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知名基金经理邬传雁,私募备案!)
邬传雁“公奔私”动向曝光 又一位知名基金经理正式“官宣”下一站。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披露,由泓德基金前任副总经理、基金经理邬传雁创立的深圳市一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29日成立,并于8月2日正式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深圳市一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实缴比例达到100%,注册地及办公地点均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深港合作区。备案的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类型包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 目前,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在0亿元至5亿元之间,全职员工人数为5人,其中,共有3人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 基金业协会网站同时显示,邬传雁同时出任该私募基金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信息填报负责人等多个职务。 目前担任合规风控负责人的黄文红也和邬传雁一样,同时具有“保险+公募”的复合背景。他此前曾先后任职于华泰保险、泰康资产,2014年10月,他加入泓德基金并参与公司筹备,历任交易部负责人、研究部副总监等职务,之后他选择“公奔私”,于2019年10月加入北京祈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4月“转战”祈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今年7月加盟一诺私募基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邬传雁持有一诺私募基金80%的股份,为该私募基金的第一大股东,同时,该私募基金还设立了一家名为北京一若科技的合伙企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该合伙企业持有一诺私募基金剩下20%的股份,目前该合伙企业由邬传雁、黄文红共同出资。
管理规模一度逼近500亿元 2023年2月21日,泓德基金发布公告称,邬传雁因“工作安排”卸任泓德远见回报等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时离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相关产品将由基金经理王克玉、秦毅和于浩成等人接管。 据统计,截至离职时,邬传雁在管公募基金共计6只,在管基金总规模达到201.43亿元,但其实他在2020年四季度末,在管规模一度高达492亿元,是当时全市场管理规模较大、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就入行的邬传雁,从业经验超过20年,曾任幸福人寿保险总裁助理兼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阳光保险集团资产投资管理中心投资负责人,阳光财产保险资金运用部总经理助理等职务。2015年,他参与筹办了泓德基金并担任副总经理,当年6月开始管理泓德泓富基金。 邬传雁任职泓德基金期间,历任管理基金数量多达15只,他的代表作是泓德远见回报,自2015年8月24日至2023年2月21日期间任职回报为164.22%、年化回报为13.83%。从整体来看,邬传雁任职期间总回报为109.07%,年化回报为10.03%。 不过,在2021年8月,邬传雁曾有一段微信文字截屏在基金圈内广泛流传,彼时他称自己被拿掉交易权限,引起市场和投资者的巨大关注。随后,泓德基金紧急发布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针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做出说明。彼时邬传雁和投资者进行了一个简短交流会,回应了具体情况并对自己投资做了反思。 邬传雁曾表示,他在投资中坚持长线思维,坚持基本面为核心的价值投资理念,寻找拥有超越同行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能够广泛激发员工自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热情和行动、并成功开辟了十年以上朝阳业务赛道的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长期持有,分享优质企业未来爆发式成长红利。 年内基金经理变更频繁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高速发展的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等人才流动一直非常频繁,2024年也延续了这一趋势。 从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年内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达到211人,而去年同期仅184人离任。2020年至2022年间,同期也仅有165人、188人、179人离职。 在基金经理离任人数不断增多的背后,是新任基金经理人数的不断攀升,以及公募基金经理人数不断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年内新聘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36人,而2020年至2023年间,同期新聘任的基金经理分别有300人、403人、394人、400人。数据显示,目前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798名,近年来基金经理流动持续保持高位。 6月以来,还相继传出招商基金投资四部总监贾成东卸任旗下全部产品、中邮基金经理国晓雯因个人原因卸任、中加基金经理闫沛贤离任等消息。而这些基金经理,或将奔私,或是“转会”到其他基金公司。 从近两年的基金经理变动来看,除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等个人原因之外,薪酬改革、基金公司业务调整、考核不过关、内部工作调动等也是变动的主要原因。此外,近两年还经常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所管产品之后,面临没有基金可管的尴尬例子,甚至出现基金经理回炉担任研究员的情形。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引发行业关注。《意见》中提到,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目前基金行业逐渐向投研“平台化”方向发展,淡化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经营策略。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