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报道 - 正文

吴清执掌证监会这一年:严监管开新局,沪指上涨16.75%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2-07 17:43: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吴清执掌证监会这一年:严监管开新局,沪指上涨16.75%)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文|记者 黄嘉祥

2025年2月7日,吴清履新证监会主席满一周年。

一年前的2月7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吴清进京赴任,接棒成为证监会第十任主席。彼时的A股跌至“冰点”时刻,沪指在2800点左右徘徊,市场信心不足,市场期待新任证监会主席给市场带来新气象。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形势,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全力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每一任证监会主席都有自己的风格,“严监严管”是吴清上任之后的一大标签。这一年来,资本市场掀起了监管风暴,证监会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对上百家上市公司立案调查;对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开出了多个“顶格”罚单,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稳住股市,是吴清执掌证监会的一大任务。他上任后,在A股跌至“冰点”时,“该出手就果断出手”,及时纠正市场失灵,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他认为,“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只争朝夕”。在春节前夕,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对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作出体系化安排。

2月1日,农历蛇年正月初四,吴清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文章称,2025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主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动力,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不断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图虫创意

这一年来,A股市场明显回暖。2月7日,沪指报收3303.67点,与他上任当天沪指的2829.7点相比,上涨473.97点,涨幅约16.75%。

重塑基础制度

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这是吴清履新证监会主席后的一大关键词。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9个部分。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被称为新“国九条”。

吴清在受访时曾表示,新“国九条”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勾画发展蓝图。这一系列发展目标是系统全面的,也是层层递进的,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尊重规律、尊重规则,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把蓝图变成现实。

自新“国九条”以来,资本市场开启新一轮深化改革,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修订若干配套文件和制度规则,形成“1+N”政策体系,包括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退市新规,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规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强化程序化交易监管,出台行政处罚裁量规则,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发展,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等。

这些政策中不乏堪称史上最严的新规,以及一些首次出台的规则。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打击违法“保壳”“炒壳”行为,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加强监管执法工作,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这也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在市场波动加剧时,量化交易备受争议。2024年10月8日,证监会实施《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这是证监会首次出台针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规则,全方位监管程序化交易,确保其遵循公平原则,不扰乱正常交易秩序。

证监会还首次出台行政处罚裁量规则。2025年1月1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明确行政处罚裁量的基本要求,明确裁量阶次和裁量情节,使行政处罚裁量更加精准和透明。

吴清在前述文章中强调,“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稳住股市

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运行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是吴清上任后的一大任务。

证监会主席一直被认为是坐在“火山口”上,需要经历市场的洗礼。吴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前,A股市场震荡下跌,三大指数大幅调整,沪指一度跌破2700点关口,投资者信心不足。

“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应干预,但是当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时,该出手就果断出手,纠正市场失灵,坚决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吴清说。

2024年以来,证监会加强融券业务监管,严禁融券变相T+0;同年7月10日,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同年10月,证监会首次出台针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规则,规范高频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

为稳住股市,利好政策接踵而至。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合力推出一揽子政策。

在本轮政策“组合拳”中,证监会配合央行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证监会披露数据显示,目前,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了两次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

2024年9月24日以来,A股迎来一轮上涨行情,A股从2700点关口到站上3200点,只用了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及沪深300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周涨幅。同年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收涨4.59%,创下3489.78点的高点;深证成指收涨9.17%、创业板指收涨达17.25%。

当然,稳住股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经历井喷式行情之后,A股震荡回调,今年年初沪指一度失守3200点,市场交易情绪有所回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尤为重要。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1月下旬,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对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作出体系化安排,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吴清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这次《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吴清说。

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提升入市比例,预计每年将给A股带来4000亿元左右的稳定增量资金。

近期,多家保险机构表示,将充分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产品工具和投资策略,为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平安有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团队预计,《实施方案》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加速“长钱长投”生态环境建设,为A股走出长牛慢牛行情奠定制度基础。

字当头

从严监管,是吴清执掌证监会后的一大标签。

上任后,吴清明确提出“严监严管”理念,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

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是证券法赋予证监会的一项监管执法手段,是IPO全链条监管的重要一环。2024年,证监会对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

这一年来,证监会推动形成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上一年的两倍。新《证券法》实施后首批当事人承诺案件落地,金通灵、美尚生态两案进入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

2024年,A股退市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2022年和2023年退市数量分别为46与45家。

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是证券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证监会在2024年初便明确表态,让造假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

这一年来,针对财务造假的政策“组合拳”力度不断加大,多部门联手发文出台相关新规,坚持监管“长牙带刺”,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持续提高违法成本,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财产罚”与“资格罚”日趋常态化,提升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逐步构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新格局。

“注册制下的证券监管执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投资者保护制度逻辑是一以贯之的,中后端的持续监管和有效问责,民事赔偿与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共同构成立体化的惩戒约束体系,对前端的注册发行实践形成正向激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一年来,证券行业的严监管态势持续,券商罚单数量创新高,打击力度更大,“三中一华”在内的多家头部券商均无例外被罚;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遭处罚,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超百家上市公司被监管立案或处罚。

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对中介机构收费等相关行为的监管,防止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不当利益捆绑,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吴清也清楚要把握好监管与活力的关系。他在前述文章中称,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是优化市场生态的必然要求。严监严管的目的是强本强基。在严监严管中体现监管温度和投资者保护的实效,努力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

开创新局面

资本市场改革仍在路上。步入2025年,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外部输入性风险加大与内部风险因素交织叠加,这对监管也提出更高要求。

“要全面理性客观辩证看待市场形势,既正视风险挑战,更要坚定信心。”吴清在前述文中表示,不断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吴清在文中也明确了下一阶段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他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加强对资金流向、投资者行为的监测分析,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丰富稳市政策工具,做好增量政策储备;整治非法荐股等乱象,坚决打击误导投资者、侵害投资者财产安全的违规行为。

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也将是吴清接下来推动的重点任务。

在投资端,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加快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深化公募基金改革,推动建立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在融资端,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门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同时,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稳步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意义非凡,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投融资的量的总体平衡、还是质的持续提升,同时还包括权责的有效制衡,都是需要关注的方面,改革需要多方面、多维度来发力,从而将推动资本市场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是证监会下一阶段的另一重点任务。

吴清表示,坚持惩、防、治并举,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集中力量查办财务造假、“掏空”上市公司、严重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追首恶”“惩帮凶”,加大对涉案责任人的追责力度。

吴清还表示,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注重固本强基,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突出刀刃向内,纵深推进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打造监管铁军。

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称,从资本市场六大重点任务来看,多角度并清晰地诠释了监管对于资本市场和A股的发展及监管思路,延续了新“国九条”以来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可以看出,资本市场方面的政策利好有望不断释放和延续,相关改革措施也将持续推进。

“因此,2025年资本市场有望更加平稳、健康运行,过去存在的一些市场乱象也将进一步得到治理,从而进一步保护好投资者权益;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资本市场的角色和作用有望持续体现。这些举措都将为2025年A股的稳健走势保驾护航。”潘向东认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平安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