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报道 - 正文

债基跌跌不休,信用债遭遇看淡,有基民日亏数千元

来源:时代周报 2024-08-29 14:05:3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债基跌跌不休,信用债遭遇看淡,有基民日亏数千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怡雯

近日,债市再次出现大幅回调,7-10年国开债指数下跌0.19%,市场成交活跃度下降,信用调整向利率蔓延。

自8月初以来,此次债市调整已持续近一个月,对于此次债市回调,招商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券商固收研究团队提及“赎回负反馈风险”一词,流动性风险或加剧本轮债市回调。

有研究人士表示:当前信用债的信用利差、等级利差和期限利差处于历史比较低的位置,投资性价比整体偏低,部分投资者或主动降低信用债仓位。

多位基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已经顶不住亏损压力清仓,也有基民乐观看待此次回调,认为“买债基没必要像股票一样日日盯盘,债基长期来看总是会涨回来的”。

一位基民晒出了他的债基投资收益,并配文称“现实里抠抠搜搜,债基里挥金如土。”图中显示,仅8月27日一天,其亏损就超过了2600元,亏损最大的产品为一支纯债基金,单日跌幅为-0.29%,过去一周内他的亏损已超过5000元。


存款“搬家”至银行理财、债基

今年4月初,央行明确提出禁止通过“手动补息”方式高息揽储。

7月,六大国有银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至“1字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0%降至1.8%。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下探至1.5%以下。

利率下行叠加“资产荒”带动“存款搬家”现象明显,大量机构以及个人资金涌入银行理财、债基以及货基。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从产品结构看,截至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7.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88%,较年初增加0.54个百分点,较2023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

“供需节奏上,资金相对充裕的前提下,信用债市场供给不足造成供需紧张程度超越前两年的情况,最大的变量是需求端,也就是4月初禁止手工补息后,银行、居民的资产配置大量从表内向表外迁移所致,可能导致存款搬家、而理财和货基规模增长,这可能导致对存单、短端信用债的需求增加、助长资产荒。”盈米基金固收研究员孙宜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违规交易加重“债市泡沫”

今年以来,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10年起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屡创新低,各等级信用利差均显著压缩,央行已多次提示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避免市场形成单边预期。

部分机构在债券市场交易中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或推波助澜“债市泡沫”。

8月7日,中国银行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常熟银行(601128.SH)、苏农银行(603323.SH)、昆山农商行以及江南农商行4家农商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银行交易商协会已对上述4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

近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市场,导致债券市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缩小甚至拉平,长期国债利率已经偏离合理区间,一定程度上存在泡沫化倾向。”

关于此次对4家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事件,徐忠表示,个别中小银行、资管机构以及货币经纪公司利用市场利率下行趋势,违规代持债券、操纵市场、出借账户、开展利益输送,或为上述违规行为提供便利,损害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货币市场传导亦产生了严重干扰。

徐忠指出,央行对长期国债利率的风险提示,是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为了遏制羊群效应导致长期国债利率短期快速单边下行,防范可能隐藏的系统性风险。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出震荡下行;来源:Wind

大额赎回或加剧债市下跌强化“负反馈”

对于此次债市回调,招商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券商固收研究团队提及“赎回负反馈风险”一词,流动性风险或加剧本轮债市回调。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研究团队在研报中表示:“复盘本轮调整的起点,全市场成交活跃度的急剧下滑或是主因,买盘的缺失使得成交原本便不活跃的信用债承受了更重的流动性压力,部分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进行了抢跑加点抛售。

随着广义基金产品净值开始出现明显回撤,部分机构资金(如银行、理财等资金)开始赎回委外,资管类机构也不得不开始卖出流动性更好的资产以变现资金,利率债也相应被“引入战场”。此外,在全民皆卖的信用债大环境中,买盘变得更为稀缺,这也是“估值负反馈”持续被强化的催化剂之一。”

盈米基金固收研究员孙宜笑对时代周报记者提及:“近期的调整主要是信用债的调整更多,而非利率债。信用利差走阔的原因可能在于:近期的资金面边际收敛,信用债的套息价值开始走低;当前信用债的信用利差、等级利差和期限利差处于历史比较低的位置,投资性价比整体偏低,部分投资者或主动降低信用债仓位。

再次,由于银行理财等机构或出于保持流动性的目的,可能有一定的赎基金行为,导致负债端压力传导下可能引发了基金等机构对流动性相对较好及前期投资较多的偏高等级、中长期限信用债的抛售现象。”

此次回撤还需多久修复?

虽然债市波动远不及股市波动来得频繁且剧烈,回顾历史,债市也曾多次出现较大回撤。据盈米基金研究院统计(见下图),复盘过去十余年间的债市波动,通常每隔2-3年债市就会出现一次较大幅度回撤,并且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的回撤幅度、回撤天数、修复时间都要显著高于短债基金指数。

来源:盈米基金研究院

以2022年11月前后债市回撤为例,当时中长期纯债基金回撤幅度约-1.08%,回撤天数43天,回撤修复共花费58天。而短期纯债基金回撤幅度约-0.55%,回撤天数同样是43天,但回撤修复共花费29天,修复速度显著快于中长债。

有业内人士指出,通常久期越长的债券,受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也更大。但只要债券基金没有遇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或信用违约,通常不会构成本金的永久性损失。

对于何时终止本轮债市调整,华西宏观固收团队在研报中提出了两条路径,一是以保险及券商自营等稳定负债型机构承接信用债买盘,二是央行采取逆回购、降准等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填补基础货币缺口、修复债市情绪。

“目前来看信用债的调整还未结束,要观察负债端的稳定程度,但是由于信用债的估值已经长期处在历史偏高位置,一旦进入调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相对来说利率债的调整时间会更短一些。”盈米基金固收研究员孙宜笑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西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