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港口半年报:六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多地重仓水运新基建丨南财有数?)
南财智库研究员 杨期鑫、朱治宣
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纽带,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促进国际贸易、保障供应链稳定、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目前,三分之二以上的全球贸易、90%以上的中国进出口贸易都是通过以港口为枢纽的航运完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为稳定。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今年1至6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江河湖海之上,航运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有力。
数据来源:wind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从结构上看,2024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26.89亿吨,同比增长8.8%;内贸货物吞吐量为58.74亿吨,同比增长2.7%。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内贸增长相对缓慢,但外贸表现强劲,对港口外贸吞吐量的稳步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这一结论在与进出口高度相关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中也能得到验证。
根据南财智库对近年各省水运建设投资数据的分析,发现沿海港口与内河建设正成为基础设施领域的新热点。在这一趋势下,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正加速推进沿海港口的建设;同时,广西、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也在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人工运河项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浙赣粤运河项目预计总投资达3200亿元,长度超过京杭大运河,不仅在投资规模上创下新高,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著,被视为世纪级的水运工程。
此外,国家陆续出台港口建设相关政策,大力推进港口整合与区域协同发展,引导港口向智慧、绿色、安全、高效方面发展,持续提升我国港口综合服务和竞争能力。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分别为宁波舟山港、唐山港、上海港、青岛港、广州港、日照港、天津港、苏州港、烟台港及北部湾港。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制表:南财智库研究员
从货物吞吐总量上看,宁波舟山港、唐山港、上海港分别位列中国前三大港口;从增速上看,上海港、日照港及青岛港位列前三,均高于全国增速,分别为6.7%、5.8%、5%。此外,苏州港是十大港口中唯一的内河港口,常年位居十大港口之列。
整体上,全国各港口竞争格局较2023年未发生变化。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5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三。另外,由于北方港口大部分为大宗商品原材料贸易港,主要以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钢铁等为主要对象,容易抬升港口贸易“吨位量”,因此在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北方港口常年占据大半席位。
以唐山港为例,2024年1~6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3033万吨,同比增长3.54%,其中煤炭、矿石、钢铁及油气等散货吞吐量高达34004万吨,占总吞吐量比例高达79%。分指标来看,煤炭吞吐量15394万吨,同比减少16.59%;矿石吞吐量14493万吨,同比增长25.53%;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984万吨,同比减少7.54%;钢铁吞吐量3133万吨,同比增长20.27%。
港口大不大,就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要看集装箱。
同货物吞吐量一样,集装箱吞吐量也是港口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集装箱运输主要涉及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如机电设备、汽车等,这些商品的含金量较高,因此港口集装箱的吞吐能力更能反映出所在地区的对外贸易活跃度和工业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前三大港口分别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及深圳港,其中上海港连续14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从同比增速上看,大部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其中北部湾港、深圳港、日照港及苏州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两位数增速,分别为19.8%、14.9%、11.6%、10.7%。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制表:南财智库研究员
结合各地进出口数据分析,发现外贸出口的稳步增长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深圳为例,2024年上半年,深圳进出口总额高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34.9%,正是出口上的强劲需求为集装箱运输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带动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深圳出口机电产品9489.9亿元,增长21.4%,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下同)67.4%。其中,出口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商品合计1684.5亿元,增长18.9%;电子元件1372.3亿元,增长29.3%。
此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正成为深圳外贸出口中坚力量。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分别出口128.7亿元、24.8亿元,增长51.7%、81.6%。
南财智库研究发现,港口和运河建设,已经成为继高速、高铁之后未来大基建的又一新方向。当前我国高速、高铁网络已逐渐成形,未来大规模建设的空间不大,与之相比,水运在国家物流网络的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正不断加强水运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我国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金额已从2018年的113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16亿元,累计增幅高达77.31%。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各地政府也纷纷在水运建设投资上加大力度,从投资金额上看,2023年水运建设投资前三分别为浙江、广西及江苏,其同比增速分别高达43.7%、76.6%、38.7%。另外,从2024年上半年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金额数据来看,浙江、广西、江苏、广东及山东五省仍位列全国水运建设投资前五。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制表:南财智库研究员
