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心城市 深圳向外生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不是在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总部,而是在深圳的“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随着比亚迪整车制造全部迁移至深汕,这块距离深圳331.91公里的“飞地”,正在加速融入深圳产业链。
同样在11月,深圳发布《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提出支持惠州平潭机场打造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并规划了相应接驳轨道交通。“深圳都市圈”公布一年后,深莞惠融合亦在提速。
前11月,深圳边检总站查验港澳台居民超1.3亿人次,同比增长57.5%;前11个月,深圳进出口达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有望时隔10年重新问鼎“中国外贸第一城”。
数字如同“涟漪”,水下涌动的则是深圳产业迁移、深港融城、中企出海的蓬勃力量。
2024年,深圳正加速向外“生长”。
都市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美国的几大都市圈撑起了其国家经济的增长,日本的东京都市圈则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核心。
去年12月,深圳都市圈正式官宣落地,其2023年GDP总量已经超过5万亿元,是我国含“金”量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而在深圳都市圈发展中,将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走得稍快一些,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GDP总量。
从2021年至今,比亚迪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先后投资四期项目,其中比亚迪深汕一期项目主要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二期项目的重要任务就是生产汉、腾势、仰望等中高端车型。目前,比亚迪二期项目双班生产,日产1300辆,三期、四期项目也在今年年内签约,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成为比亚迪中高端车型的重要生产基地。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产业融合走得较快之外,交通基础i设施作为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今年也正在不断被织密,加速深汕、深莞、深惠等融圈。
年初,“深圳都市圈规划技术联盟”发起成立。
6月,被誉为深圳都市圈大动脉的深汕高铁SSSG-2标竹园二号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深汕铁路承担着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市区间高频高速城际功能,建成后,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到深圳中心区仅需30分钟。
与此同时,深圳地铁10号线明确将延至东莞凤岗,与16号线、21号线实现换乘。此外,为实现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自主运营,实现城际铁路统一指挥、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保障实现城际铁路线网安全、稳定、均衡运营,今年8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及牵引变电所规划设计条件及占用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公示,拟规划新增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及牵引变电所。
6月30日,随着深中通道正式开通,深圳向西打破了珠江的自然“壁障”,与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西岸城市完成“硬联通”。深圳到中山、江门的车程更是由原来的2小时分别缩减至30分钟和1小时,实现了同城化的发展基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规划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王国文向记者表示,因深中通道,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中山、江门、珠海等城市也将变成深圳都市圈的内圈层,成为深圳辐射范围区和产业转移区。
这意味着深圳这座城市已由深圳都市圈扩围至珠江西岸、广州都市圈,三圈融合发展成为新方向。
王国文进一步解释,都市圈内城市的产业将产生不同的极化效应,比如制造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将由深圳向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江门等地转移,而港口、空港相关的服务业则会向深圳等集聚,所以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对深圳和被辐射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产生双向效益。
而这种效益今年也已逐渐显现,深圳海明润是国内领先的超硬材料领域公司之一,其生产的油气钻采用复合片(PDC)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目前公司订单以出口为主,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之前,海明润就已在中山投资建厂。该公司总经理郭大萌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模式,既解决了公司因经营场所多次变更带来的生产不稳定性的问题,又为公司生产节约了经营成本。
海明润之外,还有一批深圳头部企业也已经落子中山。江波龙中山科技园一期园区集存储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测试中心、可靠性实验室和质量实验室于一体,已于2019年投入使用;华润燃气总部基地也于2021年动工,将成为华润燃气业务管理技术发展、创新创造的总部基地;中软国际自2022年起就开始布局中山,与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区街道签订了中软国际鸿联(珠西)数字经济创新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等。
同时,随着港口、空港服务业集聚,今年深圳已经连续启用了三座海外货站,这三座海外货站分别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法兰克福以及墨西哥墨西哥城三地。12月23日,深圳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6000万人次,成为我国内地第4个“6000万量级”的机场。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朱国鸣在解读《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时表示,深圳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未来将强化深莞穗、深莞惠河、深惠汕、珠江西岸城市协同发展轴的空间骨架作用,加强都市圈城市在科技产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住房保障、社会管理等各领域全面合作,创新都市圈合作模式,加快推进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024年最受港人热捧的目的地就是深圳。截至11月6日,深圳边检总站查验港澳台居民超1.31亿人次,同比增长57.5%。
在人潮最先影响的消费层面,“由浅入深”的变化正在发生。同程旅行(0780.HK)领衔发布的《2025香港游客北上旅行趋势报告》显示,除餐饮外,滑雪、亲子游以及泡温泉是港人体验次数最多且愿意复购的消费项目。这意味着,放松、愉快的旅行体验性消费越来越受港人喜欢。
