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博思创股价大涨背后:储能集成第一股的隐忧与思考)
文/曦一
编辑/渔夫
来源/万点研究
近期,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博思创”)成功登陆科创板。截至2025年2月9日,东方财富显示,海博思创每股价格为63元,相较19.38元/股的发行价大涨了225.08%。
根据CNESA 统计,海博思创在2023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名,在2022年度、2021年度连续排名首位。因此,有媒体称海博思创为“储能集成第一股”。
不过,海博思创身上仍有不少看点,比如海博思创实控人的父亲张志厚,是否曾担任国家电网厅级干部?招股书中,海博思创合营公司东风海博的数据,为何与上市公司东风股份2024年半年报差异较大?
另外,海博思创在未决诉讼等方面也值得关注。
实控人父亲是否曾任国家电网厅级干部?
海博思创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提供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海博思创也为新能源工程机械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客户提供动力电池系统产品。
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创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36.87亿元。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储能系统的生产和销售。海博思创储能系统的收入分别为6.53亿元、24.56亿元、69.27亿元和36.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8.52%、94.61%、99.30%和99.04%。
在此背景下,海博思创的收入主要来自国家电力系统的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轮问询函的回复显示,海博思创实控人张剑辉的父亲张志厚1946年出生,为本科学历。张志厚于1969年8月至1976年12月分别于北京某热电厂、黑龙江某制糖厂及黑龙江某林业局任职;1977年1月至1985年8月于辽阳电业局任职;1985年9月至2001年3月分别于东北电力、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及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任职;2001年4月至2008年6月于国电通信中心任职;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任职;2008年11月退休。
企查查显示,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曾有一位名为“张志厚”的董事长。其简介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曾任东北电业管理局工委主任,1998年任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黑龙江电力董事长等职。2000年前后,张志厚担任吉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2001年4月,张志厚调任国家电网通信中心主任。
有关信息与海博思创实控人父亲的信息类似。
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显示,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曾用名为“北京中电飞华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电飞华”)。据《财经》杂志2006年1月的报道称,“中电飞华离上市仅有一步之遥时,博纳德(原“博纳德投资有限公司”、已注销)接到了大股东强令退出的通知,上市进程也因大股东的强行干预戛然而止。中电飞华是一家以经营电力通信及增值电信业务为主的公司,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电力通信网络运营商,注册资金1.05亿元人民币。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电网公司,它通过国电通信中心、国电通网络技术公司、中电财务公司等持有中电飞华67.31%的股权。国电通信中心主任张志厚任中电飞华董事长。”
另外资料显示,国电通信中心是国家电力公司的直属企业,承担着全国电力通信网主干电路的运营和建设任务,是全国电力通信网的调度指挥中心。
那么,海博思创实控人父亲是否曾任国家电网厅级干部?另外,海博思创是否曾用过实控人父亲的人脉?
数据差异较大
东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海博”)原为海博思创控股子公司,2018年8月,上市公司东风股份以增资的形式入股东风海博,增资后海博思创和东风股份各持有东风海博50%股权。
招股书显示,东风股份入股主要出于保证电池系统供应安全和稳定的考虑,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环节布局。海博思创具备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的生产管理和技术优势,彼此合作打通了新能源电池成组、车辆制造、车辆运营等产业链板块,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东风海博专注于动力电池系统业务和新能源车的租赁运营业务。海博思创主营业务聚焦于储能系统领域,动力电池系统板块业务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从数据来看,东风海博2023年营业收入为1.33亿元,净利润为-8229.03万元,2023年年末净资产为-2302.03万元;东风海博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796.41万元,净利润为-6494.02万元,净资产为-8796.05万元。
这里有一个小疑惑,在东风海博持续亏损,且净资产为负,且动力电池系统板块业务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情况下,海博思创为何不将其出售?
另外,令人思考的是,东风股份2024年半年报显示,东风股份2024年上半年向东风海博采购金额为7062.75万元。而海博思创招股书显示,东风海博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也才5796.41万元。
那么,这千万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却未言明。
此外,山西海博夏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博夏初”)为海博思创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海博夏初剩余49%的股份在北京夏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海博思创招股书显示,海博夏初主要从事储能系统产品的生产、制造及销售,为海博思创新建的生产基地之一,与海博思创主营业务关系密切。
从数据来看,海博夏初2023年营业收入为2464.07万元,净利润为-33.49万元;海博夏初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5亿元,净利润为-376.94万元。
这里有一个疑惑,若北京夏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来想赚钱,提高海博夏初的产品出厂价,是否会对海博思创归母净利润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主要原因系海博思创主营业务下游终端客户主要包括电网企业、电厂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其具有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预算约束较强,储能系统行业整体装机规模下半年居多。因此海博思创储能系统合同的执行与实施相对集中于下半年,客户根据项目整体进度组织海博思创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相关项目在下半年完成安装调试确认收入的比例较高。
所以尽管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1.98亿元,同比增长20.4%。其归母净利润为3.13亿元,同比增长77.36%。但海博思创在招股书中预计,其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6.14亿元至6.47亿元,只同比增长6.25%至11.84%。
从业绩增速来看,海博思创2021年至2023年表现强势,但2024年有所放缓。归母净利润方面,海博思创2021年至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13.46%、1474.23%、226.13%,哪怕是最高的预测值也比以前低很多。营业收入的情况类似,海博思创2021年至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26.25%、213.4%、165.89%。而海博思创在招股书中预计,其2024年营业收入只同比增长18.39%至24.62%。
除了业绩增速放缓外,海博思创还涉及诉讼。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已于2023年12月8日作出民事裁定,判决海博思创及杉杉能源赔偿北京中裕世纪大酒店合计2734.06万元。海博思创2023年12月28日申请上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5月31日驳回海博思创申请,维持原判。海博思创之后于 2024 年 6 月 28 日提交再审申请。2024 年 11 月 8 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驳回海博思创的再审申请。
海博思创2025年1月21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目前海博思创拟提起抗诉申请,海博思创将持续披露案件后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