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股连报业绩喜讯!基本面兑现成选股焦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2-13 10:3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I科技股连报业绩喜讯!基本面兑现成选股焦点)

多只AI科技股业绩预喜,基金重仓的逻辑正在逐渐得到基本面支撑。

近期,多只AI概念股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8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芯动联科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25%,燕麦科技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62.36%。这些个股大多是众多基金的核心重仓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科技股估值和基本面的担忧。

多位基金经理在近期表示,AI产业正在从之前由事件驱动的主题投资,走向业绩驱动的基本面投资,个股层面逐渐分化,未来的自下而上选股需要更看重业绩支撑和基本面兑现。

多只AI科技股业绩预喜

2月12日,AI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但归母净利润为36.99亿元,同比减少23.3%,公司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资金收益下降所致。

虽然净利润有所下滑,但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却首次突破8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同时,中芯国际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将环比增长6%~8%,毛利率预计在19%~21%之间,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2月12日,中芯国际A股、港股分别大涨3.43%、5.85%,年初至今的涨幅分别达到10.25%、50.79%。

同日,芯动联科也发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27.76%,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3.25%。同时,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23.83亿元,较期初增长9.57%,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3.17亿元,较期初增长9.61%。

芯动联科主要生产MEMS惯性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对于业绩大增,芯动联科表示这主要来自经营利润的增长,公司产品经下游用户陆续验证导入,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增加,进入试产及量产阶段的项目滚动增多,市场渗透率提升,使公司销售收入放量增长。2月12日,芯动联科上涨1.86%,年初至今的涨幅达到19.86%。

除了上述个股外,更早一些的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还有,海光信息预计2024年净利润在18.1亿到20.1亿元之间,同比上升43.29%~59.12%;寒武纪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亏损幅度将较上年大幅收窄至3.96亿~4.84亿;IDM硬件概念股松霖科技预计在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27.13%;燕麦科技预计2024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491.23万元,同比大涨62.36%。

重仓基金得到基本面支撑

虽然AI概念股涨势喜人,但也一直面临估值过高、业绩不确定性较大的质疑,而上述代表个股的业绩预增,使得重仓相关股票的基金获得了较强的基本面支撑。

例如,中芯国际最近几年一直是公募基金的“心头好”,截至2024年末,其A股和港股合计获得了761只基金重仓,其中不乏银河基金的郑巍山、华安基金的胡宜斌、富国基金的孙权、万家基金的莫海波等众多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四季度,胡宜斌管理的华安媒体互联网、莫海波管理的万家新兴蓝筹、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等均对中芯国际进行了加仓。

胡宜斌曾在华安媒体互联网的2024年四季报中表示,他相信未来的经济结构转型将变得更加顺畅,市场风险偏好和估值体系有望被重塑,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各类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束缚和基本面担忧也将被缓解。

“随着我国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制造业优势有望由劳动力成本驱动转向技术和创新驱动,未来国内一大批企业将伴随各领域的尖端技术突破,不断成为占领全球创新制高点的独角兽,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有望长期看到这些企业主营收入持续增长、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和ROE的上升。” 胡宜斌表示。

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动联科等也在去年四季度获得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加仓,如高兵管理的华商智能生活将寒武纪、芯动联科分别加仓至第一、第三大重仓股,同时将海光信息加仓至第三大重仓股;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将寒武纪加仓至第一大重仓股;李元博管理的富国创新科技分别将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加仓至第一、六、七大重仓股。

基金经理愈发看重基本面兑现

同时,上述众多AI科技股业绩预增,意味着AI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是主题投资,而是正式进入基本面兑现阶段。近期,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会更加看重个股的业绩支撑,寻找股价和基本面良性驱动的投资机会。

银华多元视野的基金经理贾鹏认为,在经过几个月的政策预期之后,基本面的确认更加重要。他预计市场还会在强预期和弱现实之间继续拉扯,直到基本面拐点的到来。

“从AI的产业周期来看,2023—2024年是由外而内的创新引领周期,业绩层面也从上游开始逐步向下游扩散,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哪些场景、产品或应用能够率先爆发,但是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基本面趋势上行的确定性快速提升。”贾鹏表示,“展望2025甚至更长一段时间,AI产业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入右侧趋势投资阶段。另外,国内科技自主链条也在稳步推进,相关公司有望在接下来进入到基本面加速兑现阶段。短期而言,未来一个季度将进入业绩验证期,从这个维度上看,AI产业上游基础设施环节普遍安全边际较高,尤其是中大盘白马公司。”

华宝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钟奇表示,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成长类资产是重要的“阿尔法宝库”,他在2025年会重点寻找有业绩“惊喜”的成长性行业。“我喜欢‘今年50%增速、明年60%增速、后年70%增速’的这类公司,这类公司有较强的弹性。”钟奇表示,在2025年他会重点捕捉AI应用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遇。

富国长期成长混合的基金经理蒲世林也提及,科技板块2024年表现较好,股价已经反映了一定预期,今年进入预期的验证阶段,预计板块和个股会分化,需要更加注重基本面的兑现。

校对:高源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芯国际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