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最大城商行迎来首位70后行长)
空缺仅一个月之后,“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行长迅速补位。
3月31日,北京银行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戴炜为行长的议案》,同意聘任戴炜担任北京银行行长,并提名戴炜为董事。
这意味着,资产规模超4万亿的北京银行,迎来了首位70后行长。
北京银行虽然是资产规模“老大”,但营收和净利润却被江苏银行超越。业界分析,将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变成盈利能力最强的城商行,是摆在新行长戴炜面前的重任。
但在净息差不断收窄以及外部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这样的任务并不轻松
首位70后行长
此前,戴炜已经担任了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并且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出生于1972年6月的戴炜,2023年5月被任命为北京银行副行长,至今尚不足两年。
在被聘任为行长前,戴炜已经是北京银行中资格最老的副行长。其他两位副行长郭轶锋和徐毛毛,分别是去年8月和10月出任副行长,资历更浅,至今才几个月时间。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戴炜虽然是北京银行首位70后行长,但却不是最年轻的行长。
戴炜的前任杨书剑,出生于1969年8月,2017年担任行长时仅48岁。杨书剑已经于今年2月27日从北京银行辞任,担任了华夏银行党委书记,即将接棒董事长。从城商行行长直接跃升为股份行董事长,这样的情况极为罕见。
包括戴炜在内,北京银行从成立以来共有5任行长。首任行长闫冰竹上任时,年仅43岁,这样的纪录至今无人超越。不过,在2024年年初,闫冰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晚节不保。
戴炜与前任行长杨书剑不同的是,杨书剑自从走出校门,就一直在北京银行工作,从最基层员工一直做到行长。而戴炜则是“半路出家”跳槽到北京银行,从长沙分行一路做起,也做到了总行行长。
资料显示,戴炜1995年从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一直到2009年8月这14年的时间内,分别在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工作;2009年9月,时年37岁的戴炜跳槽到北京银行长沙分行,成为北京银行在长沙的创业团队成员,担任副行长、行长。
2017年11月,戴炜从长沙上调北京,历任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北京分行行长、总行公司业务总监等职位。2023年5月,戴炜被任命为北京银行副行长,从此开启了快速提升的职业历程,不到两年时间内便成为中国最大城商行的行长。
破解“大而不强”困局
北京银行虽然被称为“城商行一哥”,有规模优势,但在盈利指标方面则被超越。
目前,城商行公认的第一梯队有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由于这些银行目前均未披露2024年财报数据,以2024年3季报数据做对比,可以看出“五强”的位次变化以及各自优劣势。
在资产规模上,北京银行4万亿,超过江苏银行的3.5万亿、上海银行的3.2万亿、宁波银行的3.1万亿以及南京银行的2.5万亿,是资产规模的老大;
在营收上,江苏银行却成了老大,以623亿的营收力压北京银行的517亿。宁波银行的507亿也直追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则位于300亿至400亿之间;
在归母净利润上,江苏银行更是以压倒性优势碾压北京银行,前三季度282亿,而北京银行仅为206亿,甚至不及宁波银行的207亿。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则徘徊在170亿左右。
2024年三季报头部城商行主要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各城商行2024年3季报;制表:财经众议院
由此可见,北京银行“大而不强”的特征突出。因此,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摆在北京银行高管团队面前的重大挑战。
北京银行的高管团队,掌门人是金融老将霍学文。不过,出生于1965年9月的霍学文,今年将满60岁,他是否会连任?是否会将新的行长“扶上马送一程”?目前仍没有明确的信息。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北京银行掌门人此前有多人“超期服役”。首任董事长闫冰竹,直到64岁才卸任;第二任董事长张东宁,62岁退休;第二任行长严晓燕,63岁退休。
随着北京银行行长的履新,北京市属三家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北京农商行,董事长、行长均已配备齐全。补齐的重要方式是“同城交流”,即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掌舵华夏银行,华夏银行原行长关文杰掌舵北京农商行,如今北京银行又通过内部提拔的方式任命了新行长。
这三家银行总资产近10万亿,下一步是否通过业务互补甚至其他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业界也在进一步观察。(财经众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