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希诺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生物科技企业将回归创新本质 | 深研财报)
3月25日,创新疫苗公司康希诺发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
根据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46亿元,同比增加137.01%。去年同期受到新冠疫苗预估退货影响,当期冲减营业收入2.53亿元,剔除该影响,去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68%。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人民币3.79亿元,同比亏损减少74.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人民币4.41亿元,同比亏损减少72.61%。
来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疫情影响结束,常规产品进一步放量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短期内,使全球医疗市场的底层逻辑与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在市场出现“极端需求”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因转向对新冠相关产品的重点研发和推广,导致了其在此期间内出现业绩失真的情况。
而在新冠疫情正式进入防控新常态化后,这些企业纷纷被“打回原形”。于此同时,康希诺也摆脱“新冠概念股”的标签,并逐渐展现出以“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企业的本质。
根据公司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搭建销售渠道,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通过对其市场的精准布局推动持续放量,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实现销量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经营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因此,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此前,已有多家券商认为新冠疫情对公司的业务影响已经结束。例如海通国际早在去年6月发表的首次覆盖公司的研报中称,公司已甩掉“新冠包袱”,常规产品放量明显;西南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公司新冠扰动出清。
剑指五联疫苗
据了解,公司自主研发的MCV4曼海欣是我国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产品,也是全球第三个可用于6月龄以下婴幼儿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缩小了中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填补了该领域缺乏高端疫苗的空白。
流脑疫苗一直被认为非常有必要接种的疫苗之一,尤其是儿童等重点人群。根据世卫组织此前公布的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消除脑膜炎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此外,结合疫苗对多糖疫苗的替代亦是发展趋势。
2023版专家共识里,流脑结合疫苗在全球76个将流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国家中,有68个将结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流脑4价结合疫苗更因其更广的菌群覆盖,在全球40个国家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不仅如此,康希诺的管线布局里,主打的就是同类创新(Me-better)和潜在同类创新(First-in-class)疫苗的研发,其中包括曼海欣及其他创新疫苗产品。
今年2月,康希诺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DTcP-Hib-MCV4联合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其中,MCV4曼海欣的商业化,是DTcP-Hib-MCV4联合疫苗的研发进程中的第一步。而作为其他组成部分,婴幼儿用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进入III期临床阶段;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疫苗于2024年11月启动Ⅰ期临床试验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而康希诺也有望借此组合化的产品,形成市场领先的差异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个走到临床阶段的五联疫苗。康希诺称:多联疫苗的研发难度更高,生产工艺更复杂,但可以缓解6月龄宝宝的排苗压力,是儿童疫苗的发展方向。
此外,报告还披露其13价肺炎结合疫苗PCV13i药品注册申请已于2024年2月获得受理。康希诺介绍称,公司在疫苗研发端持续推进在研管线进展,多款候选产品达成重要里程碑,向产业化、商业化快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