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拥抱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将培育资本市场新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点,有利于酝酿中长期股市增长动能,提振资金的中长期风险偏好。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成为资本市场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着眼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决定》指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决定》将新质生产力放在高质量发展篇章的第一环节,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内容上,《决定》要求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相关行业主要强调了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升级,《决定》要求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支持措施来看,《决定》要求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的署名文章《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论述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政策要求。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将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贯穿于增强微观主体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的目标要求中。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7月19日,证监会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表示:“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适配性,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机构认为,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应对之策,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特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时,新质生产力也将培育资本市场新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点,有利于酝酿中长期股市增长动能,提振资金的中长期风险偏好。
意义重大
“新质生产力”概念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并在此后各类政策文件中不断得到阐释和丰富。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2023年12月,新质生产力第一次被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内涵与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何立峰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生产力水平加快提升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生产关系,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7万美元,位居中等收入国家前列。同时要看到,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新质生产力由新发展理念引领,代表生产力前进方向。必须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空间。
这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广泛渗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影响大国竞争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国等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对我打压遏制,力图同我“脱钩断链”。要从大历史、大宏观、大格局的高度,认识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力跃升机遇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推动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有力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泰证券表示,从大国竞争的视角来看,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世界产业分工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与调整中。新的国际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态势要求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形成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长期产业发展框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引擎,提高国际竞争力。
同时,新质生产力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重要推动力。新质生产力服务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升。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指明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意味着我们要更快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主导
光大证券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金融支持
金融领域改革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国信证券认为,《决定》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多地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好配合,促进社会资金进一步与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需求精准匹配。一是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从投资端和融资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三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
对于银行业而言,国信证券认为应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擘画“五篇大文章”。
实体经济是金融服务业的最终客户,金融服务的种类要适应客户的需求。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银行业信贷投向也是动态调整的,从早期偏重制造业,到后面增加房地产、基建领域的信贷配置,都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有关。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对银行需求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科技行业或为银行带来更多信贷投放需求,成为银行重要的信贷投放领域。
银行在科技领域的信贷投放已经持续快速增长,未来信贷资源或进一步向科技领域倾斜。《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4%;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银行在科技领域的贷款投放占比或进一步增加。
《决定》提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以及“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这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表述一致,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除信贷之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子公司支持新质生产力。如五大行下属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均持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目前可以在上海地区开展股权直投业务。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总结上海试点开展直接股权投资经验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因此银行也有望通过子公司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支持科技企业,从而更好地发挥投贷联动作用。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以通过表外理财资金投资股权类资产。
对于资本市场,国信证券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比成熟资本市场,中国上市公司呈现出净资产收益率(ROE)不高的特点,反映出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竞争程度较大等问题。《决定》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此举或将培育出一批盈利能力较强、成长能力良好的新兴企业,有利于向资本市场供给优质新兴企业,从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属性。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提升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回报水平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系统性改革来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能力。如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度,从新质生产力的“新”角度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从“质”角度识别好公司,支持不同类别企业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更加重视企业优化财务结构、股权结构以外的诉求,如优化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人才激励机制等,全面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东吴证券表示,当前,科技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备重要地位。一方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将成为后续改革的核心主线之一。另一方面,过去以劳动力增长、资本推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模式与新阶段不再匹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或为破局关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资源配置、政策传导、精准赋能等作用,资本市场应利用多样化金融支持方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合力。
6月19日,在科创板成立五周年前夕,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科创板八条”明确,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吴清表示,证监会推出“科创板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事实上,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国信证券认为,近年来,公募基金对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高度重视,与《决定》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精神不谋而合,并且公募基金在新兴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充足的投研经验。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的行业主题基金中,TMT、机器人及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基金数量位居前列。
