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均胜电子2024年报:欧洲区业务调整见成效,精细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日前,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均胜电子(600699.SH)正式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8.64亿元,在营收同比持平的情况下,均胜电子实现扣非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74%,盈利能力实现了较快增长。单年12.82亿元的扣非利润,也超过了2019年的10.06亿元,大幅刷新了均胜电子的历史记录。
现金流方面,2024年全年,均胜电子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达到46.02亿元,连续三年正增长的同时,已连续两年覆盖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出。截至2024年末,均胜电子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9.79亿元,创下2021年以来的新高。
过去一年,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欧美电动化战略收缩、中国本土市场竞争加剧。面对这三重压力,均胜电子在积极调整市场布局、拓展新兴市场的同时,深化欧洲区资源整合与精益管理,多维施策下,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整体的毛利率、净利率双双创下2019年来最高水平,最终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
强力整合欧洲区资源、精细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均胜电子是中国第二大独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两大核心业务领域。汽车电子业务主要包括汽车智能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座舱域控、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人机交互产品以及新能源管理系统,汽车安全业务主要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智能方向盘和集成式安全解决方案相关产品。
从净利润看,2024年,均胜电子实现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下降11.33%;扣非净利润的表现则截然相反,达到12.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74%。
二者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欧洲区企业的重组整合费用。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公司针对欧洲汽车市场的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强力推进欧洲区业务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在德国地区,削减约600名研发、管理、生产等人员,同时还关闭德国阿沙芬堡工厂和罗马尼亚周边的卫星工厂。此外,在美洲地区,均胜电子还关停了5个工厂,有效精简组织、优化人员。
回首均胜过去十余年的发展,从普瑞、群英到KSS、TS,再到全球汽车安全龙头企业高田,正是一次次战略性的并购,让均胜从国内迈向国际,成功实现从本土供应商向全球性汽车细分赛道龙头企业的跨越。大规模并购后,产能合并、人员优化是不可或缺的措施,而对于一家全球化布局的公司来说,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供应链和产能配置,更是一门必修课。
在均胜电子方面看来,虽然业务调整战略规划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重组整合费用,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而言,精简无效组织后将更有利于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整体业务的竞争力,从而增强业务未来的盈利能力。
在欧洲产能战略性收缩的同时,均胜电子适当扩充了在东南亚、中国等地的产能,同时在人工成本较高的地区持续推进自动化制造升级。此外,均胜电子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新体系,提升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供比例,并推进部分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在管理方面,均胜电子还充分发挥亚洲区域的优势,向海外输送管理人才及中国智能制造经验,提升海外工厂生产效率。银柿财经了解到,2023年,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亚洲区的人均产值接近200万元,远超公司的亚洲区和美洲区,以及行业龙头奥托立夫和采埃孚。
一系列降本增效“组合拳”下,体现在利润表,2022年—2024年,均胜电子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1.96%、15.09、16.22%,实现了稳步提升,毛利率、净利率两大数据均创下2019年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2024年,均胜电子的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2.27个百分点,欧洲、美洲区域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全球四大业务区域均已实现盈利;汽车电子主营业务毛利率约19.71%,同比提高0.63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收入占比提升,新业务布局获突破
2024年全年,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86.17亿元,同比增长0.23%;汽车电子系统实现营收165.99亿元,同比微降1.13%。对于汽车电子业务的下滑,均胜电子方面指出,主要是受汽车电子的海外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影响。
一直以来,均胜电子的基本盘都是国际主流整车厂商,公司来自国外地区的收入长期保持在70%以上。然而,过去一年,欧洲各国经济陷入停滞,汽车市场需求疲软,轻型车产量同比下降了4.3%;同时,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迫使欧洲主流国家削减甚至取消新能源补贴政策,以大众、宝马、奔驰等为代表的欧洲头部车企,纷纷按下了新能源汽车计划的“暂缓键”。下游市场的不振,最终导致均胜电子在海外的汽车电子业务承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美车企经营挣扎之际,也是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中国车企高歌猛进之时。2024年,在国内市场,中国品牌乘用车实现销量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攀升至65.2%;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出口达到585.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9.3%,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地位。
此消彼长之下,均胜电子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本土大本营。过去一年,均胜电子国外地区营收同比下降1.83%至413.88亿元,国内地区营收同增6.68%,首次突破140亿元。
均胜电子也在加强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联系。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新项目订单金额规模再创新高,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839亿元,其中,国内新获订单金额约350亿元,占比超40%,且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客户订单金额占比持续提升,汽车安全业务更是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TOP10客户的全覆盖。
同时,依托完善的全球化布局,均胜电子有望深度受益于中国车企的出海扩张热潮,承接中国车企的出海订单。在本地化生产方面,2024年,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事业部与广汽埃安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本地化研发生产服务;同步斩获国内头部自主品牌东南亚工厂的订单,并与其他国内头部自主品牌洽谈海外市场的本地合作事宜。在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已承接多个国内自主品牌出海项目的定点以及纯海外市场的项目定点。
加码智能化、电动化研发投入,人形机器人布局打开增长空间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实现强势增长,离不开均胜电子雄厚的研发实力,其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功不可没。
在智能座舱领域,均胜电子打造了支持多屏交互、多模态交互和AI融合的下一代座舱平台,其模块化架构可无缝适配从入门车型到豪华旗舰的全产品矩阵,公司与华为合作的Hicar、鸿蒙座舱等创新产品技术也正不断推向市场,此外,2024年,均胜电子还在国内某头部造车新势力客户上获得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ZCU)等新业务,实现零的突破。
在智能驾驶方面,针对国内外不同市场,均胜电子已陆续发布基于高通、地平线及黑芝麻等各大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在智能网联方向,公司的5G-V2X终端率先实现车路协同与高精定位的商业化验证。新能源管理领域,均胜电子在800V高压快充领域的先发优势之上,已经开启对1000V及以上电源管理系统和功率电子器件的研发。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行业领军企业,均胜电子的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高位,以保障公司能够在关键技术领域巩固领先优势。2024年,均胜电子研发投入达到36.86亿元,其中,费用化的研发投入达25.8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积累与高端制造能力,均胜电子已然跳出汽车行业,全面启动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率先构建“汽车+机器人Tier1”双轨战略,目标是向包括全球车企在内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公司提供软硬件及解决方案,这也为均胜电子业绩的进一步增长打开了空间。
年报显示,均胜电子计划重点突破机器人传感器套件、机器人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高性能材料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此前的2月14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嗅觉传感器正式发布,标志着公司在机器人感知层核心部件的创新实力;在核心关节方面,公司旗下孙公司NESINEXT已联合黑芝麻智能及傅利叶共同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