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旭辉建管找活法儿)
在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下称“旭辉控股”)2022年11月出险的两年后,旭辉建管带来了难得的好消息,它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活下来”。
12月19日,旭辉建管总裁刘冰洋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等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旭辉建管的2024年成绩:全年签约额较2023年翻番,整体毛利和代建费率同比小幅提高,一年间团队规模从4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旭辉建管新增签约面积约9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仅次于绿城管理。
这并不表示代建行业欣欣向荣,相反,代建管理面积经历了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后,在2024年首次出现小幅下降,整体费率也在行业“内卷”中有所下滑。
年轻的旭辉建管如何在下行市场找到生机?
首先是差异化。2023年7月,刘冰洋掌舵旭辉建管刚满一年,彼时他迫切需要捋清旭辉建管的定位、如何处理和旭辉控股的关系,以及自身的优劣势,一线员工也需要回答客户的问题:“你和绿城管理、蓝城、金地管理有什么不同?”
旭辉建管选择“定制化服务”作为主要业务,依据每个甲方的需求、每块地的特点给出代建方案,尤其是含有商业的地块更能发挥出旭辉在商业招商运营上的特长。这和地产开发高歌猛进时的打法完全不一样,过去强调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作业,甚至能用一套图纸、一个户型全国化复制;相比之下,代建必须既to B又to C,委托方是直接客户,购房业主是终端客户,代建方需要基于委托方的资产给出开发方案。
其次,走出舒适圈,下沉到较低能级城市找机会,很多是此前旭辉控股做地产开发业务时未涉足的区域,例如河北邯郸、贵州遵义等。2023年,旭辉建管首进四川西昌,为西昌国资持有的两块地作全过程代建。
西昌,对很多全国性布局的地产开发商而言是“小众”“陌生”的,尤其是对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旭辉控股团队而言。此前,刘冰洋和项目负责人徐一航对西昌这座城市的认知仅停留在“卫星发射中心”等关键词,但在对市场供需、当地购买力、竞品等进行调研,以及估算预计售价和地价之间的利润差、管理成本后,旭辉建管团队觉得这项目“有做头”。
参与该项目后,刘冰洋常常需要对外介绍关于西昌的“冷知识”:全国百强县、凉山州首府,由于稳定的人口增长、气候条件和节制的住宅新增供给,新房均价接近1万元/平方米,在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
想做好代建,走出舒适圈是必要的,这是刘冰洋近两年的心得之一。旭辉建管常常提到一个口号“自己出去打粮食养自己”。
“原来做地产开发都是预算逻辑,按照‘做这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完成集团下发的指标’的思路,但做轻资产代建,必须具备把项目做好的能力,同时还得有足够的项目,有足够的营收,支撑小团队和大集团活下去。”刘冰洋说。
因此,盘点全国所有土地都在谁手上,哪里就可能有代建业务的委托方,适当下沉、走出舒适圈是必要的,也是不得不做的代建拓展策略。
不过,刘冰洋告诉经济观察网,旭辉建管在考虑新进一个城市时,也会保持谨慎态度。他近期曾“否”了一个兰州的项目,“地区公司上报一个项目,不能简单地报几个财务数据,例如预计费率、整个代建费、毛利、成本多少。我更关注团队对市场怎么解读、自身能力能否从西安覆盖到兰州、能否比当地同行做得好、能否兑现预期售价、靠中介还是自销渠道卖房等”。
旭辉建管内部很反感“投前投后变脸”的情况,即拓展前,地区公司过度美化项目,到了后期才告知市场没有描述得那么好、价格预期达不到等。因此,刘冰洋透露,接下来旭辉建管内部将强化一个机制,让负责一线市场拓展的人员只对旭辉建管总部负责,由总部考核评价,目的是保持市场拓展条线的独立性。
第三,抓住大客户、片区化深耕。
2022年刚进入代建行业时,旭辉代建团队的核心工作是先拿项目,哪里有机会去哪里,这样才能多养团队,保有人才。经过两年实践,刘冰洋发现一个“二八定律”——深耕城市和地区贡献了八成的新增项目和利润,而去新城市拓展时,这些城市的国企城投对代建的接受度不高,可能导致投入产出比较低。因此,刘冰洋在盘点2025年经营计划时,重点提出要调整战略布局,资源投入逐步从机会型城市向深耕型城市倾斜。
“苏州是我们深耕的城市之一,每年能稳定获取6—7个项目,且多是优质项目。但一些地区明面上有签约项目,但很难启动,可能是市场较冷或甲方资金问题等。”基于此,刘冰洋要求团队聚焦30多个城市,把手上的项目做好,再以深耕城市为核心向周边辐射。
代建是一个尤为看重口碑的行业。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旭辉建管约一半在管项目的委托方是国企城投,约10%来自AMC等金融机构,这些“地主”长期稳定地在土地市场或不良资产收购上获取项目。服务好甲方,才能有望长期合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