衡”。首先,应该建立更加开放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包括积极鼓励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中国的科研项目。“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基础科研体系,有助于中国对科学进步这一全球公共产品做出贡献,提高中国的软实力。”他说。

在“两个平衡”方面,胡光宙认为,一方面,在集中资源突破科技短板问题的同时,应该继续鼓励探索型科学研究,特别是要鼓励好奇心驱使的探索型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注意“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的平衡,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来提高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来反映。”胡光宙认为,国有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而民营企业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更能够把握市场变化带来的商业机会,经营效率更高。如何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提高创新体系的经济效率,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得来说,我对中国科技进步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胡光宙表示,以生成式 AI、大语言模型等创新技术为例,这些技术离最终的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需要很多应用场景来赋能这些技术,形成生产力,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将为创新落地提供广阔空间,让人工智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人工智能在驱动全行业创新,开启了全球万亿市场。

如何将生成式 AI与企业业务场景结合,赋能业务发展?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李剑建议,企业不一定要选择最尖端、最复杂的场景,而是要从小处着手,根据业务选择最适合的切入点,用最小的成本去做尝试,尝到创新的快乐之后可以继续做创新。

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郑昊则表示,目前工业领域的机器人更多的是视觉AI的应用,同时在控制算法上开始往强化学习的方向发展。他认为,虽然目前这一代移动机器人技术,中国的机器人厂商通过产业链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他们必须紧跟AI的浪潮,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数说故事副总裁孙淑娟表示,AI大数据等已经融入到企业的原始基因中,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关键在于坚持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会第一时间实践当前社交媒体的新玩法,保持和整体环境的同步迭代,并且投入大量精力在技术研发,第一时间将新技术落地到细分应用场景,真正让数据驱动商业决策,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

此外,企业想要建立具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资本投入亦非常重要。微远基因创始人、总裁许腾认为,企业的人才战略包括了有怎样的人才,以及有怎样的土壤。他表示,在企业内部,员工需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但也需要有多元化的土壤和文化,才能让创新的种子在土壤生根发芽。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张成康透露,赛意信息每年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约3亿元至5亿元。他认为,“这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相应的人、没有相应的资本投入,很多都是伪命题。”但同时他也认为,创新也需要思想的普及,除了研发部门,公司的各个部门也要积极行动,才能真正让创新落到实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