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军团”重塑世界矿业格局)
文 | 谢编
全球扫矿之后,一批中国的世界级巨无霸矿业企业正在诞生。
紫金矿业在夯实自身铜金锌基本盘的同时,切入新兴的锂矿赛道;青山、金川成为全球重要的镍玩家,三家企业均位居世界500强之列。此外,洛阳钼业也已经反超嘉能可,成为全球最大的钴矿玩家。
虽没有民企那般高调的全球扩张,央国企资源类公司的实力也在多个矿业细分领域称雄:
中国五矿集团在告别稀土业务后,整合盐湖股份,目前其业务几乎覆盖全部主流矿产资源,属于全球矿业巨无霸选手;
中国黄金集团是中国黄金行业唯一一家中央企业,覆盖黄金全产业链;中国有色集团是我国“走出去”开发铜资源时间最长的企业;
中国稀土集团成立后,成为全球稀土巨擘,更是我国稀土资源整合的旗舰;
中国铝业是全球氧化铝和电解铝的绝对执牛耳者,收入规模超过全球巨头力拓、必和必拓。
不同所有制中国矿业的共同成长,构成了足以对抗嘉能可、力拓、必和必拓等国际巨头的“中国军团”。
尤其是近年来铜金等资源走入大牛市,行情推动相关企业业绩大增,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都在顺周期里暴赚,2024年中铝或将创历史最佳业绩。其中,紫金矿业盈利能力和资产效率,已经开始逼近甚至反超那些曾经让其仰望的世界选手。
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充足的底气,去改写世界矿业格局。
本文是来自巨潮WEGO研究院的深度研究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WEGO研究院》,了解多极化时代的全球商业新趋势。
01 豪赚
农历春节来临之际,几大矿企相继发布了炸裂的业绩预告。
先是,紫金矿业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约320亿元,同比增加51.5%,首次突破300亿元关口,再次创历史新高;
此后,洛阳钼业发布业绩预告,去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将达到128亿到142亿元,一年增加45.5亿至59.5亿元,同比增长55.15%-72.12%,盈利规模同样刷新纪录。
同处于黄金周期的铝,也是不遑多让。中国铝业预计在2024年斩获120亿元至130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劲增79%至94%,经营业绩极大概率将创成立以来最佳。而十几年前,这家央企曾经以162亿的巨亏规模,一度成为A股最大“亏损王”。
从血亏到暴赚,周期魔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矿产资源行业令人心生胆寒,又具有无穷诱惑的魅力所在。
大宗商品牛市,是支撑中国民营矿企在全球崛起的底层基础。最受关注的黄金在2024年继续高歌猛进,年内COMEX黄金期货上涨27.39%,收报2639.3美元/盎司,创2010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
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指出,黄金价格在2024年40次破历史纪录。黄金得以成为与比特币、美股比肩的全球三大投资品之一。进入2025年,黄金涨势不减,1月30日,国际金价在一度突破每盎司2800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向前演进,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冲突持续升级。这些都决定了,黄金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避险资产之一。也为金矿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绝佳机会。
另一大宗商品铜的行情也是居高不下。国际铜价在2024年依然维持高位徘徊,LME期铜价格一度在当年5月创出11104.5美元/吨的历史新高。
从21 世纪初开始,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驱动了铜的第一轮长牛。如今,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以及蓬勃的AI基础投资,带动铜进入第二轮超级增长周期。
