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金融周报(第155期)丨央行将研究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围;哈尔滨银行落地全国首笔ESG挂钩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杨心如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 央行将研究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围
9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提出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两个立足、三个要素”。“两个立足”是既要立足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更要立足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三个要素”是货币信贷政策要有力,金融市场工具要管用,部门协同要有效。
陆磊表示,央行将完善政策体系,对照美丽中国建设总要求,我们要出台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安排。研究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延长政策期限,扩大再贷款规模,为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提供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将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的表现纳入绿色金融考核评估范围,加强评估结果运用,以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将丰富金融市场工具。高标准建设绿色债券市场,强化绿色债券发行、存续期和第三方评估管理,特别要防范漂绿、洗绿等问题。进一步丰富绿债品种,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将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提高绿色金融标准的系统性、一致性、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撬动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1.99万亿元,累计发行超过3.7万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为支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低碳发展。
2、《中欧共同分类目录贴标绿债实践报告》发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日前发布《中欧共同分类目录贴标绿债实践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8300亿元,连续第二年保持全球第一,《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等中国绿色标准都进一步与国际标准趋同。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末,中国绿金委共发布12批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CGT)的绿色债券清单,全量债券共300只,发行总量 3744.3亿元,其中到期66只,234 只在存续期。234只存量债券占全部存量绿债的23.3%,发行总量3143.98亿元,占全部存量绿债的19.1%。CGT绿债中债务融资工具占绝大多数,规模2964.3亿元,占比79.2%,共 285只,占比95.0%;其次是金融债,规模530亿元,占比14.2%,共8只,占比2.7%;政策性金融债规模200亿元,占比5.3%,共3只,占比1.0%;企业债规模50亿元,占比 1.3%,共4只,占比1.3%。
按《共同分类目录》看,募集资金投向占比前三的目录为: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33%)、水力发电(29%)、风力发电(26%)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从报告披露情况来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国际接轨程度在逐年提升,绿色债券在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上周碳价最高93.41元/吨
9月6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40902-20240906)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3.41元/吨,最低价89.41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上涨0.93%。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21,244吨,成交额30,789,883.06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218,343吨,成交额104,149,271.00元。
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539,587吨,总成交额134,939,154.06元。
2024年1月1日至9月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32,901,524吨,成交额2,879,512,884.97元。
截至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74,524,135吨,累计成交额27,798,663,404.25元。
1、哈尔滨银行落地全国首笔ESG挂钩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9月4日,哈尔滨银行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落地全国首笔“ESG挂钩数据资产质押贷款”,联合赤道为本次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提供评估认证服务。
该业务协助借款人在“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进行数据资产登记及入表,形成总授信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将企业数据资产作为增信措施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方案中,利率与企业主要经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挂钩进行“阶梯定价”,带动客户提升可持续发展经营能力,贷款的部分比例资金将限定用于企业互联网平台的运营、升级等数字化建设,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该项目为银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精心布局金融“五篇大文章”,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开辟了创新的路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笔贷款额落地,为银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北京银行等机构发布2023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8月31日,北京银行正式发布《北京银行2023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560.47亿元,增幅41.47%;持有绿色债券余额181.6亿元,增幅84.59%。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业务,实现多项绿色金融创新产品首单落地。截至2023年末,北银理财共推出10只ESG理财产品,规模共计13.72亿元;参与全国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战略投资——“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托管ESG、碳中和、绿色经济等主题资管产品30余只,规模达400余亿元;推出基于可量化环境效益的碳账户挂钩贷款产品——“京行碳e贷”,精准服务碳减排领域。除北京银行外,中信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等机构也开始陆续披露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反映了机构在过去一年的绿色成绩单,是衡量机构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报告。
3、建设银行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增长14.93%
9月2日,建设银行召开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透露,2024年建设银行绿色金融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多元化支持服务,绿色贷款余额4.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3%,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绿色基金、绿色期货、绿色咨询等综合型业务蓬勃发展。
2024年建设银行全面深化ESG管理,将ESG要素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全过程,不断优化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管理,拓展金融服务可及性,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严守数据隐私安全底线,为员工成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可持续发展成效获利益相关方广泛认可,MSCI ESG评级为AA,评级得分位列全球主要银行前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日前,四大行陆续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各大行绿色金融规模仍呈快速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