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东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2万公里,交通基础设施走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东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2万公里,交通基础设施走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从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到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超级工程“成团出道”,大湾区互联互通蹄疾步稳。12月6日至8日,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峰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大会以“新广东 大交通 新质变”为主题,汇聚全国各大交通运输主管单位、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聚焦交通领域前沿工艺技术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共绘广东交通发展新蓝图。

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9月梅龙高速开通运营,10月南中高速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建成之后将与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共同组成跨江跨海通道,更好地促进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今年10月,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约2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1.16万公里,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劳潮惠表示,广东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正向着更深层次的融通前进。

轨道交通方面,广东运营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4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已经基本成型;港口方面,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等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单轮航线通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民航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7座运输机场,随着香港机场三跑道启动,白云机场3期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预计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4.2亿人。

劳潮惠表示,广东将以十五运为契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互联互通,高质量强化主业,推动大湾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管好用好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跨江跨海通道,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港口群。

随着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迈向现代化提出新要求,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应围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广东省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23年的14.4%,降至2027年13.5%左右的目标,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将进一步从14.4元下降到13.5元。

黄奇帆表示,要从交通整体的系统工程建设、产业链组织、提升铁路运输底座能力等方面降低物流成本。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形成了白云机场、海港、铁路三位一体的格局,提升了物流运输枢纽的资源优化、功能配置能力。在生产力的组织方式上,也要打破各省各市间的自我保护,通过产业链组织方式的变化,在几千公里范围内形成“拉链”。

“按照新质生产力的思维,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把物流成本降下来是最重要的。”黄奇帆说。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周伟也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技术叠加的综合反应,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新型的生产要素不仅仅是传统的资本运作,还可以包括智能技术管理和组织架构等等。数字化转型是交通的未来和方向,数字化转型是以价值效益为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业务变革为核心的过程。

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胡迟春表示,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交通发展的动力。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坚持“向‘新’发展,朝‘质’攀峰”,助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由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联合申请,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实验室贯彻“交通强国”发展理念,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技术、智能交通管理、高效韧性基础设施、未来交通技术、交通与智慧城市融合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大会由华南理工大学指导,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珠海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