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最高法: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最高法: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钟雨欣 北京报道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3)》《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3年)》两份报告及典型案例。据统计,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同比分别下降5.4%和5.8%。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表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她还表示,2023年,人民法院扎实推进专业化建设,促进审判机制现代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800多个,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统一归口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已有1200余家法院落实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归口,有500余家法院已完成“二合一”归口,为进一步做实融合增效积累丰富经验。 

《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3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共同完成。报告指出,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建设基础愈加坚实,2023年,全国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5.95%,稳中有升、健康持续。

报告显示,环境司法专业化能力稳步提升。环境侵权案件数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地域分布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案件数量最多的为水污染与噪声污染案件,损害赔偿请求居于首位,争议焦点集中于侵害事实、赔偿责任主体等,凸显人民群众对保护环境权益的新期待、新需求。 

环境行政案件数量上升,以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强制等争议为主,案件审理突出实体合法性审查的特征。

环境刑事案发数量再创新低,司法机关加大刑事司法政策供给,更加契合生态环境法益保护的刑事司法特性。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依旧为民事公益诉讼多、行政公益诉讼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更少的状况,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为主;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量不多,但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与执行更加紧扣国家战略、注重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呈现新特点。

根据课题组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工作情况的观察,总体上看,环境资源犯罪侦查专业化模式初现,“行刑衔接”机制成为常态,打击生态环境犯罪的合力正在形成。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集中于垃圾管理、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诉前检察建议动因多元。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量稳步上升,主要集中于水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领域,以促进生态恢复为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环境资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