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缩表时代的房企中报:营收、利润普遍双降 企业求生各显其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近日,上市房企陆续发布半年业绩简报。在楼市下行、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一些影响正体现在房企业绩的各个层面。
从已经发布业绩简报的房企来看,今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下降成为主流,有不少房企继续出现亏损。但也有少数企业的业绩出现增长。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一些房企在市场高点获取的地块,于近两年进入销售期。由于市场不佳,房企的结转收入明显下降。同时,售价下降,销售周期延长等因素,也使得房企的利润被大幅摊薄,其中不少房企出现亏损。
此外,资产计提减值的增加,也是房企利润下滑的原因。
8月20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预期今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5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约为人民币153.7亿元。
融创表示,亏损主要由于受市场下行的影响,公司结转收入大幅减少。同时也有计提或负债拨备等因素所致。
同日,弘阳、雅居乐均发布公告表示,上半年出现业绩亏损。其中,弘阳的亏损额约在人民币15亿元至20亿元之间,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雅居乐亏损额在人民币85亿元至90亿元间,同比有所扩大。
雅居乐给出的亏损原因,与大部分房企类似,包括售价下降导致的毛利率下跌,以及资产计提减值。相反,弘阳则表示,计提减值损失减少,令毛利及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从而使得亏损减少。
在近期发布上半年业绩简报的房企中,亏损的情况颇为常见,正荣、中梁、禹州、仁恒、建业等房企均出现亏损。央国企中,五矿、远洋也出现亏损。
在对亏损的解释中,这些公司均提到房地产市场环境不佳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仍有少数企业保持盈利。保利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392.49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106.98亿元,同比减少29.00%。虽然属于“增收不增利”,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利润为正已属少见。
新城发展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在人民币9亿元至11亿元之间,低于去年同期14.31亿元的水平,是少数仍保持盈利的民营房企之一。对于利润的下滑,该公司也表示,“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开发收入降低”。
中国奥园也宣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盈利。但主要原因是公司完成了境外债务重组,并因此录得重组收益。若撇除重组收益,公司预计仍将亏损。
相比之下,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大中型房企中,仅金茂录得利润大幅提升。中国金茂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预计达130%,“主要由于集团持续强化精益管理,全力推进控费提效,管理费用、销售及营销开支、融资成本等显著下降。”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规模下降,以及风险的逐渐出清,房企缩表已成常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约18万亿的峰值,降至2023年的11万亿左右,降幅约为四成。今年上半年,新房销售额不足5万亿。
在此背景下,房企的销售额、营业收入等规模性指标的下滑不可避免。加之行业进入“高价拿地、低价卖房”的周期,利润也被一再摊薄。
北京某资深房地产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北京近两年入市的新房项目,大多是在2021年和2022年的高点拿的地,土地成本较高。加上近年来市场降温,销售周期拉长,大部分项目利润微薄,还有不少项目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在完成销售规模业绩指标后,一些房地产项目在下半年选择收回价格折扣,其策略也从“冲规模”转为“保利润”。
但此举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房企的业绩表现,目前仍存疑问。
该人士指出,市场尚未进入复苏通道,买卖双方仍处于博弈状态,若调整价格,有可能会导致交易量的进一步缩水。
仁恒置地管理层近日也在业绩会上表示,在二季度诸多新政出台后,开盘的项目仍旧存在销售疲软情况。该公司认为,或许下半年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刺激而出现回暖,但整体大势依然没有改变。
短期内,房企的策略仍是谨慎行事。仁恒管理层表示,未来的策略是保持观望,等待机会,但“只做有把握的项目”。
也有房企选择借助母公司的资源,缓解当前的困境。美的置业就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产权从上市公司剥离至控股股东,上市平台专注于物管、商管等经营性业务及代建代销业务等。
在近期的业绩会上,美的置业首席财务官林戈表示,“行业仍处于出清和转型的交织期,还是非常困难。”林戈表示,在应对特殊阶段的过程中,公司肯定不能用过去常规的方案渡过危机,所以采用了特殊的重组方案。
五矿地产也向母公司借力。该公司表示,正在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积极寻找不同渠道以补充财务资源。此举旨在确保公司能够履行债务并维持日常运营。
但总体来看,在缩表大势下,房企的业绩表现仍将经历一段调整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在销售下滑的同时,房企的营收、利润等指标也将继续承压。若市场恢复情况良好,从明年开始,随着低价地块入市,企业的利润有望出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