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记256)11月17日丨真正的伤害不是下跌,而是买了自己不认可的企业)
没有什么比失去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拥有的一切,更能教会你不要做什么了。当你知道为了不赔钱不做什么的时候,你就知道赚钱需要做什么了。
--杰西·利弗莫尔
声明:
文中可能会涉及个股,只是思路分享不代表绝对正确,也不代表买卖推荐,情保持独立思考。
黑白不建群,不私下主动联系读者,不开付费星球等付费社区。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向你收费请马上拉黑。
主动组合:上周收益36.48%,截止本周收益:30.85%。
本周一组合里最后1%的现金买入了中海油H,目前中海油持仓4%。
完整持仓统计以后每月月底发一次。
先简单聊下本周的两个新闻
1、地产降税,主要有以下几条
1、将现行享受1%低税率优惠的标准面积,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
对于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住房,只要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
2、超过140平方米的,家庭唯一住房按1.5%征收,第二套住房按2%征收。
如下图(数据来自:中指数据)
3: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如下图(数据来自:中指数据)
4: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统一降低0.5个百分点,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压力
本周地产政策,这个力度算是不小了,实打实的让利,上周化债,这周地产继续加码,后面大概率还有消费刺激政策,再加上频频推出的股市新规,这基本上是我们当下的四个重点,同时他们也互相影响。
有人说政策陆陆续续都出了快一年了,为啥还没反应,这就和人得病一样,大病都是逐步累计的,真到了身体感受到明显不适的时候,就不可能是吃一顿药就马上好转了,只能是一个慢慢的恢复过程。
本周第二个比较受关注的新闻是正式版本的,“市值管理14条”发布,本次和之前的意见稿有一些,聊聊几条主要的:
1、对于长期破镜的上市公司,在每一年的业绩说明会上,披露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包括目标、期限及具体措施。并且要求这些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可执行。
但是适当放宽了破净公司的标准,主要针对,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
2、和之前的意见稿相比回购要求适当降低了。
由董事会“应当”推动公司在章程或其他内部文件中明确股份回购的机制安排,变更为“鼓励”董事会推动公司在章程或其他内部文件中明确股份回购的机制安排。
以上两个政策变化,有人觉得是松绑了,我认为这个其实比较合理,比如破净,有些行业他的特征就是那样,不是公司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又比如股份回购,有的企业某个阶段就是要用钱发展,一刀切的要求他回购,显然也不合适。
真的好企业,不用这些政策要求他也能做到,那些没钱的企业,在要求他也做不到,最后可能反而影响了一批正常企业的发展节奏。
3、上市公司股价异动处理的灵活性增加。
取消了必须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的规定,改为要求公司审慎分析股价偏离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提升投资价值。
同时,放宽了对媒体报道和市场传闻的回应要求,上市公司只需发布澄清公告,是否发布官方声明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公司自行决定。
这个可能做题材的朋友比较在意,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市场活跃度。
有些朋友问这不是鼓励炒作吗?我觉得还好,
不做不合理的事,但要接受不合理的事存在。我们眼中的合理,可能也是别人眼中的不合理, 这个市场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各有各的玩法,互相尊重。
更进一步自私点说,如果人人都基于价值,用同样的估值方法,我们可能反而没有了低估买企业的好机会。
今天财联社又有个辟谣报道,取消必须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的规定,只是因为交易所的规则已经对股价异动公告有明确的要求,没必要重复。
具体市场咋反应,咱不做短线,也就不操心了。
4、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加强市值管理,范围在原沪深300、上证科创板50、上证科创板100、创业板指、北证50基础上,新增中证A500及创业板中盘200指数成份股公司。
市值管理主要是,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总体来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努力,至于有人说利好破净,有人说去掉了“依规发布股价异动公告”利好题材炒作,这些我个人不太关心,也不会因此去交易。
十多年下来,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问题,投资赚钱的核心是“你真的认可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是你深刻的相信他未来必然能赚更多的钱。
拿着一家企业,经营没波动,股价持续涨几乎不可能。
想要赚钱,需要一些信念帮助我们度过一些低谷时刻,而这份信念来自于你坚定的相信这家企业的生意模式是足够优秀的,未来能赚更多的钱。
本周下跌的企业4200多家,算是普跌的一周,《投资是放大人性的概率游戏》一文中我说,面对诱惑至少要能解决,何时买,何时卖,如何拿的住,看错怎么办的问题。
利弗莫尔第一次破产后说,没有什么比失去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拥有的一切,更能教会你不要做什么了。当你知道为了不赔钱不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就知道赚钱需要做什么了。
对于价值投资,不赔钱应该不做什么?就是当你想买入一家企业时,如果你无法回答,何时买,何时卖,如何拿的住,看错怎么办这几个问题,就一定不要去买入。
无论多么不甘心,都不抱有侥幸心理,无论多么想做,都不去做不该做的事,这就是你成功的资本。
这其中最无法逃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拿的住,换句话说,能在暂时的下跌中你依然坚定的企业,你才有可能从他身上赚到钱。
下跌依然坚定的核心是什么呢?
