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WEMONEY研究室·数字金融周报|六家金融科技公司全年促成贷款近万亿;13家银行零售利润负增长)
【银行】
9家上市银行“反向追薪”超1.13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9家上市行在年报中详细公布了去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包括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中原银行、重庆农商行、东莞农商行,累计“反向讨薪”金额超过1.13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去年“反向追薪”金额最高,达3250万元。【新浪金融】
13家银行零售利润负增长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1日,在2024年年报披露了零售利润的6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中,零售利润总额增速全体告负。同时,多家银行的零售贷款投放出现负增长,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也成为行业性难题。6家国有银行和招行、中信、平安、民生、光大、浙商、渤海7家股份行披露了2024年零售业务利润总额或税前利润。无一例外,13家银行的零售利润增速全部为负。【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7名银行人被终身禁业,一季度共计34人被红牌罚下
记者依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数据统计,2025年3月累计有7名银行人被监管予以终身禁业的处罚,其中国有大行省级分行的高管中有两人被罚下,且均属于湖南省区域。至此,今年一季度已经有34名银行人被监管红牌罚下,而来自六大国有行的违法违规人员达到13人。【财联社】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重返“3”字头
银行消费贷超低利率时代迎来拐点。4月3日,记者登录多家银行手机银行看到,目前部分银行消费贷年化利率已上调。中国银行“中银E贷”的年利率(单利)已上调至最低3.1%,此前该产品年化利率曾为2.85%;中国建设银行“快贷”利率从2.8%上调至“年化利率3.0%起”;招商银行消费贷产品“闪电贷”的年化利率(单利)已恢复至3.4%,此前在各种优惠券的叠加下,该产品利率曾一度下探至2.58%;兴业银行“兴闪贷”从3月31日最低年利率2.78%,调整到4月1日的“最低3.75%”。【极目新闻】
行长虞利明因个人原因辞职,杭州银行回应:对经营无重大影响
4月2日,有市场传言杭州银行副董事长、行长虞利明疑似失联。随后,虞利明动向引发外界关注。当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虞利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其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经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决定由董事长宋剑斌代为履行行长职责,直至新任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WEMONYE研究室】
【保险】
2024年上市险企高管薪酬扫描:8人年薪超500万
记者注意到,在经历行业性“降薪潮”后,头部险企薪酬体系已呈现分化。中国平安以8位高管年薪超500万元的数据领跑行业,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以1342万元的税前薪酬问鼎榜首。其余上市险企高管2024年税前薪酬水平更趋同。去年,中国太保高管无300万以上年薪,整体调降,新华保险高管薪资则有明显增长;中国人保、中国人寿董监高合计薪资同比略有下滑,但考虑人员调整因素,人均有所回调。【蓝鲸新闻】
新华保险举牌北京控股,高股息红利资产仍是“心头好”
险资举牌延续热度。4月2日,新华保险发布关于举牌北京控股的信息披露公告。内容显示,新华保险于3月26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北京控股港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5万股,占该公司(新华保险)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0.01%。本次权益变动后,新华保险持有北京控股港股普通股6293.85万股,约占该上市公司(北京控股)总股本的5%。据记者统计,开年以来,已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阳光人寿、长城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对13家上市公司股票(2家A股+11家港股)进行增持,触发举牌。从举牌标的来看,以银行、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类为代表的资产受到险资追捧。【财联社】
张龙任长江财险党委书记,原为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
时隔一年多,长江财险董事长再调整。4月2日上午,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宣布省委决定:张龙同志任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提名为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选。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原“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变更为“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张龙出任湖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直至此次履新。【澎拜新闻】
中银集团保险原董事长葛春尧接受调查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山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葛春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和山西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在被调查前,葛春尧曾担任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方财经】
【消费金融】
持牌消金首家!招联最高额度上调至30万
近日,招联消费金融官网进行了产品更新,好期贷最高额度已上调至30万元,最长借款期限60个月。同时,招联金融App端也进行了更新。经梳理发现,其他大多消金App显示的最高授信额度为20万元。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将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禾金财经】
蚂蚁消费金融回应140万罚单:接受处罚并完成整改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公布了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公司治理不完善、风控独立性不足、贷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罚款140万元。时任蚂蚁消费金融信贷风险管理部管理团队成员的孙鹏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收到“警告”的行政处罚。针对此次处罚,蚂蚁消费金融方面表示,“该处罚针对的是2022年的检查内容,公司诚恳接受处罚并完成整改,后续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确保依法合规、稳健经营。”【WEMONEY研究室】
建信消金2024年净利润0.1亿元,总资产125.73亿元
近日,根据建设银行财报披露,建信消费金融2024年实现净利润0.1亿元,同比115.38%;截至2024年末,建信消费金融总资产125.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04%。这是建信消费金融成立以来首个完整年业绩。总资产实现大幅增长。【WEMONEY研究室】
【金融科技】
四部门: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
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相关部门将围绕以下重点问题开展系列专项行动:1.App(含小程序、公众号、快应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2.SDK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3.智能终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4.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5.线下消费场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6.个人信息相关违法犯罪案件。【WEMONEY研究室】
六家金融科技公司全年促成贷款近万亿
日前,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小赢科技、宜人智科、嘉银科技等6家金融科技公司发布了2024年财报。2024年全年,上述6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全部实现营收正增长,其中四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助贷业务仍然是金融科技公司核心增长点,六家企业全年促成贷款规模接近1万亿元。其中,奇富科技新增贷款规模突破3000亿元,乐信、信也科技分别超过2000亿元,小赢科技、嘉银科技则在1000亿元左右,宜人智科规模相对较小,为500亿元级别。【WEMONEY研究室】
诺亚控股2024年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下降52.9%:营业收入下降21.06%
日前,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财政年度财务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1亿元,同比下降21.0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5亿元,同比下降52.90%,基本每股收益为1.36元。【WEMONEY研究室】
嘉楠科技2024年净亏损2.498亿美元同比收窄39.7%:营收增长26.89%
日前,嘉楠科技发布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嘉楠科技2024年营收为2.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12亿美元增长26.89%;2024年全年,净亏损为2.498亿美元,较2023年收窄39.7%。【WEMONEY研究室】
51信用卡2024年净亏损6901.8万元,营业收入增长3.45%
近日,51信用卡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3.45%;净亏损6901.8万元,同比扩大2092.44%,去年同期净利1103.7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WEMONEY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