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开年来“迷你基”频退场,淳厚基金旗下9只基金面临清盘危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2 20:46: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开年来“迷你基”频退场,淳厚基金旗下9只基金面临清盘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北京报道

在公募基金清盘常态化背景下,2025开年一月有余,公募基金整体延续了先前的清算速度。据统计,截至2月12日,年内已有24只基金公告清算,背后涉及17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还有超40只基金发布了基金净值多日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而在其中,一个反常的现象在于,在近不到30个工作日内,淳厚基金旗下面临清盘危机的产品高达9只。

2月11日、12日,淳厚瑞明、淳厚优加回报、淳厚中债1-3年政策性金融债3只基金先后公告产品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1月24日及2月8日,淳厚稳悦和淳厚稳嘉基金则因规模不足清盘。此外,还有淳厚稳鑫、淳厚利加、淳厚益加、淳厚时代优选混合则在近两日集中发布了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公告,表示拟审议关于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的议案。

从基金季报来看,上述多只产品的规模骤缩,都较为集中地始于2024年四季度。不难猜想,彼时淳厚基金纷乱的股东整改与监管“诉讼”风波,导致了投资者在四季度的集中“出走”。

“诉讼监管”后机构大量赎回淳厚旗下基金

2月12日,淳厚瑞明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至此,淳厚基金在2025年以来濒临清盘的产品达到了9只。

而记者进一步发现,淳厚瑞明也是9只基金中规模变化最为蹊跷的产品。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基金还拥有15.91亿元的规模,但在之后的短短一个季度,基金规模便几乎蒸发殆尽,仅剩下了24.07万元。

观察淳厚瑞明2024年四季报中的披露,可以发现基金在报告期内遭遇的大额赎回,集中发生在10月之后。当年10月1日-12月25日,一家机构投资者共赎回了11.77亿份淳厚瑞明的基金份额,12月20日-12月25日,又有两家机构先后赎回了9200万份和4000万份,让基金的规模首度跌至清盘线下。

2024年12月26日-12月31日,淳厚基金又用自有基金购入了9.57万份淳厚瑞明的份额,不过对于基金规模的贡献已是杯水车薪。

资金的密集撤离为哪般?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告显示,淳厚瑞明在2月12日是连续第30个工作日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而向前反推,30个开盘工作日前的12月20日,恰好是上海证监局就淳厚基金相关情况答记者问的后一个工作日。

淳厚基金成立于2018年11月3日,是一家位于上海的个人系公募,以固收类产品为支柱业务。2023年以来,公司几位股东之间的权力斗争接连引发了董事会无法正常召开、信披持续违规等衍生问题,并最终引发上海证监局下场。

2024年9月,上海证监局依法对淳厚基金采取责令改正、暂停业务等行政监管措施。但此后淳厚基金不仅未能完成整改,还反将矛头指向了上海证监局,甚至被传出出现阻碍上海证监局采取实地调查的情形。

在一份公告中,淳厚基金曾公开表示,由于上海证监局未对股权交易违规者、公司第二大股东柳志伟的身份问题给予正面答复等原因,公司至今尚未能完成整改工作。

2024年12月3日,淳厚基金甚至公开将上海证监局诉讼至人民法院,上演了“基金公司状告监管”的罕见戏码。而12月17日,上海证监局就淳厚基金相关情况答记者问,并表示:“我局对拒绝、阻碍监管检查、调查,干扰监管执法的行为将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办,严肃处理。”

而或许是股东纠纷对日常经营造成了实质性影响,2024年整个四季度期间,以淳厚瑞明为首,淳厚基金多只产品的业绩都处于“被放任”的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淳厚瑞明2023年成立以来由张蕊管理,去年5月加入陈寒进行共管。2024年12月11日张蕊卸任后,该基金又由陈寒独立管理至今。不过在两位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间,淳厚瑞明的业绩都处于同类排名末位——成立迄今的1.7年来,淳厚瑞明作为中长期纯债基金,亏损高达34.18%,其中最近半年的跌幅为36.9%。