就是你真的认可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
周四写了腾讯三季报的分析文章,在黑白的估值下认为550港币以上逐步进入合理区间。
腾讯是一家热门的企业,分析的人很多,估值的方法也不少,昨天有个读者问我,看了多篇文章,有人觉得550港币合理,有人觉得600港币合理,有人觉得650港币合理,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知道,估值不是数学题,不可能是个准确一致的答案。哪怕是用同一种估值方法,对未来的判断有一点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他只能是一个大致的区间。
另一方面,550港元以上逐步合理,还是600港元合理,这10%的差异,其实都不是影响你获胜的关键。
影响你获胜的是在腾讯300港币,200多港币的时候你敢坚定买。
而这份坚定来自于,你真的认可这份商业模式,认为他未来能赚更多的钱。
之前富安娜黑白买了一点观察仓,但是面对他的业绩下滑,自己也不是那么有底气因此卖出了。
这就是关键,估值上你和别人有点差异很正常,但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没足够的信心,无法在低估的时候坚定的买入持有,必然赚不到钱。
很多股民会觉得这只是买A股的问题,如果买的事美股就没有这样的焦虑,每天睡觉数钱就可以。我们拿这几年表现比较好的苹果举个例子。
2018年至今,苹果30%以上的下跌有2次,15%~20%的下跌有4次左右,10%左右的下跌也有好几次
现在可能有人会说,但是每次下跌又创新高了,我买美股就会很坚定。这其实是后视镜视角已经看到答案的一份虚假的坚定。
这就如同看比赛回放已经知道了自己喜欢的球队获胜,你会觉得很踏实,但这份踏实不是来自于认知中的坚定,而是因为提前知道了答案。
真回到18年我们看看苹果面对着什么。
要面对2018年10月到年底2个月股价下跌了30%。
要面对,在华销量下滑22%。
要面对产品力下降的争议,要面对和高通在各国的官司。
还有信号门,部分iPhone电池膨胀问题导致的召回,等等等等。
有一个统计2018年的苹果,几乎每12天就有一个或大或小的负面新闻。
如果你不是真的信这份商业模式,面对以上种种,以及股价下跌,依然能拿的住,依然能赚钱,显然不太可能。
所以别羡慕持仓外的企业上涨,如果你不真心认可他得商业模式,这就不是属于你的机会。
下跌在任何市场都会遇见,真正的伤害不是下跌,而是你买了自己不认可的企业。
”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这句话往往被指公司的发展层面,其实对于投资选择也一样,普涨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做到很淡定,但真的下跌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谁没有对下跌做好防备,自己买入之前,有没有对自己负责,只有在下跌的时候,才能看见真实的答案。
最大的伤害不是下跌,而是你本就不认可这份商业模式,因此才会在下跌中恐慌的卖出。
上涨不甘心买,下跌拿不住卖,这个循环是对投资者最大的伤害。
下跌和下跌是不一样的,优质的低估企业未来还会创新高,你只是承受了波动,暂时的下跌不会伤害到你。但那些单纯炒作,或溢价太高的企业,可能很久甚至永远都不会回到之前的股价。看似是下跌伤害了我们,实际伤害我们的是因为欲望,因为比较,因为贪心,自己买了根本不认可的企业。
腾讯控股:
本周腾讯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周中《聊一个提问,以及聊聊腾讯三季报》已经写过了,整体还不错,目前的计划就是耐心持有。
有读者朋友问腾讯跌回400港元了,之前448港元卖的会不会买回来,我不会了,我的初衷不是做T,就是按计划降低仓位,除非未来有极低的价格不会反复的买卖。
这几天认真又看了业绩说明会,发现腾讯游戏业务还有一个小变化。
1、腾讯游戏业务的战略从“内部赛马”机制转向聚焦“长青游戏”,即那些能够长期保持热度和收益的游戏。这一转变旨在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升游戏质量。
2、腾讯互动娱乐事业部(IEG)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合并和拆分了多个游戏工作室和中台部门,以集中资源和优势,主攻高产值游戏。
腾讯强调了“长青游戏”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游戏立项和资源倾斜的重要考量。《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等游戏被视为“长青游戏”的典范。
我觉得这和黑白之前文中反复聊的好的创意空间越来越少了有关。
以前赛马是为了激励在新模式上抢占市场,现在没那么多新模式可抢占,那重要的是让自己有优势的游戏尽量的长寿,
同时因为新的创意更难了,以前分散资源的模式也不适用了,而是要集中优势资源,着重做一些突破。
中国平安:
平安发布了10月份保费,人寿险保费略有下滑,收入257.19亿元,同比下降1.95%;
财产险保费收入263.27亿元,同比增长12.20%;
