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药板块:业绩修复期来了? 公募外资调仓有讲究)
乐观者认为下半年将进入业绩修复期,保守者则认为仍需时间平滑。公募二季度增配了医疗器械及中药行业,北向资金则主要增配了医疗器械行业,其他子行业被不同程度减配,但进入三季度之后,又有所调整。
8月5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4年1-6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生育保险主要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统筹基金收入及支出分别为13884亿元和11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和16.76%。
次日,申万医药指数涨幅1.88%,在31个申万一级指数中排在第7位,比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分别超出1.65个及1.06个百分点。
就三季度行情而言,截至8月12日,申万医药指数自7月初以来涨幅为1.30%,在同级指数中排在第3位,仅次于申万综合及商贸零售指数。
包括招银国际、东莞证券在内,不少券商8月发布的研报皆提到医药板块“情绪有所好转”,甚至直言“反弹趋势基本确立”。
业绩上,截至8月13日,已发布2024年中报的医药行业(申万一级分类)上市公司有28家,其中,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皆正增长的有15家,占比53.57%,与其他行业基本持平。同期发布中报的281家非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该两项皆正增长的有156家,占比55.52%。
相对保守者亦有之。比如,国金鑫意医药消费基金经理吕伟在二季报中写道:“医药方面,前几年的高景气导致的高估值和业绩高基数,仍需时间平滑。”
在基金经理中,吕伟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反应在公募所持A股配置上,医药仓位已经连降两季,二季末占比10.13%,与2022年三季末的历史最低水平(占比9.53%)相去不远。当然,并非所有医药子行业都被减配。6个二级子行业中,医疗器械及中药行业二季度获公募增配。
同期北向资金所持医药板块仓位整体上变动不大,持股比例由一季末的3.33%降至3.32%,仅下降0.01个百分点。子行业中,主要增持了医疗器械行业,化学制药及中药行业变动不大,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被不同程度减持。
业绩修复分歧
下面先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中报说起。
截至8月13日,已发布2024年中报的医药上市公司有28家,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合计556亿元和9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47%和8.55%。整体来说,其业绩表现不如非医药板块。
同期发布中报的非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有281家,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合计1.76万亿元和2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和12.92%。
上述28家医药上市公司中,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皆同比正增长的有15家,占比53.57%,与非医药行业基本持平。后者281家上市公司中,该两项皆同比正增长的有156家,占比55.52%。
医药行业6个子行业中,以医疗器械行业表现最佳,分别合计58亿元和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3%和41.39%,中药行业次之,同比分别增长0.47%和0.88%。其余4个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及生物制品行业营收同比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则负增长,医疗服务及医药商业则皆为负增长。
就个股而言,28家医药上市公司中,上半年营收增速排在前三的是健帆生物、佐力药业及乐心医疗,分别为47.77%、41.21%、29.63%,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在前三的是乐心医疗、健帆生物及安杰思,分别为303.72%、99.10%、57.93%。
上述4只标的中,佐力药业属于中药行业,其余3只标的皆属于医疗器械行业。从公募持仓来看,健帆生物、乐心医疗及佐力药业二季度皆被增持,安杰思则被少量减仓。
就上述28家医药上市公司而言,二季度被公募增持的有12家,占比42.86%。同期发布中报的281家非医药标的中,被公募增持的有105只,占比37.37%。
对于医药板块未来业绩表现,招银国际8月12日发表的一篇研报写道:“我们预期随着行业监管常态化,医药行业的盈利有望从下半年开始逐步修复。”
相对保守者亦有之。吕伟在二季报中写道:“医药方面,前几年的高景气导致的高估值和业绩高基数,仍需时间平滑。”
公募仓位连降两季
吕伟的观点在基金经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从公募持仓情况来看,二季末其重仓医药标的市值合计2460亿元,环比下降12.56%,同期申万医药指数跌幅则相对较小(10.25%)。在公募重仓持有的A股资产中,医药行业所占权重由上季末的11.11%降至10.13%,下降了0.98个百分点。
历史数据显示,公募医药行业仓位已经连降两季,2023年底为13.63%。在此之前,自2022年三季末创下历史最低水平(权重9.53%)之后,医药仓位曾连升5季,2022年四季末至2023年三季末分别为11.00%、11.19%、11.37%、12.24%。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公募在上述5个季度的增持动作并未对行情产生趋势性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及2023年一季度,申万医药指数确曾有过反弹,但随后即连续调整5个季度。自2022年三季末至2024年二季末,该指数跌幅为18.91%。
具体到二级子行业,二季度公募主要增持了中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变动不大,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及医药商业行业则被不同程度减持。
先说中药及医疗器械行业,二季度相应申万指数跌幅分别为9.88%和6.44%,期末公募重仓市值则环比增长0.72%和-2.05%。
至于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及医药商业行业,二季度相应申万指数跌幅分别为18.87%、14.40%、5.88%、15.83%,期末公募重仓市值则环比分别下降18.59%、32.33%、17.17%、17.10%。
从129只医药主题基金(名称含“医”“药”二字,不含ETF基金)的规模变动上看,二季末其份额规模合计1215亿份,亦是连降两季,年初及一季度末分别为1288亿份及1233亿份。截至二季度末,该类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452亿元,环比下降8.28%,较2023年四季末下降22.23%。
不过,医药ETF投资者显然更有耐心。这类ETF主要跟踪18只指数,二季末份额规模合计26.61亿份,环比增长9.55%,较年初增长2.58%。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进入三季度之后,投资者仍在买入医药ETF,截至8月12日,其份额规模为29.81亿份,较二季末增长12.03%。其中,跟踪中证医疗、中证创新药、医药50及医疗器械指数的ETF贡献了9成以上增量。
北向资金调仓动作
二季度北向资金所持医药板块仓位变动不大,但对子行业的配置有所调整。
数据显示,期末北向资金所持医药行业标的市值合计1532亿元,环比下降8.60%,降幅不及公募,亦不及申万医药指数跌幅(10.25%)。其对该行业的持股比例由上季末的3.33%降至3.31%,仅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级子行业方面,北向资金主要增持了医疗器械行业,化学制药及中药行业变动不大,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药商业被不同程度减持。
医疗器械方面,二季末北向资金所持市值585亿元,环比提高3.31%,超出申万医药器械指数涨幅9.75个百分点。同期北向资金对该行业的持股比例由4.97%升至5.31%,提升0.35个百分点。
至于化学制药及中药行业,二季末北向资金所持市值分别为344亿元和215亿元,环比分别下降6.20%和6.59%,与相应申万指数同期跌幅相近。同期北向资金持股比例分别提高0.01个及0.07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及医药商业方面,二季末北向资金所持市值分别为124亿元、123亿元和115亿元,环比分别下降37.99%、17.04%和20.28%,大幅超过相应申万指数同期跌幅。同期北向资金持股比例分别下降0.90个、0.15个及0.32个百分点。
进入三季度之后,北向资金所持医药行业仓位略有下降,截至8月13日,持股比例为3.22%,较二季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二级子行业中,对医疗服务、化学制药、中药行业及生物制品的持股比例分别提高0.26个、0.20个、0.07个及0.04个百分点,对医疗器械及医药商业的持股比例则分别下降0.57个及0.4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