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资铜企贡献全球新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2024年四季度,洛阳钼业(603993.SH)的铜产量再创新高。
2025年1月6日晚间,该公司发布了2024年产量数据。其中,公司铜产品全年产量达到65万吨,远远超出原计划的52-57万吨产量指引,并较上年实现同比55%的增长。
实际上,早在2024年上半年,洛阳钼业凭借TFM和KFM两大核心项目的产能释放,公司铜产品增量、增速便已经领跑全球头部铜企。同时,考虑到公司产能释放节奏,2025年铜产量依旧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紫金矿业(601899.SH)、五矿集团等中资矿企,在铜资源并购和产能扩张等方面同样成效明显。
比如紫金矿业,包括卡莫阿铜矿三期项目、巨龙铜矿二期项目和朱诺铜矿项目,接下来都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五矿集团则是外部并购与内部增储并举,公司旗下的秘鲁、刚果(金)的铜矿项目同样取得了重要进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以上几家企业领衔的中资矿商仍将是全球铜矿供给的重要增量来源。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资矿企的效率明显更高。洛阳钼业的TFM和KFM产能释放速度就非常可观,从项目扩建到全面达产不过三年时间。
2021年、2022年,公司先后启动对这两个铜钴矿项目的大规模开发,在TFM原有的两条生产线基础上扩建产能,这成为了公司近两年铜产品放量最主要因素。
2023年开始,随着部分扩产项目的投产,洛阳钼业迎来产能释放红利期。
历史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铜产量为27.7万吨,2023年大幅增加至41.95万吨。这一背景下,公司确立了2024年产铜的52-57万吨的目标,但是实际产出显然不止于此。
2024年上半年,洛阳钼业铜产量便已经超过31万吨,并由此跻身全球铜业公司产量前十名。
“TFM和KFM上半年保持快节奏生产乃至超产,频创单月产量历史记录……TFM克服困难实现时间任务过半和东区达产达标,为下半年优化工艺、扩产提能打下坚实基础。”洛阳钼业2024年半年报曾指出。
到了下半年,在TFM混合矿项目的拉动下,公司产量继续进一步提升至33.6万吨,其中四季度创下17.4万吨的历史新高。最终,公司全年铜产量达到65万吨,超额完成产量目标。
民生证券数据显示,公司Q1至Q4单季度(铜)产量分别为14.7万吨、16.6万吨、16.2万吨、17.4万吨,季度产量持续走高,“以Q4产量年化来看,公司铜年生产能力或可达到68-70万吨。”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继续保持四季度的生产节奏,后续公司铜产量依旧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过,由于TFM、KFM项目已经全面达产,且目前没有其他新建产能待释放,2025年公司铜产量增速会有明显回落。
这对于连续三年下跌的钴价而言,可能是个不错的消息。洛阳钼业以上两大主力项目均为铜钴矿,钴为铜的副产品,公司的铜、钴产量相互绑定。过去两年,洛阳钼业的钴产量直线上升,并取代嘉能可成为全球第一大钴矿生产商。
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口径估算,2023年全球钴矿产量为23万吨,同期洛阳钼业钴产量达到5.55万吨,占比约24%左右。
而据昨日披露的产量公告,2024年洛阳钼业钴产量达到11.4万吨,同比增长106%,还要高于公司铜产量的增幅,当期公司市场占比大概率保持增长。
后续,一旦公司铜、钴产量增速回落,钴行业供给过剩的局面也会得到一定边际改善。
进入2025年,洛阳钼业的铜产量增速会有所放缓,但是包括紫金矿业在内的中资矿商依旧有不少新建产能将陆续释放。
在近期发布的新年致辞中,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便提及了多个在建产能。
比如同样地处刚果(金),2024年投料试生产的卡莫阿三期项目。该项目全面达产后矿产铜将提升至60万吨以上,成为非洲最大、全球第三大铜矿,与之配套的50万吨非洲最大铜冶炼厂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投产。
同时,巨龙铜矿新增二期20万吨/日扩建工程也在建设当中,预计2025年底投产;朱诺铜矿项目建设获核准,紫金矿业方面表示“争取2026年6月建成投产”。
另据紫金矿业前期披露的产量指引,2024年、2025年公司矿产铜计划产量分别为111万吨、122万吨,到2028年进一步增加至150-160万吨。
洛阳钼业方面,在TFM、KFM项目达产的基础上,公司还在推进TFM西区和KFM二期的前期勘探工作。
“主要包括Big Pumpi铜钴矿的地质详查,TENK矿和FGME88矿深部地质勘探,共完成6200米的金刚石钻探,提高资源量级别并达到预期勘探效果。KFM铜钴矿主要开展深部硫化矿补充勘探及外围地质找矿,现已完成钻孔施工19个,合计进尺6017米,深部硫化矿勘探效果良好,外围找矿也取得一定进展。”洛阳钼业人士1月7日介绍称,后续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TFM西区、KFM二期的开发计划。
此外,虽然洛阳钼业暂时没有给出下一步扩产计划,但是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已经明确,“2028年铜产能要增加到80-100万吨。”
不难看出,2025年到2028年,以上两家中资铜企的产能释放可能会交替进行,并有望带来合计60-90万吨的铜产品增量,这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全球前十位的铜矿商。
如果加上五矿资源(01208.HK)、西部矿业(601168.SH)等上市公司,中资铜企的潜在增量空间会更加可观,很可能会突破100万吨。
2024年世界铜业会议(亚洲)上,五矿集团副总经理朱可炳曾经指出,“近年来,在铜矿开发方面,中国铜企凭借自身较强的专业和运营能力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很多铜的新兴需求领域,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力量。”
在他看来,未来至少20年内中国仍将是全球铜冶炼、铜需求、铜技术、铜交易的中心。
上述背景下,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中资铜企在矿端的持续发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