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百家|丁志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丁志勇,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赋予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时代使命。金融监管总局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地科技金融大文章。金融机构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监管政策部署,蓄力国家科技创新,锚定关键领域环节,积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一、科技金融宏观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第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路径逐步明确。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保险机构统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全面部署。202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构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总体框架。第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区域布局持续清晰。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推动北京市、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和科学技术领先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鼓励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
(二)金融工具更加精准。第一,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市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增加对初创期企业的金融支持,更好满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的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不少地区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对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给予财政奖补。
(三)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在直接融资市场,“接力式”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效能持续增强,科技金融多元化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一,股权融资。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科创板、新三板、创业板等市场层次的完善,提供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截至2024年8月31日,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到574家,涵盖多个“硬科技”领域,体现了其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二,科创类债券。我国已建立科创类债券注册发行绿色通道,发行规模持续提升。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12日,本年度交易所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规模合计5007.71亿元,同比增长68.75%。其中,以AAA级高信用等级债券为主,发行规模占比超过九成。
第三,科创票据。2023年7月,交易商协会创新科创债品种,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混合型票据更加贴合科创企业特色,围绕条款和增信方式进行创新,注重股债联动,提升科创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债券投资者的积极性。截至2024年7月17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市场协会支持发行科创票据超8800亿元。
第四,政府引导基金。当前,我国部分省份已经推出覆盖了企业全周期的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适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引导基金,呈现体系化发展态势。根据母基金研究中心《2024年上半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引导基金有318家,管理规模达到4.52万亿人民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基金规模占比达50%。
(四)融资规模明显提升。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双轮”驱动支持下,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额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以及中长期贷款余额均突破2.5万亿元大关,获贷率从14%增长至47%,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近年来均超30%。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为3.19万亿元和16.03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20.8%和9%,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为26.21万家和25.79万家。不断增长的数字反映出科技型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也体现了我国金融体系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商业银行特色服务模式加速形成
(一)创新产品供给,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商业银行改变传统信贷模式,重构科技创新企业价值评价体系,根据企业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发展前景等软实力,推出一系列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第一,创设契合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缺乏、拥有专利等轻资产较多的特点,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服务科技企业3.7万家。针对科技创新企业资金投入大、不确定性高、投资周期长等特点,创新“商业秘密保险”“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产品,覆盖企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全周期,有效分散科技创新活动风险。
第二,创设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商业银行根据科技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匹配创业贷、小额信用贷等标准化信贷产品;针对成长期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提升信贷灵活性;针对成熟期企业,推广供应链金融产品、VC/PE贷款产品;针对上市期企业,匹配债券承销、现金管理等产品。北京银行致力于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银行”,以“基石计划”“扬帆计划”“倍增计划”为抓手,构建全产品、全流程、全方位的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成为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的金融伙伴。
第三,创设适配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商业银行针对小型科技企业、中型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端制造企业等各类高新高质主体,精准客户画像,开发专精特新成长贷、小巨人贷、技改创新贷、单项冠军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北京银行坚定不移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推出专精特新企业专属线上信贷产品“领航e贷”,累计为超5400户“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超750亿元,同时以“金粒e贷”涵养国家高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专精特新”成长全周期。
(二)优化服务模式,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结合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设立专营机构,创新“贷款+直接投资”“商行+多元化金融”“融资+融智”等服务模式,打造科技企业全方位服务生态链条。
