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万科投资分析:逆周期下的价值博弈

来源:雪球 作者:价值投资逍遥谷 2025-02-04 13:04: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万科投资分析:逆周期下的价值博弈)

(数据覆盖2021-2024年,含2024年惨烈预亏450亿分析)

一、行业分析:在废墟中重建规则

竞争格局:从“春秋混战”到“寡头割据”

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场“大逃杀”式的洗牌。2021年行业TOP10房企市占率27%,到2024年已提升至40%,但这份“集中度红利”背后是惨烈的代价:

- 头部玩家锐减:恒大、融创等民营巨头退场,2024年TOP10中仅剩万科、龙湖两家民企,其余均为保利、华润等国央企。

- 幸存者特征:2024年存活房企的共性——现金短债比>1.5倍、土储70%以上位于一二线、非开发业务占比>20%。万科三项指标分别为2.1倍、75%、25%,恰好达标。

- 新势力入局:地方城投公司被迫接手烂尾项目,但因缺乏开发经验,往往选择与万科等头部企业合作代建,2023年万科代建业务收入增长80%。

结论:行业进入“国央企主导+民企专业赋能”的新阶段,万科凭借混合所有制身份卡住生态位。

行业趋势:政策底已现,市场底未明

- 需求端:2024年城镇化率68%,但住房需求结构剧变——改善型需求占比超70%,大家经常说完了的90后成为购房主力(更看重物业服务和社区品质)。

- 供给端:2024年上半年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再降18%,开发商集体“减肥”——万科2024年拿地金额仅200亿(2021年超2000亿),但新增土储中80%为并购优质项目。

- 政策端:2024年“史诗级救市”出台:首付比例降至15%、央行设立3000亿房企纾困基金。但政策传导需要时间,市场预计2025年才能企稳。

- 模式转型:开发商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物管、租赁、城市更新等业务毛利率超30%,万科在这些领域已布局超10年。

波特五力模型:压力测试下的生存密码

- 上游(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仍是地方财政命脉(占比超30%),但核心城市开始用“定向出让”代替价高者得——深圳地铁将5宗TOD地块以协议价定向出让给万科。

- 下游(购房者):客户决策周期从2021年的2个月拉长至6个月,但万科2024年上半年客户转化率逆势提升至25%(行业平均15%),得益于“交房即交证”的信用背书。

- 潜在进入者:行业门槛高到“劝退”新玩家——单个项目启动资金超10亿,但险资通过认购万科REITs(2023年发行仓储物流REITs募资50亿)曲线入场。

- 替代品(租赁住房):一线城市租金回报率仅1.5%,远低于按揭利率,万科的长租公寓业务反而成为新房获客渠道——2023年30%公寓租客转化为购房者。

- 同业竞争:保利、华润等国央企融资成本比万科低1-1.5个百分点,但万科凭借市场化机制,管理费用率控制在2.1%(国企平均3.5%)。

---

二、公司分析:混改样本的攻防战

杜邦分析:ROE为何跌入谷底?

拆解万科2021-2024年ROE变化轨迹:

- 2021年:ROE 18.6%(净利率10.2% × 总资产周转率0.25 × 权益乘数4.5)

- 2024年(预估):ROE -5.2%(净利率-3.8% × 总资产周转率0.15 × 权益乘数5.1)

关键结论:

- 净利率转负:主因2024年计提存货减值超300亿(针对三四线项目),但核心业务毛利率仍保持18%(扣除减值后)。

- 周转率新低:2024年存货去化周期拉长至24个月,但通过代建模式盘活合作方土地,轻资产周转率达0.8次。

- 杠杆不降反升:为应对行业危机,万科主动增加银行授信,2024年有息负债较2023年增加200亿,但现金短债比仍保持2倍以上。

核心竞争力:寒冬里的四件棉袄

- 产品溢价力:在杭州、苏州等强二线城市,万科项目售价较周边高10-15%,但去化速度快30%,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市占率逆势提升至4.2%。

- 融资特权:2024年发行3年期公司债利率3.5%,较其他民营房企低400个基点,未使用银行授信超4000亿(可覆盖2年到期债务)。

- 管理防火墙:“战时机制”下,总部人员缩减30%,区域公司获自主定价权,2024年营销费用率降至2.8%(行业平均4.5%)。

- 土储含金量:一线城市土储占比35%(楼面价/售价比仅25%),2024年新增土储全部位于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

3. 深铁+国资委的双重赋能

深圳地铁(持股27.9%)与深圳国资委的深度介入,带来三重战略红利:

- 资源导入:独家获取深圳6条地铁沿线开发权,2024年TOD项目贡献40%销售额,毛利率达38%(普通项目仅15%)。

- 信用加持:2024年万科被纳入“央行房企白名单”,获得500亿专项贷款额度,利率较LPR下浮20个基点。

- 政企合作:深度参与深圳“十四五”保障房建设(承担30%任务量),锁定未来5年300亿代建收入。

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接任董事会主席。我们认为辛杰作为万科大股东深铁集团的董事长,本次执掌万科董事会,优化核心管理团队,体现出国资从最初的财务援助到直接介入,控制权逐步加深,有利于后续部署推进化解风险、保障交付等工作。郁亮等前任高管继续留任副总裁,能够保障管理层平稳过渡。

