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乘联分会: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 同比增长38.5%

来源:智通财经 2024-06-11 16:20: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乘联分会: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 同比增长38.5%)

智通财经APP获悉,乘联分会6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88.1万辆,同比增长31.0%,环比增长9.9%。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9.7万辆,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13.8%。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5月新能源车出口9.4万辆,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18.8%。

乘联分会表示,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此次以旧换新等政策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很大。国家对当前“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通盘考虑和细节把握日趋清晰和精准,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1.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0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07.3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6%;1-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482万辆,同比下降9%。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北京车展拉动消费热情、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保价回购政策进一步打消用户顾虑,头部企业的重磅产品发布带动产品供给稳定预期,前期市场观望群体的消费热情被激发,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今年车市的年初价格战启动早、部分热销车型近20%的降价力度大,从2月春节后延续到4月底的时间跨度大,参与降价的车型接近去年全年的降价车型数量,因此形成消费者暂时对价格的极度观望,加之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偏弱,暂时抑制了春季车市的启动;随着4月末政策执行细则的出台,积蓄的消费购买力在5月有所释放,推动新能源车红5月行情,走势好于乘用车厂商预测团队的预期。新能源车车购税优惠政策6月1日起剔除200公里以下微型电动车等入门车型,因而5月车购税优惠政策退出前的抢上牌因素也促进了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量。

5月自主品牌零售98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2%。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6个百分点。5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9.2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5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5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9%。5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需求并不很强。

出口: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年末强势增长特征,5月海关统计汽车出口56.9万辆,同比增长30%,当月出口金额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现较强的增长。今年1-5月份,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乘用车厂商统计口径:5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7.8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9%;1-5月乘用车累计出口187万辆,同比增长34%。5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4.8%,较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随着南美等市场的恢复,5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1.9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下降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5%。

生产:5月乘用车生产199.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0.5%。5月乘用车生产较2023年的历史同期高点199万辆高出0.7万辆,创历史新高。5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3%;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4%,环比增长2%;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

批发:5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03.1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3.9%。受市场企稳回暖和出口促进,5月厂商销量较2023年5月历史高点200万高2.8万辆,创历史新高。5月自主车企批发129.8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4%。主流合资车企批发48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3%。豪华车批发26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5%。

5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表现分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系厂商总体较强。5月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共32家(4月32家,去年同期30家),占整体市场份额95.4%,其中同比增速超100%的有2家,同比增速超10%的有10家,同比负增长的17家。万辆以上批发量的乘用车厂商环比4月正增长的有20家。

库存:由于5月厂商生产相对谨慎,但零售回暖,形成了厂商产量低于批发3万辆,而厂商国内批发低于零售6万辆的去库存走势。厂商与渠道3月加库存,4-5月一般是去库存特征,今年4月因“五一”备库存而稍高,5月的厂商库存稳健调整。

新能源:5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88.1万辆,同比增长31.0%,环比增长9.9%。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9.7万辆,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13.8%。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5月新能源车出口9.4万辆,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18.8%。

1) 批发:5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44.2%,较2023年5月34.0%的渗透率提升10.2个百分点。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9.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0%。

5月纯电动批发销量53.1万辆,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14.8%;5月真插混总体销量27.6万辆,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8%;5月增程式批发9.1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增长27%。5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59%、真插混31%、增程式10%,2023年5月为纯电动71%、真插混22%、增程式6%。2023年全年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9%、真插混23%、增程式8%,增程式有效弥补纯电动的续航焦虑,应该属于纯电动的分支。

5月B级电动车销量19.4万辆,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23%,占纯电动份额36%。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回落,其中A00级批发销量8.1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5%,占纯电动的15%份额,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2.7万辆,占纯电动的24%份额,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10.9万,占纯电动份额21%,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各级别电动车销量分化,消费升级的态势很好。

5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15个(上月11个),比亚迪宋:82,174辆、比亚迪秦:52,072辆、Model Y:45,359辆、海鸥:35,370辆、比亚迪驱逐舰05:32,883辆、轩逸:28,709辆、Model 3:27,214辆、比亚迪元:25,711辆、瑞虎7:23,789辆、朗逸:22,346辆、比亚迪汉:22,003辆、瑞虎8:21,640辆、博越:20,405辆、锋兰达:20,293辆、帕萨特:20,197辆。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5位,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不强。

