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建厂的路上“坑”不少)
——————————
▼
从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来中国光伏产业的背景变了》到2023年的《世界都变了 光伏的世界怎么可能不变》,老红从有所感悟到鼓吹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过去中国光伏企业没去的时候老红着急,现在都去了也着急。因为对这一问题关注的时间越长,想不明白的问题越多,特别是特朗普的上台必将增加问题的复杂性,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条路上不确定性的“坑”实在太多。
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建厂这一战略方向应该没问题,但是相关要素太多,相关要素总在变化,变化总在迫使老红反复审视战略方向问题。
与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建厂的相关要素问题包括:中美两国关系未来会怎样变化?美欧推行“供应链安全”会不会让世界分裂为两个自我循环的经济区域?美国“重建制造业”能否成功?如果美国“重建制造业”不成功中国光伏在美国建厂能不能成功?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是独资还是合资更好?能不能享受到美国IRA补贴?能不能在美国建立起完整的光伏制造供应链?美国光伏组件产能会不会很快也供大于求?等等,这些相关要素都严重影响着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应该、能否成功在美国建厂的战略方向问题。
没有企业去美国时,老红更多会想战略方向问题,大批企业去了,更多会想相关要素问题。相关要素问题的信息读的多了,不同的感觉也多了,弄得老红对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建厂反而不如过去坚定。
以前老红写文章是先有结论,后组织文章,这次是没有结论,一边搜集资料,一边整理思路,一边提出问题。
为什么中国光伏应当到美国投资建厂?
强大国家的制造业都是全球化的,不仅是产品出口的全球化,而且是产品加工的全球化。曾经经济挑战美国的日本,和现在人均GDP超越日本的韩国,都曾经历过从出口全球化到加工全球化这一过程。“日本的大规模企业出海是发生在1982年到1995年,结果是今天日本在海外有8万多家企业,‘Made in Japan’有70%是来自于海外。当年8万家出海企业,50%在北美,20%在欧洲,12%在亚洲”。“1994年,日本海外收入占日本GDP比重为3%。然后,这个比重越来越大。直到2022年,日本海外收入已经能占到日本GDP的10%左右”。2000年加入WTO后,中国一步步实现了产品出口的全球化。2020年逆全球化潮流出现后,中国加快了加工全球化的步伐。在这条路上,中国过去已经实现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加工全球化,现在正在加速实现在发达国家的加工全球化,特别是在美国的投资建厂。
中国的强大与制造业的强大密不可分。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1600多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仅仅约为3%。而到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49000多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也增长至31.7%。与此同时,中国GDP占全球比重,1990年是1.68%,2023年超过19%。制造业的增长大大强化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增长。如何保持中国的持续强大?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经济的发展看,虚拟经济要强大,实体经济也要强大。实体经济强大的重要内容,就是制造业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强调“重建制造业”的原因。
美国“重建制造业”如果成功,一定不是制造业简单的回流和再造,必须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不久前,《发展美国光伏制造产业链》白皮书指出,美国生产太阳能组件的成本比中国高出大约30%至40%。在各项成本都居高不下的美国,光靠补贴是无法持续成功“重建制造业”的,它必须是一场依靠数字化、人工智能大幅提高效率的“重建制造业”。人工智能被称为将带来一场工业革命的科技革命,而在这方面美国暂时领先,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应当快速融入到这场工业革命中去。
中国强大的加工能力,特别是光伏加工能力已经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向国际市场转移。上个世纪末,中国的白色家电行业同样面临严重的供大于求,必须向国际市场输出,从而有了海尔收购GE落地美国加工等成功案例。当产品贸易全球化行不通的时候,就必须突破产品加工全球化。美国是中国之外全球第二大的光伏市场,受贸易保护和“重建制造业”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品直接出口美国2014年是21.68亿美元,2023年仅为1亿美元。到今年6月,中国光伏产品通过东南亚加工转口美国之路,也因高额关税而被彻底阻断。简单说,中国光伏企业如果不放弃美国市场,除了去美国投资建厂别无选择。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最全球化的企业。在过去传统工业时代,美国著名加工企业是加工全球化的,欧洲也是,后来的日韩也是,中国的华为也是。“2022年,松下在海外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整个松下的56.83%。索尼达到72.14%。本田甚至达到了88.54%”,“华为在海外的收入,也已经占了整个华为收入的33%。高达2300多亿”;在当前高科技时代,美国著名高科技企业大都是研究是在美国,产品组合加工是全球化。中国光伏产品已经占据世界80%的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企业具有成为伟大企业的可能,全球领先的中国光伏企业应当成为其他产业中企业产品加工全球化,特别是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排头兵。