健康险保费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10.44%;
养老险保费收入8.14亿元,同比下降13.43%;
之前有高费率产品停售,有一定的透支,整体还算可以,如果看前十个月的话寿险同比增长9.4,财险同比增长6.5%。
对于平安我目前也是耐心持有,我相信消费好转,股市有更好的表现都是大概率的事,这两件事的到来,平安都会非常受益,而当前的平安也足够低估。
中海油:
本周一组合里最后1%的现金买入了中海油H,中海油的获利逻辑我认为还是比较清晰的,之前《聊一家很多人推荐的企业》《聊聊中海油三季报,以及能力圈的思考》两篇文章写过我的买入逻辑。
当然这个行业也有一定的风险,油价倒不是我担心的,虽然会波动,但长期看油价均值是足以保证企业获利的。
更大的风险来自于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油储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期,开采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海外油田可能有地缘政治风险等,但是这些详细写发不出来。
总之基于以上,我会在总仓位上做个控制,保持仓位不超过15%,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会择机慢慢加仓。
如果下周继续跌,定投账户我可能会开始少量定投一些A500ETF。
本周持仓没太多新闻,就聊这么多,过度关注持仓很多时候不仅没太多正面帮助,反而会让自己变的不那么中立。
最近白马股表现相对差一些,这个时候更需要你足够坚定,能基于长期主义,优秀的投资人,一定是长期主义。
什么是长期主义
第一,不是盲目的坚持,而是你先判断出了正确的方向,
有的人在股市追涨杀跌一辈子,再错误的方向坚持,只能离目标更远。
第二,确定了目标然后去做具体的事,不是总想着目标。
通过投资改善财务状况这是目标,你知道了就好了。
然后我们多阅读,多学习,多加强自己,这才是应该做的。
每天就想着那个目标就很着急,我咋还没财务自由呢?我怎么还不发财呀?
今天赚了1000好开心,明天亏了800心灰意冷,这是没意义的。
越着急的事,越让你煎熬,越煎熬的事,就越难做好。
第三,不要被分散精力
很多人在一件事上花的时间并不少,但是却做不到坚持走一条路。
入市可能也五六年了,价值股表现好的时候觉得学价值投资好,题材股活跃的时候觉得要学题材,最后时间没有少花费,但没有形成一项自己的体系和优势。
第四,懂得积累优势
简单的说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利于你做下一件事。
以往我们总觉的要补足短板,但现在我更深刻的感受是。不要着急补足你的弱点,因为你的弱点在怎么补,也赶不上对这个领域有天赋的人。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人身体素质好,有人艺术细胞强,有人逻辑思维超群,有人表达能力特棒,你没天赋的领域,练一练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很难成为你的绝对优势。
当我们进入了社会,我们一定要找到并强化自己的优点。
人要想更进一步,一定是把时间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
投资上其实也一样,能力圈不在于大,而在于深,有那么几个行业你的认知超过绝大多数人,你就能够赚钱了,所有行业都想了解一二,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行业单独拿出来认知都低于大部分人。
能力圈的构建,不是广而是精,每个人总有自己感兴趣,或者专业相关的领域。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大把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不擅长的事情上,也就意味着,给自己擅长的事留下的时间变的很少,最后反而减少了自己的优势。
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更迭强化,把它发挥到极致这很重要。
投资这件事无论什么体系,你在某个时间段看他可能都是无效的,但正确的体系,长期一定能给你带来稳定的回报。
所有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一定是长期主义者,以长期视角去观察事物,不投机取巧,不做机会主义,不求一战定乾坤,并且理解事物短期的波动性。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滩,很多你觉得过不去的砍,等你站到高点回头看去不过是一朵小浪花。
做正确的事,但不期待短期的结果,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生活,那些看似不起波澜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很多事无所求,才能满载而归。
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