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广州国资押注“科创板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迎新主后,能否扭转利润颓势?

来源:眼镜财经 2025-02-13 15:12: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州国资押注“科创板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迎新主后,能否扭转利润颓势?)

在广州国资连续数年锲而不舍的连番“出击”下,“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688567.SH)的控制权再次面临易主。根据1月4日公告,孚能科技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工控”),广州市人民政府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眼镜财经》注意到,成立于2009年的孚能科技是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之一。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期将技术路线押宝于单一的三元电池的孚能科技,也由此错失了国产低成本铁锂电池崛起的机遇,后又被拖入新能源车“价格战”泥潭,导致业绩持续低迷。

财报也反映出了公司的颓势,自2020年上市以来,孚能科技连年亏损,截至2023年累计亏损近45亿元。在2024年国产厂商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上,孚能科技更是已跌出前十。

在市场份额缩水、连年亏损的现实面前,孚能科技实控人选择了退居二线。但国资入主后,孚能科技的利润趋势会有所改善吗?

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广州国资

1月4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赣州孚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实际控制人YU WANG、Keith D. Kepler已和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州工控签署协议,以协议转让方式出让合计持有的孚能科技5%股份。本次标的股份转让价格为15.90元/股,交易总对价9.72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

去年12月,孚能科技第二大股东安晏投资已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将孚能科技2%的股份出让给广州工控控制的广州创兴、工控资本。

加上此次协议转让,广州工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上市公司1.9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6.16%。由于香港孚能放弃其5.34%股份对应表决权,使得广州工控成为上市公司表决权份额最大股东。

据了解,广州工控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财政厅全资控股的国企,2019年底由广钢集团、万宝集团、万力集团三家广州老牌国企重组而成,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核心业务聚焦在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个领域。

《眼镜财经》注意到,广州国资对于入主孚能科技可谓谋划已久。

早在2022年11月,广州工控、广州产控和广州创兴就包圆认购了孚能科1.4亿股定增股份,耗资达33.18亿元,而广州工控成为孚能科技第三大股东。

2023年8月,广州工控向孚能科技实控人地位发起冲锋,拟通过股份转让收购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5%股份,交易总对价17.28亿元,不过该计划后来终止。广州工控又拟通过定增方式获得上市公司定增后12%的股份,该计划最终也流产。

时隔一年后广州工控再次出手,终于将孚能科技控股权收入囊中。以孚能科技1月2日停牌前11.6元股价计算,本次收购溢价37%。不过相较2023年17.28亿元的交易总价,已缩水高达7.56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广州国资之所以如此钟情于孚能科技,背后有深层的产业布局考量。在燃油车时代,广州汽车制造产业曾在国内名列前茅,但在新能源车时代渐渐掉队。收购孚能科技,有望加快广州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自主可控。

孚能科技方面则表示,新控股股东广州工控有望帮公司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同时助力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4年累计亏损44亿

财务恶化或许是孚能科技选择易主的主要原因。

《眼镜财经》注意到,孚能科技自2020年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中。财报显示,2020—2023年,孚能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1.20亿元、35亿元、115.88亿元、164.36亿元,市场份额在扩大,但净利润分别是-3.31亿元、-9.53亿元、-9.27亿元和-18.68亿元,4年累计亏损约4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孚能科技依然亏损3.038亿元,公司陷入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境地。

与此同时,公司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530亿元缩水至140亿元左右,蒸发近39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孚能科技亏损的这段时间里,国内的竞争对手的业绩均表现出明显的成长性。

例如,宁德时代的营收从2020年的503.2亿元增长至2023年超4000亿元,净利润从55.83亿元增长至444.12亿元;亿纬锂能2020年营收仅为81.62亿元,2023年已逼近500亿元,净利润也从16.52亿元增长至40.52亿元。对比来看,孚能科技虽然营收已经大规模增长,但当前营收尚未能突破200亿元,而2024年的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规模还同比下降了17.98%。在利润端,2023年孚能科技在全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中位列第九,其中7家动力电池厂商盈利的情况下,孚能科技则是持续亏损。

探究其持续亏损的深层次原因,或许是公司在产品路线和市场布局方面的接连失利。

在产品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一直存在三元电池和铁锂电池等技术路线之分。由于孚能科技前期单一押宝三元电池路线,错失了国产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崛起的机遇。

数据显示,2019年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全国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中占比分别为65.2%、32.5%,而2024年这一比例已翻转为25.3%、74.6%。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显著增长。

在业务端,孚能科技近些年主要将发展重心放在海外市场,并与戴姆勒集团深度绑定,来自后者的营收占比一度高达四成以上。双方更是签署了2021—2027年长达七年的动力电池供货合同,孚能科技为此做了充分产能布局。

然而近几年奔驰新能源车销量低迷,孚能科技业绩受到沉重拖累。资料显示,由孚能科技供货的奔驰EQE、EQA、EQB等车型2024年前11月累计销量仅约2万辆,还不到比亚迪2023年302.44万辆销量的零头。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新能源车行业加速内卷,包括奔驰在内的各大厂商,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成本优势突出的铁锂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同行均已与戴姆勒达成合作,进入其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孚能科技的业绩进一步承压。

抢回市场份额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汽车市场供需失衡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成本战”还会持续,并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眼镜财经》发现,在业绩连连受挫、市场份额遭到持续挤压的情况下,孚能科技也在谋求转型。

在产品端,孚能科技产品依然聚焦三元动力电池,不过正在积极拓展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2024年下半年,支持多种电池技术的大软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进入量产出货阶段。

孚能科技披露,SPS磷酸铁锂产品已取得吉利、广汽、江铃等客户定点,SPS三元产品取得广汽、东风等客户定点,另有多家海内外客户对接中。

同时,孚能科技正在加大投入进行固态电池的研发。半固态电池已在乘用车领域实现量产,并与一汽解放建立了战略联盟,共同推动半固态、固态电池在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未来五年,孚能科技计划完成从半固态电池到固态电池的产品化进程。

对于国资控股的孚能科技以后如何发展,广州工控近日表示,在车企客户协同层面,将助力孚能科技融入广州本地产业链的发展大局,尤其通过强化与广汽集团的合作,提升孚能科技在广汽供应链中的份额,并积极探寻与小鹏汽车等其他整车厂的合作契机。

孚能科技则表示,2025年将拓展海内外多元市场,进一步提升现有28GWh动力电池产能的利用率。同时加速释放30GWh SPS新增产能,替换老旧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对未来发展展现出了高度信心。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已经基本成型。在装车量上,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牢牢占据前两席。中部席位则有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欣旺达等强劲对手。在“马太效应”作用下,前期已经严重掉队的孚能科技,想重新抢回市场并非易事。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车总量在国内厂商排名中已跌出前十。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孚能科技装车量仅为3.44GWh,份额占比不到0.63%。即便是在三元电池领域,2024年孚能科技份额占比也已不到2.4%。

在海外市场,孚能科技同样要面对国内同行和海外对手的激烈竞争。从海外产能规划情况看,孚能科技到2025年仅有30GWh海外产能。而其它中国厂商野心则要大得多,仅披露计划的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海外规划总产能就分别高达210GWh、55GWh。孚能科技的海外市场优势也将受到严重侵蚀。$孚能科技(SH688567)$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一汽解放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