2)零售: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7.0%,较去年同期33%的渗透率提升14个百分点。5月国内零售,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1.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5%。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5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6.3%,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6.4%,同比下降0.5个点。

3)出口:5月新能源车出口9.4万辆,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18.8%。占乘用车出口24.8%,较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7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61%。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长期看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前景光明。5月厂商出口方面,比亚迪:37,499辆、特斯拉中国:17,358辆、奇瑞汽车:7,198辆、上汽乘用车:6,487辆、长城汽车:2,905辆、哪吒汽车:2,764辆、吉利汽车:2,501辆、东风本田:2,492辆、上汽通用五菱:2,293辆、小鹏汽车:1,578辆、极星汽车:1,455辆、长安汽车:1,450辆、江苏悦达起亚:1,389辆、智马达汽车:1,022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从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A0级电动车占比近50%,是自主出口绝对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前期在欧洲表现较强,比亚迪在东南亚和南美等市场崛起。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增量,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4)车企:5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赛力斯汽车、理想汽车、长安汽车、零跑汽车等为代表的增程式电动车表现尤其突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16家(环比增加2家,同比增加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8.6%(上月86.7%,去年同期82.1%)。其中:比亚迪:330,488辆、特斯拉中国:72,573辆、吉利汽车:58,673辆、长安汽车:50,272辆、奇瑞汽车:39,444辆、理想汽车:35,020辆、赛力斯:34,177辆、上汽通用五菱:33,870辆、广汽埃安:30,420辆、长城汽车:24,549辆、蔚来汽车:20,544辆、零跑汽车:18,165辆、东风汽车:14,709辆、上汽大众:12,393辆、小鹏汽车:11,724辆、上汽乘用车:10,026辆。

5)新势力:5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6.3%,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小米汽车、理想汽车、问界、蔚来汽车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领先,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合计新能源车批发18,957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45%强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6)普混:5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7.5万辆,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4%。其中广汽丰田:29,941辆、一汽丰田:23,852辆、东风本田:6,616辆、长安福特:5,153辆、广汽本田:3,312辆、东风汽车:1,834辆、吉利汽车:1,666辆、东风日产:1,107辆、广汽乘用车:986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销量逐步提升。

2.6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今年6月共有19个工作日,较去年的21个工作日少两天,不利于6月的半年销量冲刺。乘用车市场进入半年收官期,各地方和车企努力冲刺销量业绩的意愿很强烈,新车型交付量伴随制造企业体系能力提升,快速释放产能占领先机,因此6月仍是销量走势较好的月份。

2024年高考人数1,342万,创历史新高,这也将带来高考后的学车热和旅游热,有利于6月的车市持续走强。随着智能新能源车第三空间的体验提升和综合使用成本的稳定预期,今年夏季自驾游火爆程度又将有提升,私车自驾等个性化、低成本出行方式成为更多人选择。

春季新车降价潮结束,北京电动车号牌的5月底发放,以旧换新的更新拉动,共同推动6月购车热度的延续。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需求不同,不是能简单全面替代的,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此次以旧换新等政策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很大。国家对当前“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通盘考虑和细节把握日趋清晰和精准,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从乘用车厂商监控数据来看,2024年1-5月份中国自主品牌车出口在海外当地市场零售同比增长了57%,其中5月自主车出口的海外零售同比增长57%,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的态势。由此判断中国乘用车的6月出口仍会保持良好增势,将推动着6月份总体乘用车的国内外销售总量继续环比有较好的增长。

3.2024年1-4月汽车行业收入3万亿,增8%、利润1428亿,增29%、利润率4.6%

4月份,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实落细、市场需求继续回暖,效果持续显现。2024年1-4月的汽车行业收入30,742亿元,同比增长8%;成本26,882亿元,增长8%;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长29%;汽车行业利润率4.6%,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属偏低。

