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炸裂!外资吹响“加仓中国”集结号背后:科技格局重塑与资产重估

来源:尺度商业 2025-02-09 17:43: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炸裂!外资吹响“加仓中国”集结号背后:科技格局重塑与资产重估)

作者:尺度大掌柜黄利明

外资开始醒悟!全球著名外资投行高盛和德意志银行率先吹响“加仓中国”集结号。A股也迎来了2025新年后以周计算的开门红,这周三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63%、创业板指数上涨5.36%、科创50涨6.67%。

2月5日,德意志银行(简称“德银”)出炉了一份全球投资者热传的研究报告,副标题用了《中国吞噬世界》(China eats the world),主标题为《中国的,而不是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China's, not AI's, Sputnik moment)。

而就在前一天,高盛率喊出2025年MSCI中国指数有14%的上涨潜力,并认为中国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后有20%的收益机会。高盛强调,目前中国的政策周期已经从预期过渡到实施阶段,细节和行动是接下来稳定增长和支持企业盈利的关键要素,并将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涨。

事实上,本轮市场的走牛已经从9月底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驱动已经拉开帷幕。掌柜的在2024年10月中旬A股H股市场陷入分歧之时,就依据这一揽子“增量”政策刺激经济的大背景,发文《转向时刻与牛市预期:中国资产迎来新一轮重估时代》看好中国经济与资产的未来重估。

2025年的春节,从DeepSeek崛起大闹全球AI科技界,《哪吒2》闹春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中国更是在不断地打“破”全球科技与文化的历史纪录。如今,外资大行吹响“加仓中国”号角的背后,是进一步凸显中国正迎来历史性的科技之春,并以AI为首对全球科技格局进行重塑,由此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之春。

DeepSeek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2025年1月20日,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了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DeepSeek 在没有任何广告投放情况下实现了 7 天1 亿用户增长,而ChatGPT用了2个月,Facebook用了4年半时间。

DeepSeek-R1的成功,颠覆了硅谷主导的“资本密集型”AI研发模式。其采用的“知识蒸馏+联邦学习”架构,通过分布式知识网络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型训练,实现了与GPT-4、Llama等国际顶尖模型相当的性能,引发全球科技界的“中国冲击波”。这种技术路径不仅降低了算力门槛(能耗仅为ChatGPT的1/217),还通过开源策略加速了技术生态的共建,使得中国AI企业首次在底层创新上获得全球话语权。

这一突破被德银和硅谷顶级投资人称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该术语源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世界首次意识到其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掌柜的翻译就是,如今德银“惊恐”于中国的AI技术领先,而担忧美国在这场未来科技竞争中的落后。DeepSeek的突破则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系统性崛起——技术自主性与创新效率,已足以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AI供应链体系,并可能重构全球科技权力格局。

1月22日,DeepSeek-R1还没爆火之际,美国还宣布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星际之门计划”(Stargate Project),计划未来四年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折合约3.64万亿人民币)用于建设AI相关基础设施。如今,DeepSeek-R1的低成本开发模式颠覆了硅谷以高资本投入为核心的AI发展路径,令美国的“星际之门计划”黯然失色。

DeepSeek的突破直接引发市场对西方技术路径经济性的质疑,导致英伟达于1月27日公司市值暴跌16.97%——当日市值蒸发5926亿美元。这种“成本-性能”优势不仅为中国AI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还推动全球南方国家探索算法优化替代算力堆砌的新路径,加速技术扩散。

毫无疑问,DeepSeek的成功证明中国已从“技术模仿”转向“原创输出”,其模型在海外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价值得到国际认可。德银认为2025年将是投资界意识到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年;中国企业正在多个高附加值领域占据优势,并主导供应链。

高盛进一步分析,中国在AI软件领域的优势显著,MSCI中国指数中“软技术”(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的盈利占比达37%,市值占比32%,远超硬件领域。高盛认为,这种结构性优势使中国在AI应用层占据先机,推动全球产业重心从硬件基础设施向软件服务迁移。