第一,健全专营组织架构,精准对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建立“总部+区域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组织模式,总部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行成立科技特色支行,依托总、分、支三级联动,从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特色产品、尽职免责等多维度提供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北京银行完善总分支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总行设立科创金融中心,统筹开展科技金融重点工作、分行设立专注服务科技企业的管理团队,支行设立特色支行,充分发挥陪伴服务作用,截至目前共设立科技特色支行69家、专精特新特色支行29家。
第二,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多元融资。当前投贷联动业务形成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商业银行依托全牌照优势,通过内部投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贷款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另一种是深化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投贷联盟,采取“先投后贷”或“先贷后投”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北京银行创新打造“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探索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模式,创新股权类安排顾问业务,为客户提供认股权、股权撮合的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搭建产融共赢生态圈,有效链接内外服务资源。商业银行融合“政、银、投、保、担”生态资源,共同扶持科技企业成长壮大,是做好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建立与工信、科技、财政、央行和监管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深化与同业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各类型、各阶段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北京银行持续探索“金融+产业+生态”合作新模式,持续拓展与政府部门、头部券商、保险、信托、租赁、PE/VC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三、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一)做好战略布局,优化企业评估。第一,制定战略举措。商业银行应锚定科技创新战略定位,以融入科技强国建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支持核心科技型企业、服务创新链条完整为战略目标,做好科技金融战略布局。从客户营销、产品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战略举措,全面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和综合服务能力,做实做强科技金融新赛道。第二,优化企业评估。优化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统一投融资风险限额测算模型,针对科技创新企业“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的经营特性,将企业未来成长潜力和收入能力纳入评估模型,主要评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更准确地反映科技型企业的真实还款能力和价值。
(二)打造专属产品,搭建创投模式。第一,加大产品创新。主动整合资源,通过培养、扶持、信贷、股权、债券承销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和产品支持。根据企业不同服务需求,为科技型企业分类设置专属产品库,通过多维度方式提供信贷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全周期的发展资金需求。针对特定行业,设计与行业发展规律更加契合的特定行业产品。第二,深化投贷联动服务。加强与其他机构的沟通联动,参与构建涵盖政府、创投、产业等科技金融联盟平台,与创投和产业联盟深化投贷联动合作,研究设立银行系科创基金,探索银行内部投贷联动,搭建新型创投模式。
(三)开展联动营销,提供综合服务。第一,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团队的联动协同作用,借助各条线力量,结合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特点,围绕对公和零售两条业务主线,深挖科技型企业业务资源,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做到对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并重,规模、效益与质量并重。结合不同营销场景,充分发挥零售业务批量营销优势,着重联动营销代发工资、私人银行、消费贷款、住房按揭、信用卡、商户收单等产品。第二,拓展金融服务模式。在做好传统表内融资服务的基础上,用足用全相关政策,主动采取“融资+融智”“表内+表外”等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为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大科技应用,赋能优化服务。第一,构建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大数据、区块链、智能金融等国内外金融科技,构建规模化、开放型金融云服务平台,实现与外部信息平台的对接,整合内外数据,实现科技型企业数据互通,丰富科技型企业数据资源多维度利用,赋能科技金融发展。第二,实现业务线上化。通过前沿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信息搜集效率,实现智能化批量获客。积极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在进行授信审批时,积极引入金融科技手段科学准确评估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持续优化准入门槛。第三,赋能综合服务。延伸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如投资、保险、平台等增值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除信贷以外的智能化综合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五)升级风控手段,完善风控管理。持续升级风险管控手段,在授信过程中更加关注企业的管理能力、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与有效性。第一,优化科技型企业准入标准。强化运用包括政策扶持的融资担保及多类抵押物在内的增信措施,持续迭代基于科技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授信额度测算模型。第二,构建专属风险评价体系。包括基本信息评价、科创能力评价、财务稳健性评价、市场前景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价,持续优化风控模型,有效实现风险防控。第三,参与风险分担机制建设。积极参与政府风险资金池,加强与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担保公司的合作,形成“投、贷、保”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稀释银行的贷款风险。第四,打造适配性更强的贷后系统流程。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差异化的贷后管理策略,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实现投贷后管理高效、精准、便捷,助力科技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六)设立专营机构,强化人才建设。第一,推进设立专营机构。依据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和区位特点,深入推进机构专营化。设立科技型企业专业服务部门,成立服务科技型企业特色支行和专营机构,配备专业经营团队,成立专业业务审批和风险管理工作组,实现科创服务专业化、便捷化和成本最小化。第二,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科技金融业务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各层级人员所需的能力素质标准与对应的培训课程。积极引进具备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构建既精通金融知识又了解科技领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七)加强外部合作,提升服务质效。第一,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与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对接,及时获取科技型企业相关信息,主动走访,并加强跟进服务。第二,强化与企业合作共建。加强与科技型企业合作,了解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和模式,实现双方技术共研、场景共建、成果共用。第三,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加强与引导基金、担保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建高效、低风险服务模式。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联动合作,搭建平台和渠道,推动各方搭建互动机制,构建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生态。第四,深化与交易所的战略合作。通过实施“个性化辅导计划”“券商专题交流会”以及“定期路演活动”等举措,创新并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维度,构建涵盖行业交流、资本运作、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综合服务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