2024年1-4月的汽车行业在低基数下的产销较好,但由于竞争压力大,利润主要来源于出口和高端豪华,其它大部分企业盈利下滑剧烈,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由于燃油车仍有盈利,但市场萎缩较快;新能源车高增长,但亏损较大,两者矛盾较大,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稳定汽车生产、稳定燃油车消费的总体思路,将保持汽车行业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4.2024年1-4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4%

2024年1-4月份世界汽车销量达到2,836万辆,世界新能源汽车达到449万辆。2024年1-4月的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15.8%,其中纯电动车的渗透率达到10.4%,而插电混动达到5.4%的渗透率。

2024年4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24%,环比下降10%。1-4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达到436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欧洲新能源乘用车今年1-4月净增量仅有7万辆,同比增速8%;欧洲新能源乘用车4月销量22万辆,增长14%;今年1-4月美国新能源的销量48万辆,增长9%,美国新能源增速放缓。欧美新能源的销量增速放缓值得关注,目前早期尝试者和环保主义者都已经购买了电动汽车,主流消费者对充电基础设施、电池寿命、保险成本的担忧仍较大。在较高利率的金融政策下,即使放开自动驾驶的使用,销量渗透率的提升仍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3年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4%,2024年1-4月继续保持64%的份额,其中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67%。2023年中国纯电动车份额达到世界62%的水平,2024年1-4月纯电动车份额达到世界的59%,表现相对平稳。中国插电混动在世界市场呈现七成占比,表现出众,其中2023年中国的插混世界份额的69%,2024年1-4月进一步提高到71%的超高水平。

2024年1-4月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8.2%,同比增长7.2个百分点。欧洲新能源渗透率16.1%(同期16.2%),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9.1%( 同期8.5%),欧美新能源渗透率相较去年同期基本没有变化。

5.2024年4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55.6万辆,同比增长31%

2024年4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55.6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3%;1-4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187.8万辆,出口增速26%。一季度相对前三年的超高增速有所放缓,4月增速回升。今年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欧美市场的小幅增长以及俄乌危机下的俄罗斯市场国际品牌全面被中国车替代,尤其是中国的燃油车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大。2024年1-4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359亿美元,出口增速21.2%。2024年1-4月汽车出口均价1.9万美元,同比2023年的1.9万美元,仍算基本持平。

2024年4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前五国家:俄罗斯93,478辆、巴西47,389辆、墨西哥38,997辆、阿联酋31,237辆、比利时27,293辆;4月中国汽车出口增量的前五国家:巴西43,134辆、阿联酋17,560辆、俄罗斯16,902辆、英国7,673辆、比利时7,137辆。

2024年1-4月整车出口总量的前五国家:俄罗斯268,779辆、墨西哥148,705辆、巴西106,448辆、比利时95,230辆、阿联酋85,869辆;4月中国汽车出口增量的前五国家:巴西89,709辆、俄罗斯51,132辆、阿联酋38,915辆、墨西哥31,940辆、吉尔吉斯斯坦30,812辆,增量前5国家的的增量贡献度为65%,其中巴西出口贡献巨大。2024年1-4月以色列、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法国等市场下降较大;中亚和俄罗斯市场都表现相对较强。

6.2024年4月中国进口汽车5.1万辆,同比下降17%

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辆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有80万辆。2024年1-4月汽车进口21万辆,同比下降8%,下滑趋势延续。4月进口汽车5.1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3%;4月日本和英国等进口车增量较快。2024年4月进口量最高的日本16,791辆、德国12,507辆、美国9,774辆、斯洛伐克3,699辆、瑞典2,070辆。4月增量最大的是日本5,221辆、美国1,483辆、奥地利882辆、匈牙利830辆、荷兰479辆。

2024年1-4月进口车最高的是日本61,853辆、德国48,904辆、美国36,227辆、斯洛伐克19,501辆、英国16,753辆等主力国家;1-4月增量最大的是日本22,875辆、荷兰1,430辆、韩国565辆、比利时219辆。2023年欧洲2.5升以上乘用车对中国出口达到19.6万辆同比增长1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024年1-4月达到4.4万辆下降12%、41亿美元下降16%,其中4月进口量0.85万辆,下降46%、4月进口金额8.5亿美元,下降42%。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强大和健全,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