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市值蒸发3000亿,药明康德被美“盯上”如何破局?

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03-31 18:14: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市值蒸发3000亿,药明康德被美“盯上”如何破局?)



近日,药明康德(603259.SH)发布2024年年报,从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 5.2%;净利润为94.50亿元,同比下降1.63%,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双下降。全年核心数据的下滑,让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了担忧。



来源,药明康德2024年年报

回溯历史,2021年7月16日,公司股价触及170.09元/股的历史高位,总市值更是达到4848亿元,但好景不长,随后公司便进入股价调整期。期间,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到了2024年,美国参众两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更是让药明康德股价多次出现大幅波动。截至2025年3月28日,公司总市值已经跌至1958亿元,三年多时间,蒸发了近3000亿元。



2024年业绩下降,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暴跌13%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历时23年的发展,通过内生建设和外延并购的方式 搭建了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独特的CRDMO业务模式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体化、端到端新药研发与生产服务。

当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 2024年末,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 493.1 亿元,同比增长 47.0%从业务板块来看。并且,公司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到15%,公司整体收入达到415亿元到430亿元。

具体来看,2024年,公司化学业务实现收入290.5亿元,同比下滑0.41%,其中与GLP - 1减肥药紧密相关的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增长迅猛,收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70.1%,截至2024年末,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



而2024年公司测试业务收入56.7亿元,同比下降4.82%。受市场影响,价格因素随着订单转化逐渐反映到收入上,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营收同比下降8%,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更是同比下降13%。这种业务板块的冷热不均,若持续下去,可能影响公司整体营收的稳定性,一旦热门业务增长趋缓,而其他业务无法及时填补增长缺口,公司业绩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

从公司2024年的业绩中也能窥见端倪,公司2024年境内收入70.48亿元,同比下滑3.67%;境外收入308.70亿元,同比下滑1.57%。而且,CRO企业收入主要来自于药企的研发费用,全球TOP20 药企的研发费用近几年总量虽在增长,但是,增速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当前已经从2023年的超12%降至4%。未来全球TOP20 药企的研发投入能否保持持续增长,仍旧是未知数。





来源:彭博,申万宏源研究

与此同时,行业依旧处于震荡寻底阶段,景气度有待观察。2024年,全球共完成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资2291笔,累计融资582亿美元。不仅融资总额处于阶段低点,融资事件数量更是从2023年的3057笔大幅下降25%。



来源:动脉橙,申万宏源研究

就国内市场来说,2024年,国内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共达成811笔融资交易,吸引73亿美元资金注入创新探索。

不过,继2021年投融资高峰后,市场融资已持续下滑,2024年国内融资总额较 2023年减少33%,融资事件数量亦下降37.6%。也就是说,在全球医疗健康一级市场投融资增长态势终止后,国内该领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持续下行周期,交易总规模已回落至2015至2016年间水平。



来源:动脉橙,申万宏源研究

管理费用创历史新高,研发营收占比行业倒数第二

药明康德独特的“CRDMO”业务模式,覆盖新药研发的全过程,从前端新药发现与研究到工艺的开发,再到商业化的生产,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理论上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客户粘黏性。但深入分析,这种高度依赖大规模服务的模式存在隐患。

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全球化布局,药明康德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均设有运营基地,员工数量众多。如何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高效管理,确保信息流通顺畅、决策执行到位,是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年报数据可以间接看出管理难度的增加。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0.02%达到28.79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全球医药研发外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以三星生物为代表的海外CRO企业不断扩张,它们在技术、人才、价格等方面与药明康德形成激烈竞争。2025年1月22日,三星生物公布了2024财年最新业绩,公司不仅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9%至1.32万亿韩元,更与欧洲企业签署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合同订单,价值2.1万亿韩元(约合14亿美元),这已是其2024年获得的第三份巨额订单。



除了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一些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凭借在特定技术领域的独特优势,迅速崛起。如凯莱英在小分子药物CDMO领域深耕,在部分细分市场与药明康德形成竞争。泰格医药专注临床CRO业务,也在争夺市场份额。

随着行业发展,新兴领域如AI药物发现、基因治疗等成为竞争焦点。根据药智局报告,中国CXO公司,如康龙化成和泓博医药,已经开始通过合作或自主研发的方式,将AI技术应用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以提高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

如果药明康德不能在新兴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其市场地位将受到严重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研发占比长期低于行业均值,2024年药明康德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4.03%至12.39亿元,而且,在2024年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营收占比只有3.4%,位居行业倒数第二,远低于5.4%的行业加权平均值。研发营收占比低,意味着公司在新技术、新服务模式研发上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可能导致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创新挑战时,无法及时推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来源,wind

生物安全法案如鲠在喉,资产减值损失暴增689.90%

此外,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对药明康德而言,无疑是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目前该法案未能成功列入2025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但只要它还处于审议阶段,威胁就始终存在。从市场反应来看,2024年1月当该法案草案消息传出时,药明康德A股盘中闪崩跌停。在后续推进过程中,股价也多次大幅波动。

从业务占比来看,2024年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250.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3.76%。一旦法案进一步扩张或有类似政策出台,迫使美国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商与药明康德脱钩,那么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将遭受重创。



在这种内外交困,风险一触即发的态势下,公司的盈利质量也逐年下滑。2024年公司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16.78%,不仅连续三年下滑,而且相较2016年的29.10%已经暴跌了42%。根据杜邦分析进一步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拆分可知,公司的权益乘数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总资产收益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迹象,在销售净利率小幅增长1.37%的基础上,资产的周转率大幅下滑。当前已经从2022年的0.66次跌至0.51次,接近2018、2019年的水平。





资产周转率的下滑说明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大大降低,这就直接导致各项减值损失项大幅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12.36亿元,同比暴增689.90%(包含公司出售WuXi ATU业务所带来的商誉损失);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3.38亿元,同比增长41.60%。



从现金流量表中也可以发现,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175.06亿元,同比增长67.36%。反映出公司在产能扩张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大规模的投资活动意味着公司未来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项目的持续运营和回报。如果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现金流紧张,影响债务偿还能力。



药明康德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优势,但从2024年年报数据及各方面情况来看,公司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无论是内部的商业模式优化、管理提升,还是外部的行业竞争应对、政策风险化解,都需要公司管理层审慎应对,制定合理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万宏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