消费之外,2024年深港融合的内容也更加多元,不断向纵深发展,变得更加扎实。
深港双城创业就是重要表现,而这一融合表现也具象化在前海。今年8月,前海管理局与香港数码港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深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乐龄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发展。
根据合作备忘录,前海梦工场与香港数码港将互设展厅、办公空间等,并建立项目互推机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1家企业在双方园区落地或计划落地,一起创梦科技、比特结构科技、升腾技术、手绘科技等首批8家企业在活动现场获颁跨园合作证书。公开资料显示,香港数码港是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创科培育基地,目前汇聚了超2000家数码科技公司,其中超70%是香港本土企业,20%的非本土企业中约三成来自内地、约七成为国外企业。
“深圳办公室偏重技术研发,香港办公室则聚焦市场营销。我们希望通过香港,将游戏推向全球。”一起创梦科技创始人熊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该公司2021年成立于前海梦工场,从7人团队起步,如今已有四十多名员工,游戏产品全球用户超1亿人。
除了深港两地交通基础设施日益便捷外,深港两地的产业、科创合作政策支持同样是加速两地融合的重要因素。
港税北上政策的落地即是重要代表之一。根据税收政策,在前海、河套工作的香港居民,其个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部分将予以免征;在企业层面,前海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将扩至合作区全域,河套地区聚焦正在发力的四大领域,这些领域涵盖材料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以及12项核心技术。同时,针对科学技术服务机构运营等鼓励类产业企业,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以上税率,对初入职场的香港青年而言,个税政策或将带来每月1000元左右的减免;对已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香港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而言,新政每年带来的税费优惠或将超过5万元。对于企业,有宝中片区企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企业税率从25%降至15%,每年节省的税费将过亿。
今年先后发布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也将为深港融合增添新机。
其中《深圳国土空间规划》提到,将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优化深港双城空间格局,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推动两地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科创空间等方面密切对接与协同发展,探索深港边界地区合作开发建设和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河套香港园区规划纲要》则明确与深圳园区的产业合作领域,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和“新科技与先进制造区”三大科技领域,确立了2030年和2035年发展路线和目标。
科尔尼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深圳全球城市排名从2020年的75名提升至68名,连续5年实现全球城市排名显著提升。同时,世界评级机构GaWC今年发布的城市排名显示,深圳处于一线城市(Alpha)行列,排名第30,相比上一次等级排位大幅前进了16位。
深圳在国际上影响力变大,首先源于“深圳制造”的品牌效应。
前11个月,据深圳海关统计,深圳进出口为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出口额亦为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6%,亦是同期历史新高。
这是深圳进出口规模首次迈上4万亿元台阶。有相关人士分析,按照目前的规模和增速,深圳有望时隔10年重新问鼎“中国外贸第一城”,这也意味着深圳有望在工业和外贸领域都成为全国排名居首的城市。
这背后既有深圳跨境电商的持续增长,也有深圳出口新三样和老三样的超额红利。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3000亿元,同比增幅超70%。今年上半年,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更是同比增长130%。
与此同时,今年深圳已有易达云、绿联科技、傲基等跨境电商公司先后上市,其中易达云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海外仓上市公司。至此,深圳全市已有13家跨境电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中第一。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前11月,深圳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产品分别出口1677.2亿元、928.2亿元、874.6亿元,分别增长1.9%、8.6%、21.5%;电脑零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中间品分别出口1765亿元、1549.6亿元,分别增长25%、20%;“新三样”产品中,电动汽车出口279.7亿元,增长42%;锂电池11月单月出口68.7亿元,增长33%。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281亿元,增长24.6%,占12.7%,其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具、箱包、鞋靴增速均超两成。
同时,“深圳制造”也正在展现出更为多元的形象。
今年2月,由深圳福田区政府带队,深圳品牌组团先后登陆米兰、巴黎时装周,开创了中国大陆时尚品牌组团进入“巴黎时装周”官方活动日程的先例,代表国际顶级时装周对深圳设计、中国设计的充分认可,是深圳时尚品牌走向国际时尚殿堂的历史性突破。
2024年8月和9月,深圳无人机表演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霸屏网络。无论是在巴黎奥运会现场,还是在中东沙特地区,深圳无人机都惊艳亮相。其中在9月的沙特阿拉伯表演现场,更因先后在空中拼出沙特开国国王、现任国王跟王储3D画像,在网络上刷屏,半岛电视台报道称,沙特王室对无人机表演极为满意。
这背后得益于深圳的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支持。根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预测,深圳市无人机产业链企业1730多家,年产值960亿元。
“深圳制造”的魅力也带来了“深圳 Trave”的热火。
随着今年一系列互免签证协定等出入境政策逐步落地,深圳成为了境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据深圳边检总站统计,截至11月6日,该站今年以来查验入境的外国人超22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倍,其中免签来华旅游、商贸人员分别占比34.2%、17.8%。
富有深圳产业特色的体验型消费成为入境游客的打卡清单。比如,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在深圳人才公园体验无人机外卖配送。不只有吃的体验,还有行的体验,在坪山区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体验项目中,也开始出现外国人的身影。同时,深圳地铁站岗厦北站彰显着深圳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速度,被誉为‘深圳之眼’,如今已成为入境游客来深游玩的热门打卡点,在国外社交平台中,引发游客纷纷点赞。
从深圳河畔到黄金内湾,从深港融合到出海全球,深圳正在加速向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