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艾滋病防治面临诸多挑战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综合性疾患。艾滋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手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39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报告存活HIV/AIDS 122.3万例。
联合国规划署理事会《2021-2026年全球艾滋病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95-95-95”目标,即95%的感染者获得确诊、95%确诊的感染者得到抗病毒治疗、95%接受治疗的感染者达到病毒学抑制。与此同时,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呼吁将“确保90%的达到病毒载量抑制的感染者具有良好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纳入HIV防治目标。
“随着‘四免一关怀’政策和 ‘三驾马车’药品政策的落地,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接受了规范的检测与系统的治疗,艾滋病从致死性疾病逐步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代丽丽教授介绍道,“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艾滋病防治面临着高发区域不断扩大、新发病例年龄‘两头翘’、晚发现病例持续走高及合并症严重等严峻挑战,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6月,全国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1680,占甲乙类传染病合计死亡人数的约74.56%,是报告死亡数居第一位的病种。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目前,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有临床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新报告病例11.05万例,其中98.5%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调查显示,其中一些高危人群,比如男同性恋人群或者女性性工作者,虽然他们坚持使用安全套,但一年之内进行HIV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没有较前有明显提高,仍然维持在6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艾滋病呈现年龄“两头翘”的发病特点,即青年人和老年人报告发病数和占比较高。
据上述临床专家介绍,在青年学生中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的性传播,如何提高这些患者的早期检测率、早期发现率、早期治疗率是需要突破的方面。
老年人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异性的性传播,占比超过90%。在老年感染者中,面临着一个复杂的问题,即合并症较多,患者可能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病等问题。
此外,如果将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定义为“晚发现者”,我国晚发现比例超过60%。晚发现感染者具有较高的住院率和传播风险、较重的经济负担和较差的远期预后,HIV感染晚发现是我国目前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挑战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张彤教授表示,从临床来看,传统治疗方案需要患者每日服药,这不单影响HIV感染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更对其造成严重心理负担,导致部分感染者擅自中断治疗。
“因此,如何改善用药对生活造成的不便、降低长期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增强HIV感染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长期生存质量,已成为治疗的新需求。另外,如何通过疾病教育,加强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社会对HIV感染者的歧视,也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需解决挑战之一。”张彤教授说。
艾滋病是世界级难题,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但从公共卫生学的意义上讲,业内普遍认为,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健康人群能够了解如何远离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能够了解如何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
而暴露前预防(PrEP)被认为是完善HIV综合预防策略的最后一块拼图,PrEP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预防手段的不足,为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防护。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2年,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2980万。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领域,全球范围内已有七大类药物可供选择。而我国ART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以及融合抑制剂(FI)五大类(包含复合制剂)。
目前,在我国,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95%以上,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为了更好的防治HIV,近日,葛兰素史克及其HIV药物专研合资公司ViiV Healthcare携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正式启动HIV持续关怀倡导疾病教育合作项目(第二期)。该项目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前沿研究成果及国家HIV防治需求,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疾病教育活动,以提升公众对HIV的疾病认知、减轻社会疾病歧视,助力推动中国HIV防治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