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5年资本收购近13家上市公司!珠海国资整合海上风电产业链,天能重工落子珠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8 20:57: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5年资本收购近13家上市公司!珠海国资整合海上风电产业链,天能重工落子珠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珠海国资再落重要一子。

近日,天能重工(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天能”)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股东信息显示,珠海天能由天能重工(300569.SZ)全资持股,控股股东为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海港集团”),珠海国资委为实控人。

今年1月,天能重工发布的《关于拟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称,基于公司“两海战略”的实施,以及珠海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机遇,依托控股股东平台资源,协同推进相关产业新能源化,以及拓展海工业务市场,拟在珠海成立全资子公司。

天能重工作为国内风电塔筒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主营风机塔架与新能源发电业务,而其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旗下已有风电场运营、港口物流等资源。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珠海天能成立,意味着珠海国资委进一步“发力”,将有利于整合珠海港的港口优势与天能重工的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发力海上风电单桩、导管架等高端产品,并探索海外市场。

为何此时注资新公司

官网资料显示,注册成立于2006年的天能重工,201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2020年,珠海港集团通过股权受让及表决权委托控股天能重工,实控人由创始人郑旭变更为珠海国资委。此后,天能重工核心管理层逐步由珠海港系人员接管,董事长黄文峰曾任职珠海港集团及通裕重工。

而同为山东电力设备领域上市公司的通裕重工,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天能重工完全相同,两家是“兄弟”公司。两者均在2020年前后迎来国内风电行业“抢装潮”的高增长期,被珠海港集团先后收购。

易主以来,珠海国资与天能重工一直保持联动。2024年6月,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海交控”)就曾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天能重工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领域工程施工及风电装备制造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珠海交控方面表示,将控股天能重工作为桥梁纽带,进一步推动三方深化合作、协力向前,为各方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新成立的珠海天能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这与珠海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高度一致。

天能重工主营风机塔架,通裕重工则聚焦风电主轴及铸锻件,两者虽同属风电设备领域,但产品线互补,可强化珠海港集团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珠海港集团通过整合两家公司,意图打通“塔架—主轴—风电场运营”全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

不过,天能重工近两年业绩开始承压。公司在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称,受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整体毛利及盈利水平下降等影响,公司塔筒制造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预计报告期净利润为负值。

尽管面临行业周期波动和整合挑战,但长期来看,这一布局将推动珠海国资在风电产业链的深度参与,并为区域绿色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GWEC预测2024—2033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达410GW。国内方面,江苏、广东等地加速海风竞配,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72.73%。近期有券商研报基于国内竞配招标密集落地,看好海风景气度上行。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今年1月,中资企业海外主导开发最大能源项目英奇角(Inch Cape)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造,项目正式进入建造实施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手握英奇角欧洲海上风电项目等国际订单的珠海国资选择此时加码,是现实所需,也是对天能重工业绩颓势的主动破局。

不难看出,珠海国资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的双向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天能重工、通裕重工、珠海港为核心,打造“装备制造—港口物流—风电场运营”海上风电生态圈,并联动高景太阳能、珠海冠宇为代表的光伏、储能产业,形成新能源集群化。

近5年收购13家上市公司

天能重工的此次动作,是珠海国资近年来“以投促引”战略的缩影。自2019年格力电器混改套现416亿元后,珠海国资通过并购、基金投资等方式,构建起覆盖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版图,背后有着深刻的产业逻辑。

珠海港集团作为珠海国资委下属的核心港口与新能源投资平台,正从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综合服务商转型,是珠海市实施“智慧绿色战略”的核心载体,业务涵盖港口运营、新能源投资、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近年来,在新能源板块方面,通过控股子公司布局风电设备制造及新能源发电项目,2023年能源环保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

近年来,类似珠海港集团这样的珠海国资通过“入主”上市公司成为实控人的案例并不鲜见。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A股珠海国资上市公司名单发现,珠海国资旗下拥有18家上市公司,其中13家在近5年通过资本收购,成为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数量最多的地方国资之一 。

在新能源领域,除珠海港集团通过收购天能重工与通裕重工补强风电装备制造环节外,华发集团通过以投促引投资高景太阳能、爱旭股份等企业,实现光伏“硅料—组件—电站”全链条布局,纵深推进智能电网、储能、光伏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2022年格力金投以5.84亿元通过定增方式取得科恒股份22.77%股份,2024年8月改选董事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珠海市国资委。同年,华发科技以20亿元通过重整方式取得方正科技29.99%股份,2023年2月,方正科技完成股东变更登记,实控人变更为珠海市国资委。

今年初,广东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国资国企上市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国企集团整合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通过资产重组、吸收合并、跨市场运作盘活资产,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当前,珠海国资国企正在加速投身资本市场,在早期项目上“押注”,如格力集团投资国内爆破领域电子控制模块龙头盛景微4000万元,助其登陆科创板;同时,在成熟期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如推动长园集团智能电网项目落户珠海。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珠海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