结合各省沿海建设及内河建设投资数据来看,南财智库研究发现,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水运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建设上,而广西、湖北、安徽等省份水运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内河建设上。2023年1-11月,浙江省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327.39亿元,其中沿海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48.39亿元,占比高达75.87%;广西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83.54亿元,其中内河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占比高达77.94%。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省份沿海港口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泊位建设、航道建设、港口设施升级、智能化建设等。以浙江和江苏为例,浙江省2023年建成沿海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5个、沿海万吨级以上航道98公里、内河千吨级航道26.4公里、500吨级及以上泊位50个。
江苏省2023年完成港口建设投资175.5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南通港三夹沙南航道工程实现竣工,连云港港40万吨矿石码头、苏州港张家港港区东沙作业区进港航道等试运行。
今年8月16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推动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解决内河水运发展瓶颈问题,建成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陆海双向、内外畅通的现代化内河水运联通体系。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各地规划或正在建设的运河项目,投资额达到8500多亿元,涉及八个省份。其中,广西、湖北、安徽等省份是主力。
2023年9月16日,安徽省斥资949.15亿元兴建的江淮运河项目正式完工,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运河进一步放大了安徽沿江达海区位优势,对推动江淮流域水运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广西的平陆运河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截至2024年6月18日,平陆运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340.4亿元,相对应的,广西内河建设投资金额也从2022年的57.96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221亿元。
此外,浙赣粤运河、湘桂运河、荆汉运河等项目也都在陆续推进中,其中浙赣粤运河正在进行前期研究论证。其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长度合计约1988公里,比京杭大运河(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还要长194公里,总投资额高达3200亿元。浙赣粤运河一旦建成,将直接连通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且通过京杭大运河,遥接京津冀地区,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表:南财智库研究员
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意见旨在推进多层级的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建设,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建设,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及强化组织实施。
推进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化。
为解决传统“一港一企”模式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港口重复建设和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2015年浙江省率先完成了省内沿海五港和内河港口的全面整合,并取得显著成效,随后交通运输部发文要求全国学习浙江港口整合经验,开启了省级港口整合的大幕,此后江苏、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区域先后开启了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进程,目前“一省一港”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表:南财智库研究员
此外,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各港口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形成合作关系,实现了“1+1>2”的效果。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招商港口近年来持续优化港口网络布局,目前港口网络遍及2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1个港口。
2022年,招商港口通过战略性地参与宁波港的非公开发行A股,正式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结合公司在上港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地位,招商港口在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业务布局得到了显著加强。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公司在区域港口网络中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而且通过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大幅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制图:袁婧雯
在海外资产布局上,招商港口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11月,招商港口控股子公司招商局港口以约6120万美元收购印尼上市公司NPH集团51%股权,该公司在印尼最大集装箱港口雅加达港运营两个集装箱码头,此次收购实现了公司在东南亚区域布局的重要突破。
在港口转型升级层面,政策发力多式联运和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等方面,推动沿海港口从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依靠传统要素向依靠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变。
数据显示,2023年海铁联运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全国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量约1170万TEU,同比增长11.7%。其中沿海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前三位分别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分别完成225万TEU、165.2万TEU、125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8.4%、13.9%、4.2%。
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方面,招商港口其旗下的妈湾智慧港是我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成的5G绿色智慧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完成改造后港区碳排放量减少9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0%,安全隐患减少50%,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科技效益。
此外,天津港通过引入“数字孪生”系统、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自动化场桥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和零碳排放,为全球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提供了“天津方案”。
未来,我国港口行业将在政策引导下,在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和多式联运发展等多维度努力,加速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实习生张晓东、黄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