到美国去建厂将是拉开光伏企业间差距的重要一环。光伏产业被评论为没有进入门槛,残酷的产业整合进行了快两年,目前还有“新势力”在出现。这是因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光伏企业间一时难以拉开差距,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优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技术路线、资金规模一时拉不开企业间差距的时候,如果能够成功到美国去建厂,甚至建立更长的加工链,获取高于国内的利润率,必将拉开企业间的差距。
曾经不看好美国重建光伏制造,更不看好“重建制造业”。
美国高度重视“重建制造业”。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虚拟经济被再认识,实体经济开始被重视。奥巴马提出“再工业化”,特朗普提出“重建制造业”,拜登提出“供应链安全”。美国2012年启动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4 年通过了《美国制造业振兴和创新法案》(RAMI 法案),2020年疫情后先后出台了《芯片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IRA)等一些列强大的制造业扶持政策。前一段,美国能源部宣布向14个州的25个电池项目拨款超过30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加工关键矿物、制造光伏电池及其组件以及回收电池,推进“美国制造”。
但是老红始终不看好美国“重建加工业”。首先是因为相信分工理论、全球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合理性;其次是因为看到2013年到2021年间,除Firstsolar之外的其它曾经强大的美国光伏制造企业,在中国光伏制造业的打击下全军覆没。都有强大的扶持政策,美国光伏企业过去不行,凭什么现在就行?美国“重建加工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此,在9月5日的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创始人弗雷德·伯格斯坦,对美国当前清洁能源扶持政策也说:“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产业政策在美国并不成功。我预计这次也不会有更好的效果。拜登总统成功获得了国会有关产业政策拨款的支持,对半导体和一些清洁能源项目进行资助。他们希望这能带动大量的投资。但即便如此,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产品最终是否具有竞争力。”
《如何正确理解日美半导体摩擦?》在总结美日两国过去60年的十多次贸易摩擦、技术争斗案例之后,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看法:“美国对日本的打压,如果是伴随着美国的技术升级和产业格局变革的情况,往往是成功的”,反之则不成功。就比如过去几十年美国汽车制造业输给日本,现在美国抓住互联网、人工智能革命,已经让特斯拉的市值反超过丰田。据此,老红会想美国“重建制造业”不会全面成功,但与“技术升级和产业格局变革”有关的产业也许会成功?
当前对美国“重建制造业”结果的评估决然不同。
为了“重建制造业”,美国政府已经竭尽全力,“未来5年美国每年在产业支持政策上的支出将达1000亿美元,较政策出台前翻一番,占美GDP的0.7%”。但是几年过去了,对于美国“重建制造业”扶持政策结果的评估却是决然不同。
正面的评估有:“2010—2021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2000—2009年)1.6%的平均增速水平,且波动幅度减小。尤其特朗普政府执政后,2017、2018年增速分别为3.3%和4.2%,均超过当年GDP增速(2.2%、2.9%)。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出现-4.5%的负增长,2021年迅速反弹至6.7%,且高于GDP增速(5.9%)。制造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迈上2.5万亿美元的新台阶,占GDP比重和占全球比重均从2009年前的较快下降变为2010年后的相对稳定。”
负面的评估有:“这些迹象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回流’可能并没有按预期顺利展开。尽管建筑投资活跃,但设备投资及其相关的进口增长并没有展现出强劲的势头。此外,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机械和设备更多依赖进口,而非通过国内工业设备来满足需求”,“美国制造业建筑经历了快速上升,并在2022年3月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增速在2023年二季度达到峰值。但2024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建筑投资增速有所放缓。通常来说,建筑投资的高峰期之后会迎来设备投资的高峰期,然而美国的工业设备投资增长并没有跟上建筑投资快速增长的步伐。”