作为基础性有色资源,大型矿企基本都将铜作为自身商业版图的重要拼图。在紫金矿业、洛阳钼业、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的盘子里,铜业务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称之为跻身世界大型矿企之列的根基业务并不为过。
另一大基础资源铝,属于不折不扣的“吞电巨兽”,囿于环保及电力供应问题,其他国家发展铝产业受到诸多限制。
2024年,力拓、美国铝业相继因为火灾等原因,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即便在国内,也因为铝土矿供应短缺,环保及安全问题,供应持续存在缺口。
多种因素叠加,引发供需矛盾继续升级,推动2024年氧化铝价格飙升近90%,到年底冲击到5698元/吨,再创历史新高。
历史上,在2000-2007年的大宗商品8年大牛市中,原油价格涨超5倍,铁矿石涨超6倍,铜价超过5倍。期间,嘉能可盈利从7. 08亿美元攀升至61.14亿美元,年均增长43.2%,奠定了大宗商品之王的基础。
如今,黄金、铜、氧化铝等大宗商品再度走牛,成为中国矿企成长的最佳助力。
02 整合
是非成败,几度沉浮。在周期波动如此剧烈的资源赛道,想在攻伐厮杀中最终胜出,靠的不仅仅是勇气和耐力,更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纵观嘉能可、力拓、紫金矿业、洛阳钼业们的成长历史,规模扩张全都离不开并购整合。甚至可以说,这些公司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基本都是以并购为起点,尤其依赖超大型并购为重要路径,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特征。
比如,必和必拓由BHP和Billiton两家公司合并而成;有152年历史的力拓公司,于1962年至1997年在全球兼并了数家具有影响力的矿企,才有今日之成就。“大宗商品之王”嘉能可高居世界500强第24名,历史上就以激进扩张、大胆冒险和国际多元化拓展著称。
这其中,嘉能可的发展历程最具借鉴意义。它低调神秘,却一次次颠覆行业规则,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2012年2月,嘉能可斥资619亿美元完成了对英国超达(Xstrata)的并购,这标志着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大宗商品投机商,同时也一跃成为当时全球第四大矿企、全球最大动力煤贸易商、最大锌生产商、第三大铜开采商和第四大镍开采商,改写了彼时的全球矿业竞争格局。
为通过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许可,嘉能可甚至不惜将秘鲁邦巴斯铜矿项目转让给了中国五矿。
近些年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的全球整合可圈可点,大有复刻国际矿企历史的态势。进入2025年,紫金矿业并购战车继续轰鸣,1月16日,公司宣布计划以137亿元并购藏格矿业24.82%的股权,获得后者的控制权。
倘若交易顺利完成,紫金矿业将实现对巨龙铜矿的绝对控制,同时新增钾资源,并进一步增加在锂资源领域的话语权。
多年来,紫金矿业的并购触角北至加拿大、蒙古国,南抵澳大利亚、南非,西到英美,中东、南亚等地也都有布局。如今其收购整合思路再次发生变化——买矿不如直接买公司,“紫金系”的雏形已经初步具备。
除买下藏格矿业(拟)、龙净环保实控权外,紫金矿业开始频繁入股优质上市公司,再寻求产业合作。2024年,先后入股万国黄金集团、参与蒙太奇黄金公司再融资、计划获得龙高股份20%股权,同时公司还是招金矿业和江南化工的第二股东。
通过并购获得大型矿企的股份或控制权,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资产实力,另一方面,则可通过不同资源的价格周期来平抑风险,充分享受错位资源周期的收益。
2024年度,紫金矿业产铜107万吨,产金73吨,产锌(铅)45万吨,产银436吨。根据其经营计划,到2030年铜、金产量进入全球3-5位,锂进入全球前10。
03 新战场
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更替,不同资源的重要性也跟随时代脚步发生变化。
石油煤炭-铜金铝铁-锂镍钴,在不同的历史坐标肩负着各自的重任。从城镇化、工业化驱动到新能源汽车、AI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变革,新兴资源的权重日益提升,成为了巨头们角逐的新战场。
