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利好,来了!)
【导读】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获得股票增持专项贷款
中国基金报记者 安曼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首次设立的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正式出台后,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 1月2日晚间,包括今世缘、川能动力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获得股票增持专项贷款。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自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正式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来,已有25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相关公告,涉及金额合计超过550亿元。 与此同时,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内容涉及借款人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等,进一步减轻借款人的资金压力。
超700家获得贷款 已披露250多家 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末,已有250多家沪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获得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540多亿元。 1月2日晚间,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获得股票增持专项贷款。
今世缘公告,近日,中国银行淮安分行向公司控股股东今世缘集团出具了《贷款承诺函》,用于今世缘集团股票增持贷款,贷款额度为人民币4.9亿元,贷款期限为3年,《贷款承诺函》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为壹年。 公司此前于2024年12月31日公告,今世缘集团拟于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无限售流通A股股份,增持总金额为人民币2.7亿元至5.4亿元(含本数),增持价格不超过46元/股(含本数)。除上述贷款外,本次增持的其余资金为今世缘集团自有资金。
川能动力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四川能投获得股票增持专项贷款的函,四川能投近日取得了中国建设银行成都新华支行出具的《贷款承诺书》,承诺向其提供贷款4亿元,用于增持川能动力股份,贷款期限不超过36个月。
百普赛斯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主要内容包括借款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600万元整,借款期限不超过36个月,借款用途专项用于回购上市公司股票。公司实际贷款金额与已回购的资金金额合计不超过本次回购方案金额的上限。 永泰运公告,公司拟以5000万元—6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为不超过34.87元/股。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与专项贷款,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已于近日向公司出具针对回购事项的《贷款承诺函》,承诺为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提供专项贷款支持,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贷款期限为3年。
多氟多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总金额区间为1.51亿元—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9.00元/股。 1月1日晚间,
广大特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2亿元至4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26.22元/股。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为华夏银行张家港支行提供的专项贷款及公司自筹资金,其中专项贷款不超过2.4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
学大教育也对外披露,拟以1.1亿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和/或注销,回购价格不超过66.8元/股。另外,公司已经取得了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同意提供专项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不超过1亿元,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 据了解,截至2024年12月末,金融机构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其中200余家已发布公告披露拟申请贷款上限超500亿元,60%以上的贷款用于回购,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在2%左右。
政策进一步优化 降低参与门槛 据金融时报报道,2024年1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下发业务问答口径,优化了专项贷款业务的相关细则,明确释放了进一步加快回购增持贷款投放、更大力度支持提振股市的政策导向。 例如,针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反映的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大情况,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即金融机构最多可对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予以支持,降低了参与门槛,减轻了借款人资金压力。 关于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风控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获贷难度和成本,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放款条件和担保要求。同时,政策也明确鼓励以信用方式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此外,对于部分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支持通过与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贷款银行可通过代理行将贷款资金划转至相应账户,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购增持股票。 同时,专项贷款融资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将专项贷款融资周期与资本市场周期和产业周期相结合,能更好地满足上市公司资金使用安排,支持融资人聚焦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编辑:闫晶滢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