多方表态积极支持万科稳健发展。根据深圳发布,广东省、深圳市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全力支持企业稳妥处置风险,保持万科融资规模总体稳定,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中:

深圳市国资委负责人表态:有能力、有实力、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同时将通过直接注资、划拨资产等方式降低地铁集团资产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支持其更好地发挥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深圳市住建局负责人表态:将大力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处置万科部分闲置存量土地,帮助万科盘活资产、回笼资金。广东省住建厅表示:将推动企业更多房地产项目进入“白名单”。

深圳8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表态:将继续积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满足万科合理融资需求,全力保障其整体融资规模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万科主要股东的支持力度。

之前,国有大行工行、建行等对万科贷款“只增不减”,2024年新增开发贷利率4.1%(行业平均5.5%),并允许债务展期3-5年。 股份制银行对非核心城市项目收紧信贷,但通过认购万科CMBS(商业地产抵押债券)变相支持,2024年发行规模超100亿。

4. 财务安全阀:预亏450亿的真相

万科2024年预亏450亿震惊市场,但拆解可见:

- 主动减值洗澡:对唐山、郑州等18个弱二线城市项目计提减值320亿,这些项目拿地成本普遍高于当前售价。

- 业绩延迟确认:将深圳、上海等核心城市高毛利项目(毛利率25%以上)结算推迟至2025年,人为压低当期利润。

- 转型阵痛:物流地产、长租公寓等新业务年亏损约50亿,但万物云贡献净利润25亿,形成对冲。

关键判断:此次巨亏是财务洗澡+业绩调节的组合拳,剔除减值影响后核心净利润约80亿,手持1300亿现金仍能抵御寒冬。

---

三、估值分析:深坑里的黄金

1. 绝对估值:DCF模型的两种可能

- 悲观情景(行业L型复苏):假设2024-2026年营收增速-10%/0%/3%,永续增长1%,WACC=10%,估值11.5元/股;

- 乐观情景(U型反转):假设2025年起营收增速5%/8%/10%,永续增长2%,WACC=8%,估值24.3元/股;

- 当前市值870亿:反映市场相信行业将长期低迷,但未考虑资产重估价值——万科自持商业地产按REITs估值可达1200亿(账面仅800亿)。

2. 相对估值:历史级低估

- PB视角:0.4倍PB创上市以来新低,相当于假设万科净资产虚高60%,但其一二线土储按当前地价重估可增值40%。

- PE视角:2025年预期PE 8倍(假设净利润回升至150亿),低于港股内房股平均12倍,但需警惕业绩修复不及预期。

- 股息率视角:2024年可能暂停分红,但若2025年恢复35%分红率,按当前股价测算股息率达6.8%。

3. 净利润预测:从ICU到康复室

| 年度 | 2024E | 2025E | 2026E |

| 营收 | 3800亿 | 4000亿 | 4300亿 |

| 归母净利 | -450亿 | 150亿 | 200亿 |

关键支撑:

- 2024年:通过减值出清历史包袱,新获取项目毛利率提升至20%以上;

- 2025年:核心城市高价项目集中结算,代建业务贡献50亿利润;

- 2026年:物管、物流等新业务利润占比超30%,弱化开发业务波动。

---

四、风险提示:五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1. 流动性黑洞:若2024年销售再降20%,现金短债比可能跌破1.5倍安全线;

2. 资产减值连环爆:当前存货中仍有约800亿三四线项目,若继续降价可能引发二次减值;

3. 政策反复风险:保障房建设可能挤压商品房市场,万科在一线城市土储面临价值重估;

4. 治理冲突隐患:深铁与管理层对转型节奏存在分歧,可能影响战略执行效率;

5. 信用反身性风险:评级机构若下调投资级评级,可能触发美元债交叉违约条款。

---

五、结论:在刀尖上跳舞的价值修复

万科当前已处于“破产价交易”——市值仅2200亿,但其自持物业+土储重估价值超4000亿,这种极端定价隐含两种可能:

- 陷阱论:行业进入长期衰退,万科难以摆脱开发业务拖累,最终沦为“低效资产处置平台”;

- 黄金坑论:政策底与市场底将先后出现,万科凭借混改优势率先复苏,3年实现估值翻倍。

投资者应对策略:

- 激进派:当前价格可逐步建仓,现在市值以下每下跌10%加仓一次,博取困境反转收益;

- 保守派:等待销售同比转正(预计2025Q2)、资产负债表修复(净负债率<40%)两大信号;

(本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克而瑞、央行报告,分析仅供参考,本人持有万科股票,且大亏,观点可能错误,投资决策需独立判断)

#万科A# #深圳地铁# #价值投资之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万 科A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