无论如何评估,都不能否认美国“重建制造业”是有积极变化的。只是对于这些积极变化,老红会想到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所有积极变化都是扶持政策的结果,如果没有了扶持政策,美国还能持续成功重建吗?虽然在美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与凯恩斯主义交替盛行,但美国终究是自由市场经济立国的,凯恩斯主义只能是特定环境下的短期现象。过去,美国制造业的外流是市场的选择,现在,扶持政策难以支持美国成功重建制造业应该也是市场的选择。只有市场化的市场的才是长久的市场。
一个问题是虽然许多制造业回流了,但是美国短期内难以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没有建立起包括装备制造在内的完整供应链的制造业是成功的“重建制造业”吗?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所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制造业,既是因为中国拥有400多个先进产业集群基地,也是因为中国拥有联合国划分的525个全部工业体系。据此,美国“重建制造业”,如果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难言成功,再没能建立起相应的加工装备产业更是难言成功。
美国“重建制造业”扶持政策的重头戏是补贴金额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美国总统拜登在签署该法案时说:“这项法律将半导体(制造)带回了美国”。可结果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该法案发布后,英特尔、台积电两家最著名芯片企业的表现吧。
英特尔过去享誉世界,这次享受了85亿美元的补贴,是享受金额最高的,美国著名研究人说“《芯片法案》的成败将取决于英特尔”。但是两年过去了,至少目前英特尔还没成功。8月1日,英特尔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营收为12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净亏损为16.5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是净盈利14.73亿美元;当天,英特尔股价下跌5.5%至29.05美元/股,此后更是一路绿灯最低跌至18.99美元。英特尔将被高通收购的消息也广为流传。
迫使台积电到美国投资建厂,是美国“重建制造业”的代表作,2020年5月台积电宣布赴美设厂,2022年12月拜登亲自参加设备迁入仪式,台积电陆续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3座工厂,投资金额高达650亿美元。但是4年过去了,台积电美国工厂还未产出任何半导体产品。
美国光伏产能快速增加与光伏企业破产同时存在。
美国的重建光伏制造扶持政策不可谓不强大,表现在:“《通胀削减法案》(IRA)45X激励措施是:多晶硅3美元/公斤;每平方米 12 美元(~0.05 美元/瓦)用于硅片生产;电池 0.04 美元/瓦;组件 0.07 美元/瓦”。前两天美国政府还先后宣布,向来美国建厂的韩华Qcells提供高达14.5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担保承诺,以支持该公司位于佐治亚州卡特斯维尔的太阳能制造厂。“已批准向 16 家农村电力合作社提供超过 73 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融资,将支持建设或购买超过 10GW 的清洁能源,包括 4.733GW的太阳能”。
在如此强大的政策扶持下,美国重建光伏制造的结果如何呢?
一方面是光伏产能快速增长。“整个太阳能供应链已宣布超过 325 吉瓦的制造产能”。其中组件环节,“美国已公开的太阳能组件产能已增至超过 125 吉瓦,而《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前的相关产能仅为 7 吉瓦”,“美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产能现已超过31GW。自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IRA成为法律以来,这一数字增长了近四倍”;电池片环节,“中美光伏+储能群”的袁海洋说:“目前美国仅有三家企业生产电池片,分别为NanoPV、Ascent Solar以及Sifab Solar,合计产能1.35GW。真正在做的是:HanwhaQcell 5GW,Suniva 0.5GW;还有一家据说是施正荣背后支持的一家公司2GW 的PERC 年底出货。”
一方面是大量光伏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美国光伏企业Toledo Solar:立即终止所有研发工作并逐步停止运营。公司主打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美国跟踪支架系统供应商FTC Solar宣布,2024年二季度公司收入为114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240万美元。净亏损为122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040万美元”,“美国排名第六的老牌户用光伏企业宣布永久停业。美联储加息影响的不仅仅是Titan,还包括整个美国户用光伏市场。仅2023年就有超过100家户用太阳能公司和经销商倒闭,是前三年总和的6倍”。破产的大部分是户用光伏安装企业,原因是IRA补贴力度虽然强大,仍旧抵消不了高企的贷款利率。
总之,在同样的IRA背景下,美国的光伏加工制造和应用安装企业表现出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对美国重建光伏制造业,通威刘汉元说:“因为要复制、打造一个能够推动其实现能源转型的(光伏)产业规模,测算下来欧洲至少要15年到20年,美国至少10年到15年,留给欧美能源转型的时间只有20多年”。
中国光伏企业能否在美国长期成功投资建厂?