全球科技格局新平衡:中国科技之春

毫无疑问,DeepSeek的崛起加剧了中美技术博弈的复杂性。美国在迅速讨论反制措施,包括计划启动对DeepSeek的国安审查、扩大芯片出口管制。

然而,这种技术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形成更高效的技术创新生态。例如,DeepSeek-R1的开发是否依赖英伟达H100芯片尚存争议,但中国通过算法优化部分抵消了算力限制,证明“限制即创新催化剂”的逻辑。因此,德银认为“DeepSeek动摇了世界对能够遏制中国的信念”。

如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企业已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高性价比+快速迭代”的复合优势。高盛测算,中美科技股估值差高达66%,而DeepSeek驱动的生产力提升将加速这一差距收敛。

来自公开的报道信息显示,从全球 AI 企业的分布来看,截至 2024 年一季度,全球 AI 企业数量近 3 万家,其中美国占全球的 34%,中国占全球的 15%,位列第二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截至 2024 年,全球共有 1328 个,美国占 44%,中国占比 36% 。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上,2023 - 2024 年一季度期间,全球 AI 独角兽 234 家,美国有 120 家,中国则拥有 71 家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与美国的AI企业数量和质量上差距并不悬殊。

同时,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中,罗列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其中有52%已有公开报道称参与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其余48%暂未有明确报道。而在这些已确切参与的公司中,有73%来自亚洲,且过半来自中国;同时,有77%的集成商来自亚洲,且中国公司同样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重塑不仅依赖AI技术突破,更在于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快速的应用场景、开放的应用政策、民众的包容度,都快速催化着中国科技创新崛起。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指出,中国经济正通过“新质生产力”实现转型,高科技制造领域已进入成果转化期。

毫无疑问,DeepSeek的低成本模型为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可行性,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都在加速接入DeepSeek R1开源大模型。

在掌柜的看来,中国在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等领域的AI应用渗透率已超全球平均水平,而AI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将释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软硬结合”的优势使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从“成本中心”转向“创新枢纽”。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从折价到溢价

从高盛到德银,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吹响“加仓中国”的集结号,中国资产正经历历史性价值重估。

在2月5日的最新报告中,德意志银行唱多称,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牛市将继续并超过此前高点。梳理德银的研报内容进行总结,其认为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是中国资产的盈利预期上修:政策支持的消费复苏与金融自由化提升ROE。

在掌柜的看来,从2024年9月底持续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不管是财政与货币的双宽松,将令资本成本下降,使股市现金流贴现价值显著提升。2025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落地和执行推进的刺激经济复苏、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政策。正是在这些背景下,将推动全球配置再平衡,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不足5%,这一比例将向中国经济占全球18%权重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如此看来,官方中长期资金的动向也明确了当下市场的低位预判。

正如贝莱德测算,从长期风险溢价模型角度,A股大中盘宽基长期投资性价比,高于近十年乃至近二十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高盛则预计MSCI中国指数2025年将上涨14%-28%,沪深300指数同步走强。科技股(特别是AI应用、云计算)、高端制造(半导体、新能源车)、消费龙头(受益于内需复苏)将成为领涨主线。港股因估值洼地属性,弹性可能更大,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或突破8000点。

如今看来,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不仅是单一产品的成功,更是中国创新体系从“追赶”到“并跑”的标志。在全球科技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已从预期步入现实。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AI驱动的新产业周期、政策红利释放的消费复苏、以及全球资本再配置的窗口期,将成为未来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来源。

掌柜的则认为,当下拒绝配置中国资产,将错过中国资产历史上新一轮的价值重估。只是,投资者本轮需要摒弃追逐垃圾股的投机思维,坚守有业绩成长支撑的科技蓝筹思维,以拥抱有AI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时代的中国科技之春来临。

这会否如德银所言:“2025年,拒绝中国资产的代价,可能如同十年前错过美股科技股”。我们应抱以期待,也拭目以待。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