国信证券表示,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保险产品供给、资产配置等多种方式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还能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负债端产品供应方面,当前中国保险产品供给仍然面临着同质化问题,承保能力与社会总保险需求仍具备一定差异。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险业应进一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因地制宜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何立峰也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要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些经济基础雄厚、科研力量强大、创新环境优越的地方,能快则快,可以加快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条件暂不具备的地方,步子要慢一点、稳一点,稳步有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急躁冒进、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匆忙上马所谓“高精尖”产业。
国泰君安证券结合国内各省级政府2024年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相关词频,以及相关学术文献基于省级统计年鉴数据的测算,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广东、江苏等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居全国前列。
其中,广东坐拥广深两大一线城市,而江苏充分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众多。中部分化较大,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中部地区领先,其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业较为发达,安徽、湖北、湖南作为多省通衢之地,其新质生产力水平近年也有很快的提升。西部地区领先省份近年增长较快,尤其是以四川、重庆为代表,这些区域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优势也十分突出,也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省市。即,东部地区全面突破新兴与未来产业,中西部与东北省份立足自身禀赋差异化发展。
东部地区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全面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北京聚焦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上海则着重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硬核产业;广东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浙江则在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领域发力。
相比之下,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则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例如,重庆、四川和安徽凭借其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湖北依循其光谷产业集群继续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陕西则进一步探索和强化其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的优势。
行业图景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将从传统的粗放扩张的规模经济转向创新经济。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一般就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最后向创新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过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在中国从资本密集向创新驱动转向的关键节点提出的重要论述,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央行在2024年一季度报告中指出,过去以地产+重工业为产业主体,高度依赖信贷杠杆的发展模式正在向轻资产服务业与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要“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结合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表述,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后续要在市场中重点关注转型相关资产,即创新效能持续提升,且并未盲目依赖低效粗放规模增长的公司。
创新驱动的核心表现是人均产值持续提升,非规模驱动的公司往往固定成本占比低。国泰君安证券测算了全A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财务指标上,人均产值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表现高度相关。从结果上看,全A非金融企业的人均产值中位数从2013年的48.3万元提升到了2023年的75万元。另一方面,依靠投资-规模驱动的企业往往资产较重,因此商业模式中折旧与摊销在营业总成本中的占比很高。
基于“技术-资本”分析框架,国泰君安证券将行业分为创新领先、转型调整、低效扩张三种类型。其中,创新领先:即近年来人均产值提升,但并不依赖固定资产规模扩张,甚至规模要素有所下降的板块;转型调整:这类行业近年来资本要素在商业模式中的驱动效应有所下降,但在人均产值上提升幅度有限;低效扩张:即近年调整后折旧摊销占比仍然提升,意味着行业仍在依赖投资带动的固定资产增长,以资本要素为主要商业模式驱动的细分行业。
创新领先:近年来电新、有色金属、汽车、通信等行业人均产值提升更快。具体来说,近年来人均产值提升幅度较大的二级行业包括:电新中的光伏设备、电网设备、电源设备、电池,有色中的金属新材料、能源金属,汽车中的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通信中的通信服务等。其他比较重要的二级制造业行业包括:航海装备、白色家电、化学原料、特钢、轨交设备、航空装备等。这些赛道都是近年来中国产业竞争优势有持续提升的赛道,如新能源、汽车、造船、高端机械、新材料等。部分传统行业近年来也受益技术赋能与产能去化,呈现出相似特点。
转型调整:近年来传统机械、基础化工、军工、计算机等行业处在从依赖资本投入向创新投入的转型升级过程之中。部分行业尽管目前人均产值提升较小,但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现象已有所缓解,其中最典型的包括:机械中偏传统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工程机械,电子中的半导体、光学光电,传媒中的游戏、电视广播,化工相关的塑料、农化、化纤、化学制品,材料相关的玻纤、建材等,计算机行业的软件开发,军工中大部分赛道。
低效扩张:电子、医药等行业近年来还主要依赖规模驱动,亟需转变发展模式。当前部分科技行业发展模式仍然依赖规模驱动,折旧摊销占成本的比例持续提升,而人均产值提升幅度较低,典型以电子偏消费、元件相关的消费电子、元件、电子化学品,医药中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此外,还包括如IT服务、非金属材料等行业。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这一结果与当前政策的导向有重合之处,即政策主要支持的领域涉及医药(生物制造、创新药)、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传媒计算机(人工智能)、军工(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的领域,正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提及,也是转型迫切的相关领域。2024年相关领域的产业催化、地方政策有望频发,由此将带来众多科技成长股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的一大投资主线。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截至7月30日收盘,新质生产力指数(8841755.WI)年内涨幅达到7.62%,较全A超额收益率达到18.01%。同时,新质生产力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中等水平,市盈率(PE)、市净率(PB)分别为18.53倍、7.81倍,分别处于2018年以来62.82%、48.52%的分位数水平。
交银国际认为,《决定》明确提出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科技行业,尤其是硬件科技、半导体,以及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相关领域有一定积极作用。
针对硬件科技领域,《决定》提出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及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硬件科技领域有望受益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及供应链自主可控从而应对外部风险等主题。
针对半导体领域,《决定》提出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这些举措都体现着国家对半导体领域大力扶持的态度以及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心,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以及制造公司。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计算(GPU)、存储(HBM)、通信(光模块)相关的半导体设计及IDM公司也将受益。
此外,《决定》对低空经济和量子技术行业也有相关部署,强调“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交银国际认为,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看好上游传感器系统和中游飞行器设备制造商;量子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或在计算、通信和测量领域为下游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
华创证券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关注新质生产力以下细分行业。战略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光伏、风电等)、新材料、氢能、储能、高端装备(工业母机、数控机床、轨交设备等)、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元宇宙、卫星导航、机器人、量子技术、基因检测、空天军工;数字经济:算力、数据要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通过绿色化与数智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对于买方机构来说,新质生产力同样是关注的重点。博时基金表示,新质生产力包括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其中,战略新兴产业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把握价值成长阶段的细分行业,可采用市盈率估值,选择其中具备技术、产品、市场优势的龙头企业进行投资。未来产业主要把握主题成长阶段的细分行业,未来产业实质是战略新兴产业中新技术突破的细分方向,主要投资机会在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主题方向,主要采用产业空间/市值比进行估值。
具体而言,博时基金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国产大飞机是2024年比较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
人工智能算力方面,海外先进技术近年来持续突破,国产化需求迫切,2024年,国产算力将进入密集投入期,北京、深圳多地出台国产算力产业政策,致力于构建从国产芯片到服务器的全生态,国产AI芯片、PCB、光模块及服务器等行业将受益。
新能源的投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电动车出海,增量市场以新兴国家市场为主;二是智能网联、快充技术、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创新;三是绿电运营商和发电企业的估值重塑。
飞机制造业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对于国民经济、就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主要大国均将飞机制造业作为其战略型支柱产业,并推出相应产业政策支持其发展。2024年开始,C919国产大飞机进入签单和交付快速提升周期。在此背景下,与之配套的国产航空制造业也将走向成熟并从中受益。
未来产业中的低空经济、合成生物学、量子计算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方向。
低空经济在2024年开始进入政策红利期,且年内低空经济商业事件催化较多,大众关注度显著提升。根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数据,2030年预测全产业链市场空间超过2.5万亿元,是当前产业市值的10多倍。
合成生物学可类比计算机工程,如果把基因看作代码,合成生物学就相当于编程工作。未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赋能,生物制造有望替代化学制造。2024年,合成生物学将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量子计算是量子信息技术四大技术领域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前瞻战略部署的重要竞争地。根据咨询公司BCG预测数据,2030年量子计算市场空间超过3000亿美元,是当前产业市值的5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