中国光伏龙头组件企业,同时是全球TOP5(阿特斯是TOP5时期)的组件企业,在2023年都已经在美国建厂。“自法案推出以来,美国宣布了约80GW的太阳能电池板项目,而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新产能背后有中国企业的身影”。阿特斯更是在已有5GW组件产能的基础上,开始了5GW电池片工厂的建设。
目前看,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建厂是成功的,但能否长期成功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特别是一贯强力打压中国经济的特朗普再次上台,更给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建厂带来不确定。对此,老红过去既看到“中美光伏+储能群”有“现在办了工厂的中国控制的公司可能会贱卖给美国公司”的说法,这两天也看到光伏媒体又类似“天合光能资产置换美国上市公司股份,本土化步伐再加速”的认可。
无论未来如何,中国光伏企业过去和当前在美国建厂,已经成功经受和正在经受了大量的考验:
高额的建设成本。“以晶澳科技为例,该公司以其成本控制能力著称,在美建立的2GW组件工厂需要的投资额高达12.44亿人民币,这一数额是国内行业平均建设成本的十倍,国内为5800万元/GW。”
高额的运营成本。“美国的人工和水电成本比中国高出约10%,而且由于部分组件的辅助材料需要进口,成本可能还会增加10%到25%。”
什么样的企业能享受IRA不清晰。相对中国光伏的完全市场化,当前的美国光伏还是一个政策市。政策市的关键是政策必须明确才能产生最佳的市场结果,可是至少到目前美国的IRA政策是不够清晰的,具体表现在什么样的企业做到什么样才能享受IRA并不清晰。其表现就是:“过去2年在美国已宣布的造价过亿美元的(光伏)项目中,近四成进度滞后或暂停,包括迈克晟(Maxeon)、Heliene和梅耶博格。还包括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投资10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工厂。主要是因为政府补贴规则模糊”。在IRA发布两年后的今年“5月16日,美国发布了有关IRA国产化(DC)补贴的新指导方针。如果项目达到至少40%的国产组件的最低门槛,DC补贴将使光伏系统抵免价值增加10%。更新的关键点是现在太阳能电池在国产化计算中占有更大的权重”。
中国光伏企业能不能享受IRA更不清晰,或者现在享受了将来会不会变化不清晰。虽然“晶科能源宣布其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工厂已根据IRA获得了税收抵免。2018年,晶科能源就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投资建设400MW组件厂”,“天合光能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公司美国基地后续获得IRA补贴是没有障碍的”。但是,“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罗德·布朗等人周三提出‘美国税收资金用于美国太阳能制造法案’(“布朗法案”):与中国和其他外国对手有关系的公司将被禁止获得旨在促进国内能源制造业的税收抵免”,老红也看到“业内人士就曾直言:中国光伏企业未必能拿到补贴”的说法。
以上种种,带来的结果就是在美国生产的光伏产品成本远高于在中国国内。“目前,美国光伏项目在2025年支付的组件价格或将接近0.30美元/W,是无关税市场从中国进口组件价格的三倍多”,“以2024年1月价格为例,美国组件价格是中国组件的2倍以上”。
对此老红会想到:这样高成本的光伏产品是无法长期存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的,只能存在于美国及和美国同样有贸易保护的国家。如果这些产品能够长期存在,只能意味着世界分裂为两个自我循环的经济区域成为事实。
美国能否能建立起完整的光伏加工供应链最值得关注。
即使不包括加工装备生产,光伏加工供应链最少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主材供应链,以及逆变器、玻璃、支架等的辅材供应链。在这方面,当前的美国是极度欠缺的。
对于美国能否成功建立光伏供应链,两方面的信息都有。
一方面是已经开始形成供应链。“增长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上,如多晶硅、硅片、电池、晶硅和碲化镉薄膜组件。然而,供应链的其他部分同时出现了扩张,扩大包括太阳能玻璃、边框、背板和封装材料在内的关键部件的本土制造”。“美国硅棒产能3.2GW,由AMG Advanced Metallurgical Group生产。多晶硅生产企业主要包括Hemlock,REC以及Wacker,预计到2027年美国硅料产能将达16.94万吨”,“目前美国仅有三家企业生产电池片,分别为NanoPV、Ascent Solar以及Sifab Solar,合计产能1.35GW。预计到2027年,美国电池片产能约为55.65GW”,“到2027年,美国组件制造产能将达到144GW,电池制造产能为71GW,晶圆制造产能为61GW ”。
