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险资养老社区布局规划落地加速,业内:“不排除再看更多的项目进行评估”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险资养老社区布局规划落地加速,业内:“不排除再看更多的项目进行评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周末 上海报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阶段,人口“一老一小”问题较为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方面,《决定》指出需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近日,北京市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一位险资养老投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不排除在北京可能会再看更多的项目,目前都在评估阶段。

险资布局养老为何青睐重资产投资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已有超10家保险机构以或轻、或重、或轻重结合的投资方式筹备养老社区,重资产养老社区市场的布局尤为明显。10月以来,中国太平、泰康保险、太保人寿和国华人寿四家养老社区正式开业,据统计四家养老社区投资超过88亿元人民币。10月11日,中国太平·玉兰人家正式投运;10月23日,太保旗下的太保家园·武汉国际颐养社区正式开业;10月26日,泰康之家·瓯园宣布开业;11月8日,国华人寿旗下的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启用。

近年来,记者发现,养老社区的重资产投资模式在保险业中更受欢迎,泰康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及新华保险等头部险企纷纷加速布局。

“重资产模式”指保险集团依托自身资产优势,自建养老社区项目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在项目前期扮演投资商、开发商角色,后期转为运营商。相较于依赖第三方合作展开养老社区投资的轻资产、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投资模式,重资产模式下险企对旗下养老社区项目控制力度较大、自主程度高,但对公司资金流动性有所要求。

多家险资养老社区发展均偏向重资产投资为主、轻资产投资为辅的发展模式。中国太保在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将继续坚持“轻重并举,先重后轻”的发展思路。当前,太保已初步完成重资产项目布局,并将多措并举加快轻资产项目的发展。

事实上,虽然重资产模式备受青睐,但其成本回收慢、盈利周期长的问题也注定了其门槛较高,只有少数大型保司在有充足现金流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大量的布局。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优质资产荒”也是限制险企养老社区布局脚步的一大原因。

例如,此前太保养投首席运营官张志远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过太保家园重资产项目的布局补点偏好。他表示,“项目补点会坚持‘区位更近、规模更优、客户更老’的原则,优化项目布局。”而要满足在区位上更接近城市中心等要求的优质资产必然有限。

当然,虽然目前险资的养老社区运营以重资产为主,但对于轻资产业务的发展也在持续探索。此前,国家卫健委表示,我国养老已形成“9073”格局。“9073”格局的含义为,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面对90%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庞大需求,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的居家养老业务应运而生。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相继推出了“保险+居家养老”的解决方案,抢滩居家养老市场。业内普遍认为,在少子老龄化深化的前提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扩张,险企养老创新布局需进一步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今年6月,新华保险与中信养老达成合作,首批优质合作养老社区落地,在轻资产养老布局迈出第一步。与此同时,中国人寿“暖心居”、中国太保“百岁居”、友邦保险康养管家、中意人寿“悦养老”、阳光人寿“孝无忧”等品牌的相继亮相,标志着多家险企已发力布局居家养老服务赛道。

业内认为,单一重资产模式存在前期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困局;而轻资产模式亦存在产权归属不明晰、第三方合作关系长期持续性存疑的弊端。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模式保留了险企自建养老社区的主动权,同时亦通过收购、租赁等第三方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地进行布局,或将成为未来养老产业布局的主流选择。

政策“加码”,支持险企在京设养老机构

近日,北京市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意见》基于北京“991”养老服务新格局和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出二十项具体措施。其中指出,要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有条件、有经验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建设异地康养社区。鼓励金融机构助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为优质养老项目向河北、天津具备条件地区延伸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覆盖超10亿参保人数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单位与职工共同缴费,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第三支柱则包括个人养老金及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业内认为,《意见》体现出对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三支柱”的重视。

根据北京金融监管局数据,2024年三季度末为止,全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累计投保23万人次,保费规模37.6亿元;北京市商业养老金累计有效开户4.6万户,资产余额93.4亿元,已形成一定规模。《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北京全市共有578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为10.9万张,收住老年人达44938名。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间,北京市养老机构数年均增长率达16%,但其中连锁养老机构仅占30%。

对于北京机构养老的成长市场,泰康、新华等头部险企此前均已通过或重资产配置、或轻重资产结合的投资方式在北京设立养老机构。大家保险在北京市朝阳中心区开设大家的家·北京城心社区,中国人寿则在天津设立国寿嘉园·天津乐境。以上四家养老机构均已投入运营。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太保家园官网查询发现,太保家园·北京国际颐养中心于2022年12月29日正式动工,或将于明年开业。

对于近期在京设立养老机构,一位险资养老投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确实有一些规划,会持续考察,不排除会在北京或相近的区域看一看是不是有比较好的项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华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