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TCL华星拟收购LGD广州工厂,显示技术阵营之争改写电视市场格局?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TCL华星拟收购LGD广州工厂,显示技术阵营之争改写电视市场格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

近日,TCL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TCL华星成为LGD广州第8.5代LCD工厂股权竞买的优先竞买方,本次拟收购的资产标的为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后续TCL华星将与出售方就本次交易事项进行排他性谈判及商定交易协议。

据悉,广州LGD工厂产能规模180K,主要生产LCD电视面板,占据全球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的4%。如果TCL华星顺利完成LGD广州工厂的收购,全球LCD电视面板产能格局将进一步向中国头部厂商集中。

随着LGD出售广州LCD工厂,夏普计划今年8月底关停日本10代线工厂,日韩厂商已基本出清其LCD面板产能,开始全力押宝OLED面板。去年11月LG曾宣布公司第一至第三季度OLED电视累计出货量203.68万台,按此计算的市场份额为55%,占压倒性优势;而三星也被曝计划于2025年推出使用磷光材料为蓝色子像素的新一代OLED面板。

由此,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LCD厂商和以韩国企业为代表的OLED厂商形成了两大技术路线阵营:前者成本低廉且产能充足,近年来持续优化液晶显示方案;后者早年推出时效果惊艳,但长期在成本与市场普及两个维度进展缓慢,终端电视市场尤其是高端大尺寸电视,将成为二者争夺的主战场。

全球LCD产能集中化

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本次并购如果落地,将进一步巩固国产厂商在LCD面板市场的主导地位。

据群智咨询统计,2025年京东方(BOE)和TCL华惠科(HKC)在全球5代及以上LCD面板产能面积中占比为65%;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LCD面板供应份额达到72.7%。

但作为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的LCD面板,2022年前后受发达经济体保有量触顶、地缘政治带来的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终端市场尤其是电视市场的不景气,使得LCD面板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TCL华星接手LGD工厂后如何安排对应产能,成为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近年来的LCD面板市场运行中,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头部面板厂商已形成了以销定产、灵活排产的弹性生产策略,能够有效应对市场供需的波动周期。

此外,TCL华星原本在广州的LCD面板产线以三星主推的MVA(多域垂直对齐)技术路线为主,而LGD则一直深耕IPS(平面切换)技术,华星在收购后有望接收后者的专利产权和产品线,其生产出的面板能够适配更多的品牌客户和机型

奥维睿沃总经理陈慧也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指出,虽然LCD面板有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但在具体的产品,不同厂商仍然存在补足的空间。

例如本次TCL华星要接手的LCD工厂,该产线本身已经是供需平衡的状态,其55寸面板生产能力将帮助前者回到30%以上的市占率,对于TCL华星的市场影响力和订单承载能力将有显著提升。

大屏市场的扩大也有利于继续消化产能,华星可以集中LCD 10.5代线做65、75大尺寸产品,也有利于争取韩系三星、LG电子的订单。”陈慧表示。

OLED对垒LCD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LG正式将广州工厂挂牌出售,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系企业LCD产能已基本出清,其液晶系列相关产品的面板供给绝大部分将依赖于中国生产商。而综合比较当前电视领域的两大主流技术阵营,外企在OLED中的主导能力显著高于被其放弃的LCD。

作为一项依靠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自发光显示的技术,OLED并不需要像LCD一样需要通过背光源照亮像素实现图像显示,这就使得前者能够在机身厚度上进一步得到压缩,且OLED还具备对比度高、视角广、响应速度快、无漏光问题等优势,都使得其自问世就被视为LCD液晶显示的技术升级路线。

在各大电视品牌中,以韩系厂商为代表的企业着重押宝OLED,例如三星扩大了其W-OLED电视产品线,并将高端电视产品发展重心向OLED而非Mini LED倾斜,LGE更是一直坚持OLED产品线,日本厂商索尼也将OLED作为其重点产品线之一,并率先应用了三星显示的QD-OLED面板。

但OLED的问题亦同样明显——成本高昂,对于需要量产化的家电产品而言,始终难以降低的产品价格是其在推广OLED产品时难以逾越的障碍。

“以当前市场上售卖的产品为例电视,一台65寸的液晶电视售价最低在1500元左右,而OLED电视大部分在3500元以上,二者的价格始终相差不止一倍。”董敏表示。

另一方面,在OLED引以为傲的显示效果领域,LCD厂商们也在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以弥补二者间的差距。

例如最为典型的Mini LED技术,通过使用更多、更小的LED背光源,其可以通过局部调整光源亮度来提升显示屏幕某一区域的对比度,从而达成更好的视觉效果。虽然引入复杂的调光系统也会一定程度上提高Mini LED的生产成本,但其仍显著低于OLED。

此外,海信的ULED及其升级版ULED X,以及在频幕上增加量子点膜的QLED等技术,均是在LCD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升级,在保留后者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的同时,改善其对比度低、图像残留、亮度低等问题。

LCD的技术升级,使得以画质见长的OLED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董敏指出,OLED产品未能在显示效果上与LCD阵营拉开差距,在价格端亦不能将其压低至可与同尺寸LCD系列比较的范围内,其在市场竞争中不免会陷于被动。

供应生态制约市场普及

除显示效果与成本两大直接因素外,在生产端,产能亦是OLED厂商需要面对的问题。陈慧指出,预计OLED今年的出货量740万台左右,渗透率仅在3%左右,而国产厂商的OLED产线目前集中在IT OLED,大尺寸OLED目前尚未有进一步扩大产能的计划。

此外,加上三星与LG二者早年在OLED技术标准层面的分歧,使得其产业链整合始终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并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LCD则不同,随着2022年海信入主乾照光电、京东方入主华灿光电,终端厂商进入中上游产业链,康佳自主LED产能也进入量产阶段,传统显示产品“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下游终端”的三段式产业分工格局被打破,家电和面板企业在产业链垂直整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也成为LCD电视品牌间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产能充沛和产业链整合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LCD产品的供应链显然更加稳定,加之前文提到的厂商对供需关系调节适应能力的增强,LCD的生产能力显然也要优于OLED。

在性价比、成本、供应链均具备优势的大背景下,LCD阵营显然在市场竞争中落入下风。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为530万台,同比下降23%,Mini LED电视出货量为320万台,同比增长11%,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董敏表示,在国产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其主流的LCD系列产品显然也将拥有更高的声量,在OLED产品遇冷的当口,主推该技术体系的日韩厂商是否有魄力继续投入,进行更大力度的市场推广,是下一阶段二者竞争的焦点。

“我们预计,至少在五年内,LCD及其衍生技术仍将在电视市场占据的主要地位。”陈慧说。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TCL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