一方面是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有难度。比如重建电池片环节,“建立电池生产厂的成本可能比组件组装厂高出两到三倍。再加上美国对国产化补贴和对本土电池生产的支持的不确定性、电池技术的知识产权壁垒以及电池工厂建设时间的增加,美国电池扩张的纯粹商业案例往往不如组件组装那么顺利和积极”,“离开中国的大规模且齐全的供应链,廉价、勤劳的工程师,任何企业想在美国这个什么都昂贵的地方建厂,都只能重复自己多年的亏损而已”,“美国的辅材技术水平甚至都不能满足N型产能需求,而需要中国企业的技术出口”。
老红以为,能否建立完整的供应链,是美国能否真正重建光伏加工的关键,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取得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好在当前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建厂,已经从批量组件企业到美国建厂的1.0阶段,来到讨论在美国建立更完整供应链的2.0阶段。老红注意到,一段时间来在专门讨论光伏企业“出海”的会议上,不少企业家呼吁“链长带头产业链出海。”
两点感受。
一个感受是,加工全球化、到美国建厂已经是共识。
通威是组件TOP5企业中决定到美国投资建厂行动最慢的一个,有分析说,不久前意向50亿并购润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在美国建厂。无论并购结果如何,可以感受到通威在经过了不少于5年的长考之后,更倾向于到美国去建厂。
晶科是最早到美国建厂的TOP5组件企业,近来李仙德对这一方向越来越坚定:“未来在这样一个去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去落地本土(产能)制造以获取市场,这可能会是未来我们将进入的另外一个趋势”,“市场不来,就去造市场。立足全球,在全球配置资源,打造全球公司”。
一个感受是,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去成功投资建厂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还将面对太多的不确定,还有太多的“坑”在不断挑战中国光伏企业的智慧和毅力。
一个好消息是:为了跨越这些“坑”,回答中国光伏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的相关问题,一直从事中美光伏产业交流的USCS中美光伏协会,定于11月22日在上海举办“中资企业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问题和解答”的专题会议,欢迎朋友们参加。(报名通道见本期公号“中资企业进军美国市场面临的问题和解答”)
参考资料:
《201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太阳能产品统计:达到21.68亿美元》
《2023年全年,中国光伏电池对美国出口金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
《如何正确理解日美半导体摩擦?》
《刘润:中国的大航海时代,才刚刚开始》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成效、特点与启示》
《美国“制造回流”走到哪一步了(天风宏观宋雪涛)》
《【深度】探秘美国制造业“回流”之路(第一期)——美国14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整体剖析》
《14.5亿美元!美国扶持韩华太阳能开干全美最大一体化产能!》
《伯格斯坦对话余永定:中美关系、产业政策和产能过剩》
《TCL,一个全球化符号的二十五年》
《四年了,还没有生产出一颗芯片》
《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又有大动作》
《节节败退的英特尔,“撕碎”美国芯片梦》
《被美印坑惨,千亿投资干没,郭台铭求着大陆赏饭吃!》
《天合光能:美国基地后续拿到 IRA 补贴是没有障碍的, 美国和印尼产能均于2024年内投产》
《王志纲:再不出海,就该出局了》
《异域遍开太阳花!从美国、东南亚到中东:中国光伏600亿元重构全球供应链》
《与阿特斯在德州做邻居!海辰储能美国项目交易细节曝光!》
《跨越200年,中国制造的崛起故事》
《一场决定中国制造命运的“新革命”》
《美国本土光伏力量崛起:玻璃、钢铁和背板》
《100+企业破产,欧美光伏产业大崩盘?》
《老化的美国无力支持再工业化》
《吴晓波:企业出海的最佳时间窗口只有5—10年》
《中国十大制造业世界占比!》
《美国对中国光伏加征关税的保护措施终将破产》
《晶科李仙德:船不靠岸 岸就靠船》
《天合光能资产置换美国上市公司股份,本土化步伐再加速》
红炜
2024.8.18.
相关文章
世界都变了, 光伏的世界怎么可能不变
新冠疫情带来中国光伏的产业背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