同时在2024年四季度期间,该基金的管理思路也一反常态,无论是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持仓方向都发生了显著逆转。从100%债券变成了75%现金和25%债券的配置,同时债券持仓也从超八成的信用债变成了100%国债。

2024年四季度末,淳厚基金的规模为231.38亿元,全市场排名113名,环比去年三季度下降了56.3亿元、12名。公司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同期则从233.32亿元缩水至201.91亿元。

年内公募清盘脚步不停

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迷你基”的清盘近两年已趋于常态化。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公募市场共有291只基金清盘,同比2023年出现了31只的增长。

而2025年开年迄今,基金清盘依然保持着相似的速度。截至发稿,年内公告因触发合同条款或经持有人大会表决而清算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24只。其中,偏股混合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共8只,偏债或纯债类基金有7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有5只,灵活配置型基金有4只。

从机构侧来看,上述清盘基金共涉及17家基金公司,其中博时基金开年以来目前清盘基金的数量最多,包含博时荣升稳健添利、博时阿尔法回报、博时鑫润和博时研究优享4只。除淳厚基金外,国投证券资管、华宝基金和华夏基金同期也各有2只基金清盘。

与此同时,一批基金也在今年走到了5000万元的规模“红线”边缘,屡屡发布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其中记者发现,年初以来,遭遇规模危机的主动权益基金大多集中在主题性显著的产品,如华商先进制造混合在2月12日宣布,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净值低于5000万元。

同期发布净值预警的还有一批医药类基金,如华商创新医疗、东方创新医疗和财通医药健康混合,几只基金近半年的收益率排名都位于市场中后部。

不过在主动权益基金新发难度加大的环境下,规模的预警是否会通向基金公司的清盘决策尚未可知。事实上2023年12月以来,东方创新医疗就已经首次出现了规模“触线”的情况,但此后又多次在濒临清盘前获得资金托举。

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对自己的在管产品,依然表达出厚积薄发的坚守态度。如华商创新医疗基金经理彭欣杨就在去年四季度末表示:“展望未来,行业低位运行时间已经较长,负面信息已经反应较为充分,当前行业已经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当下坚守正确方向定会有所斩获。”

此外,纯债类、偏债混合类又或是稳健型资产占比较大的灵活配置类产品,也是近期面临清算危机的产品大头。

除前述淳厚基金的产品外,2月12日,融通通慧混合也发布了基金连续多日净值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提示。此外1月迄今,规模跌至5000万元下的,还有融通稳信增益、宝盈祥利稳健配置、国泰民裕进取、长盛安睿一年、嘉实方舟一年、天弘弘新等等。

在2024年这一“债券大年”,多数固收类产品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年内所有债基平均取得的收益率为4.59%,混合偏债类基金同期的平均收益则为5.3%。而其中部分产品依然未尽人意,背后主要是基金经理折戟于对债券具体品类、又或是固收和权益之间取舍的博弈。

例如成立于2022年1月25日的融通稳信增益,在今年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其实有着不错的收益水平,以2.68%的区间收益排在同类前5%。但2023年和2024年相对滞后的业绩,导致了基金规模在两年间的逐季下行。在去年年末,基金规模仅余0.45亿元。

在最近一期的季报中,融通稳信增益基金经理何龙、张彩婷对自身的操作进行了反思。

“基金在季初保持中性偏低的久期,在资金面转松后逐步加久期到略高于市场中位数的水平,在出现利率明显下行破位时加到较高的久期,博取一定的超额收益。经济的主要逻辑可能相对清晰,但交易层面更多关注市场的声音,有时为规避回撤提前止盈,但关注到市场趋势时也会勇敢纠错,趋势强于逻辑、交易强于预判,依然是后续投资中将学习和践行的核心点。”何龙、张彩婷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创新医疗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