2021年起,紫金矿业就开始筹划进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当年耗资近50亿元收购了阿根廷3Q锂盐湖,并砸下3.8亿美元建造一家碳酸锂工厂;2022年4月,豪掷76.82亿元买下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70%权益,而后又以18亿元收购湖南厚道矿业71.14%股权,顺利将湘源锂多金属矿100%的采矿权收入囊中。
此外,公司此前还受邀主导开发了刚果(金)马诺诺锂矿东北部项目,形成“两湖两矿”格局,合计锂(LCE)资源量超过1400万吨,锂(LCE)产量2903吨(2023年)。
推进收购中的藏格矿业是国内第二大钾肥生产企业,察尔汗盐湖建有200万吨/年的氯化钾产能,亦具备丰富的碳酸锂资源。
目前,藏格矿业建有 1万吨/年的电池级碳酸锂产能,还在西藏规划三座盐湖——麻米错盐湖(10万吨/年)、龙木错盐湖(7万吨/年)、结则茶卡盐湖(6万吨/年)。三座盐湖当量碳酸锂资源量分别为218万吨、189万吨、201万吨。
收购完成后,紫金矿业在全球锂领域的话语权将再上一层楼,其计划到2028年实现25~30万吨的当量碳酸锂产量。
洛阳钼业也在新兴资源领域大展拳脚。2023年反超嘉能可成为全球最大钴矿生产商后,去年该公司产钴11.4万吨,同比增长106%;产铜约65万吨,铌金属产量首破万吨,达到10024吨,同比增长了5%。
如今,洛阳钼业继续夯实全球最大钴生产商,第二大铌厂商的地位,同时还是重要的铜、白钨玩家,全球前七大钼生产商,同时还是世界第三大金属贸易商。
洛阳钼业的发展路径和嘉能可高度相似,是“矿产+贸易”的双业务格局——矿产贸易做大营收,开采加工则可以提供利润。2024年上半年,公司矿产贸易贡献营收高达929.73亿,占比接近七成(扣除内部抵消),但毛利率不到5%,矿山采掘及加工实现营收313.61亿元,毛利率高达47%。
国际市场上,洛钼执行逆周期买矿策略,陆续收购了澳大利亚NPM铜金矿、巴西铌磷矿、刚果金TFM铜钴矿、刚果(金)KFM铜钴矿、华越镍钴(湿法冶炼)项目,以及5.18亿美元收购IXM等,打造了“铜钴、钨钼、铌磷及贸易”四大板块。
公司还和宁德时代、邦普循环组成CBC联合体进入玻利维亚市场,允许开发该国境内的Uyuni和Oruro两座巨型盐湖。
在镍领域,金川和青山目前都是世界级玩家。青山控股以汽车门窗起家,靠不锈钢做大做强,通过镍站到了时代前沿,目前已形成超过1000万吨不锈钢粗钢产能、30万吨镍当量(镍铁)产能。
金川则是我国钴镍矿的开拓者,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钴的历史。目前,集团镍产量世界第三、钴产量世界第五,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镍铜矿床,控股青海夏日哈木镍矿,具备镍产品含镍量33万吨、钴产品含钴量1.7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锂、钴、镍几个领域的超级能力,夯实了中国企业在未来国际矿业市场竞争中的砝码和底气,毕竟这些都是发展新型能源过程中最需要的关键资源。
04 写在最后
相比力拓、必和必拓、纽蒙特等百年历史的矿业巨头,我国的大型矿企们还处于其生命周期中的“青年时代”。
无数个周期起伏之后,海外巨头早已书写了一份份“成长启示录”,足够中国企业进行参考。如两拓的历史积淀、嘉能可的狡黠阴险、巴里克的后来居上,自由港麦克莫兰的专注等等。除了吸取历史经验之外,中国公司也在探索自己的新道路——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
其中,混合所有制的矿企巨头表现尤其突出,在历史级矿业大牛市中实现了爆发式发展。
紫金矿业的体量还无法与力拓、嘉能可、淡水河谷等国际巨头抗衡,但盈利水平已位居世界矿企第五,资产收益率高达20%,甚至超过了五粮液、云南白药;洛阳钼业则是以“矿山+贸易”双轮驱动,同时具备了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商贸覆盖面和资源储备。
这一切的成绩,都源于每一轮周期熊市中,中国企业家们闪烁出的战略眼光。就像在2015年,全球矿产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时,陈景河在新年致辞中所喊出的那样:
我们期待着五到十五年后,紫金矿业在规模和实力上,能够迈入全球一流行列,尤其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能够与国际一流矿业公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