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出手!65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企业Ampere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3-23 21:1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孙正义出手!65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企业Ampere)

近日,软银集团宣布,将以65亿美元(约合9730亿日元,47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芯片企业Ampere。收购完成后,Ampere将成为软银集团的间接全资子公司,而公司早期投资方凯雷和甲骨文则实现双双退出。

软银为何收购?

根据软银集团发布的公告,该交易符合软银集团更广泛的战略愿景和推动AI和计算创新的承诺。软银认为,Ampere是一家杰出的半导体公司,专门为下一代云计算和AI工作负载设计高性能、高能效的处理器。Ampere目前拥有约1000名高技能半导体工程师及其卓越的技术能力,有望在未来的增长市场中发挥关键作用。

Ampere预计将与软银集团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包括集团公司、被投资方和业务合作伙伴。通过交易后的战略调整,Ampere可以基于软银旗下Arm芯片的专业知识,整合开发和流片,从而补充Arm的设计优势。最终,软银集团预计此次并购将有助于其资产净值的长期增长。

但Ampere的财务数据并不乐观。根据软银发布的公告,2022年至2024年,Ampere的收入分别为1.52亿美元、0.47亿美元、0.16亿美元。过去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19.26亿美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

2022年,Ampere曾提交IPO申请,当时文件显示,甲骨文已对该公司投资4.26亿美元,不过IPO很快没有了下文。到了2024年,甲骨文对Ampere的直接投资已达15亿美元。

对于本次收购,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表示:“人工智能的未来需要突破性的计算能力。Ampere在半导体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专业将有助于加速这一愿景,并深化我们对人工智能创新的承诺。”

“怀着推动AI发展的共同愿景,很高兴加入软银集团并与其领先的技术公司合作。”Ampere联合创始人兼CEO Renee James表示,这对团队来说是极好的结果,将继续推进AmpereOne高性能Arm处理器及AI芯片的研发路线图。

Ampere为何受青睐?

Ampere官网显示,Ampere由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Renee James于2017年创立。

Renee James(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在创立Ampere之前,James长期在英特尔工作,在2016年离职前担任英特尔总裁。在英特尔任职期间,她是业务部门的第一位女性总经理,也是领导研发和全球制造运营的第一位女性执行副总裁。其一度有望成为英特尔CEO。

但在2016年,James选择离开英特尔,随后加入私募股权巨头凯雷,担任运营主管。她很快下场创业,2017年正式成立半导体公司Ampere。

James创业即瞄准老东家的数据中心业务,但又与英特尔传统x86架构不同,Ampere选择基于Arm技术为数据中心设计CPU。而凯雷和甲骨文则成为公司早期投资人。

2019年,Ampere宣布新一轮融资,软银集团旗下Arm、凯雷等投资方参与其中。本次收购前,凯雷、甲骨文和Arm分别持有Ampere 59.65%、32.27%和8.08%的股份。

成立至今,Ampere陆续推出128内核AmpereAltra、192内核AmpereOne,后者号称业界最强服务器CPU,得到甲骨文、谷歌、微软等多家云计算公司的青睐。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跑出来的Arm芯片初创公司。

对中国市场,Ampere宣称自创立第一天起就秉承“中国第一”,早早在上海设立了办公室。根据此前官方披露,其服务客户包括腾讯云、UCloud、金山云、美团、阿里云等。

软银AI版图持续扩张

在2024年喊出“ALL IN AI”的口号后,孙正义便开始全世界寻找投资标的和收购目标。

上个月,软银与OpenAI联手,合作开发“Cristal intelligence”企业AI,并投资Stargate(星际之门)项目,在美国建设AI数据中心。2024年,软银完成收购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这是继Arm后,软银完成收购英国第二大芯片企业。

今年2月初,软银集团完成对OpenAI的投资,总金额约400亿美元。若交易完成,软银将超越微软,成为OpenAI的最大投资方。

今年2月,软银宣布参与“星际之门”项目。该项目被特朗普称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AI基建项目”,按计划将在未来四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并立即开始部署1000亿美元。由孙正义担任这家合资企业的董事长,软银负责财务、OpenAI负责运营,初始股权出资者还包括甲骨文和MGX。

责编:岳亚楠

校对:李凌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山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