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公司员工薪酬情况)
2023年报披露完毕,统计下上市公司薪酬情况。费了很多功夫总结的,欢迎评论;不对指出欢迎指正。
一、统计方式
1、上市公司支付薪酬方式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023年末应付职工薪酬-2022年末应付职工薪酬。其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在现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到,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中可以查询到。
2、员工数量:取2022年、2023年员工数量的平均值。
3、上市公司薪酬/员工数量,得出人均公司支付薪酬。
4、由人均公司支付薪酬反推税前工资、税后工资,需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公积金缴纳比例。这里面统一选择二线城市武汉作为标准,公积金比例定位上限12%。
5、数据矫正:
(1)5361家上市公司,剔除7未披露年报的(东旭蓝天、东旭光电、ST华铁、威创股份、*ST三盛、普利制药、*ST越博),剩余5354家上市公司。
(2)苏州龙杰、索辰科技未披露2022年员工总数,假定2022年员工总数和2023年一致。
(3)上海九百、永安林业、天奥电子、华菱线缆、华兰疫苗、高铁电气、国电南自2022年、2023年应付职工薪酬未披露,假定为0。同辉信息、永安林业、抚顺特钢未披露2022年应付职工薪酬未披露,假定为0。
二、整体情况
2023年,5354家上市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6.82万亿元。
2023年末,5354家上市公司,合计拥有职工3054.82万人,2022年末为3000.04万人,平均拥有职工3027.43万人。
2023年,上市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人均金额为22.5280万元;对应月均18773元。反推人均税前工资为13643元,税后工资为10244元。
三、行业情况
不同行业统计:
最高的为银行、非银金融,人均公司支付薪酬超过3万元/月,其次为石油石化、公用事业,人均公司支付薪酬超过2.5万元/月。(所以大家都想去金融、石油石化、公用事业企业……)
最低的为纺织服饰、环保,月人均公司支付薪酬低于8000元/月;其次为商贸零售、农林牧渔,人均公司支付薪酬低于1.1万元/月。
31个板块中,煤炭排名第7,国防军工排名第9,计算机排名第10,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排在中位数15、16,电力设备(新能源主要在该板块)17,医药生物排名18,电子排名在24……
四、国企民企对比
这项分类采用东方财富choice大股东性质来分类,不是特别准确(比如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为H股,所以大股东性质是境外法人股),仅供参考。
大股东性质为国有股的,合计1406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为4.1312万亿元,职工人数为1498.19万人,人均为27.575万元/年,即22979元/月,对应税前工资16700元/月,税后工资12382元/月。
其他3948家上市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为2.6889万亿元,职工人数为1529.24万人,人均17.5834万元/年,即14653元/月,对应税前工资10649元/月,税后工资8151元/月。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人均薪资比民营企业高50%左右。所以都愿意去国企呢。
五、个股排名
人均公司支付职工薪酬超过70万的,以及一些重点公司,大概列一下:
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家民企科锐国际,40亿市值,3000人左右,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70亿,人均253.98万……排名倒数第一的*ST京蓝,51亿市值,2023年支付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1.04亿,另外2022年末应付职工薪酬1.22亿,2023年末应付职工薪酬0.127亿,这么算下来,职工薪酬是负数,-0.0573亿元……
六、一些个人想法
1、中国核心企业,工资情况
这些企业,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医药行业老大恒瑞医药,排名795,人均285565,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17,282/月。
乳液行业老大伊利股份,排名1451,人均222285,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13,462/月。
家电行业老大美的集团,排名1453,人均222167,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13,455/月;老二格力电器,排名2871,人均159764,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9,675/月。
物流行业老大顺丰控股,排名1721,人均206445,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12,503/月。
光伏行业老大隆基绿能,排名2319,人均177890,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10,773/月。
电池行业老大宁德时代,排名1395,人均225654,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13,666/月。
汽车行业老大比亚迪, 排名3577,人均140377,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8,502/月。
电子加工行业老大工业富联,排名4107,人均126466,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7,659.04/月;老二立讯精密,排名5225,人均81203,相当于人均税前工资4,917.82/月。
2、一些杠杆行业,比如非银金融、银行,工资有些过高了。
比如渤海租赁、陕国投,一个第2、一个第6,人均工资支付职工薪酬都超过了100万元。
港股上市的哈尔滨银行,最低0.03倍PB,现在0.06倍PB。为什么?
很多地方融资平台/企业,连本带利把钱从金融机构贷出来,花了,花出去的钱无法变现,持续以新换旧、甚至借款利息也需要用新增借款来支付;严格意义上已经是坏账、金融机构可能已经资不抵债,但还在计算着收了多少利息、净利润多少……
然后,因为靓丽的业绩,所以给员工发高奖金。员工瓜分了很大比例的名义盈利;至于哪天暴雷了,亏损是国家的,反正员工钱也分了。这是非常有违公平的。
3、一些研发类亏损企业,工资过高了
比如一些创新药企业(百济神州、迪哲药业、益方生物),比如一些电子类研发机构(翱捷科技、澜起科技、灿芯股份、华大九天、寒武纪、芯原股份等)。
国家专门设立科创板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初创型科研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未来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回馈资本市场市场。
然而我们看到了很多次这样的场景:高额融资后,一边拿着高工资,一边巨额减持,最后润了公司不要了。
对于这类企业,一方面应该设置减持限制,一方面工资更多的应该以股份支付形式为主。公司最终壮大了,员工们理所当然享受收益;公司破产了,员工理所当然不应该发家致富。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