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海外市场!投行国际化战略步伐加快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4-03 18:5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抢占海外市场!投行国际化战略步伐加快)

国际化,已经成为投行新的战略发展目标。

目前,多家头部金融机构已将“国际化”视为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题中应有之义,纷纷在境外平台子公司增资,并加快招兵买马,开拓除了香港以外的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随着2024年业绩出炉,头部券商国际子公司营业收入体量达到100亿(及以上)的依然是中信、中金、华泰三家,不过受益于香港市场复苏和海外IPO市场布局初见成效,还有不少如国泰君安国际、招商证券国际等净利润翻了一倍有余。此外,广发控股香港也扭亏为盈。

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头部券商的境外业务(含港澳)毛利率普遍高于境内,但也有不少中小券商的国际子公司常年亏损,业绩表现两极分化。

境外业务增长明显

2024年年报显示,受益于香港市场回暖和海外业务布局初见成效,多家头部券商的境外业务实现了增长,对母公司营收贡献的比例超过了两位数,已不容小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营业收入的体量来看,近两年国际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及以上)的只有三家,依然是中信国际、中金国际、华泰国际。

其中,2024年华泰国际实现营收186.59亿元、净利润66.63亿元,甚至超过了中信国际,净利增幅高达258.52%,主要由于出售了控股子公司AssetMark的全部股权,一次性确认了收入,后续业绩增长还需要其他的增长引擎。

从净利润的增幅来看,中信国际、国泰君安国际、招证国际等券商净利润分别为38.51亿元、13.23亿元、4.25亿元,同比增长都超过100%。而广发控股香港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7.36亿元,主要受投资收入变动和预计负债减少影响。

从营收的贡献占比来看,中金的境外业务收入贡献依然是最高的。单论中金国际2024年营收规模达到100亿,同比下降8.04%,或与境外投资收益和机构衍生品交易需求减少有关。不过中金国际对母公司的营收贡献占比仍然超过40%,即使以另一口径统计,中金2024年境外业务的营收占比也达到了24.88%,是头部券商中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常常以设立在香港的国际子公司为平台,开展境外业务,但香港子公司的业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国际业务的情况,部分海外市场还在投入阶段,可能抵消了香港子公司的业绩。

毛利率高于境内业务?

伴随着产业升级和中资企业出海的浪潮,投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更加广阔,并且从境外业务的表现来看,部分券商的境外业务(含港澳)毛利率明显高于境内业务。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为例,两者披露的境外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09.48亿元、53.08亿元,毛利率都超过59%,远高于境内业务。而广发控股香港更为突出,其2024年营业收入9.76亿元,净利润7.36亿元,粗略测算毛利率至少超过75%。

当然,目前尚不能断言境外业务的平均毛利率更高,因为不同券商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一方面,券商境外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的还在加大投入、等待产出,有的布局较早已经结出成果。

另一方面,这也与境外业务结构相关,衍生品等投资业务的浮盈浮亏波动较大,而经纪业务为主的券商投入较大、收效较慢,投行业务则人力成本较高,因此对毛利率的影响不尽相同。此外,由于披露口径不同,境外业务的中后台成本可能由境内母公司所承担或分摊。

比如招商证券披露,2024年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营收为39.14%,同比上一年增加了16.86个百分点,比不上中国大陆地区54.55%的毛利率。再如银河证券披露,境外业务营收为21.73亿元,毛利率为13.22%,并没有超过境内业务的毛利率,但其国际市场的开拓速度很快,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未来的增长点。

加快国际化战略

近年来,证监会提出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而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一流投行的题中应有之义,多家券商高管在年报中喊话,重申“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中信建投董事长刘成表示,加快补上国际化短板,将国际业务布局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既要有业务的增长,又要实现风险可控,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安全发展。

招商证券董事长霍达在年报致辞中提及,加快开拓国际化业务,明确新五年战略期“集约化、数 智化、科技型、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不同于过去的是,头部券商的国际化布局已经不局限于香港市场,而是立足香港、辐射亚洲、放眼世界。

目前,从业务发展战略看,几家代表性的头部券商告别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逐渐从重资本获取利差和投资收益的模式中,探索出自身发展特色,在香港股债融资市场、全球跨境并购方面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金国际,稳抓香港IPO等股权融资的市场份额,在跨境并购方面能力突出,走的是精兵强将的投行路线。2024年中金公司在中资企业全球股本融资、中资企业全球IPO融资、中资券商中资企业境外债承销均排名第一。据Dealogic数据,2024年中金完成跨境及境外并购交易14宗,涉及交易总额约187.98亿美元。

华泰国际走的是科技驱动型路线,对接境内外全业务链,其全球交易平台正式投产,连接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为客户提供股票、债券、基金、结构化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等全方位的金融资产交易服务,港股IPO保荐数量也位居第三。

中信国际则投行业务、财富管理等业务一把抓,持续开拓境内外客户,2024年完成47单境外股权项目,承销规模35.81亿美元,包括美国、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的16单股权融资项目。此外,承销中资离岸债券项目规模50.48亿美元,市场份额4.23%,排名第一。

银河证券则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业务的发展重点,打造完善的国际服务链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核心区域市场份额前三,海外业务成熟度逐步提升。

招商证券则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及时抓住跨境行政管理人业务的契机,行业内率先推出“Partner+”境外基金行政外包服务品牌,加快业务国际化步伐。

“三步走”抢占海外市场

记者获悉,目前头部券商抢占海外市场的策略,既要申请牌照或资格,又要招揽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步走”:

一是申请新市场的业务牌照或资格,或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大业务覆盖面。

华泰证券获取了日本东京专业债券市场(TOKYO PRO-BOND Market)的承销资格,后续计划开展日本专业债券市场的发行和承销业务,还获得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有限承销会员资格,并成为首家获批越南证券市场直接交易资格的中资券商。

银河证券则通过联昌并购项目,将国际业务网络从中国香港延伸覆盖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等地,全方位进入东南亚市场,成为在亚洲地区网络最广的中资券商。

中金公司则积极布局互联互通机制全枢纽交易所,新增覆盖哈萨克斯坦、韩国、马来西亚三个亚洲市场,支持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全球股票市场交易。

二是加大对国际子公司的投入,大手笔增资。头部券商纷纷对国际子公司进行增资,除了中信证券大手笔对中信国际增资65亿之外,广发证券去年两次增资广发控股香港,2025年1月又增资了21.37亿港元,使其实缴资本增至103.37亿港元。

三是招兵买马,组建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中信国际去年员工人数为2113人,比前一年增加了231人,据外媒称,其中不少来自国际投行。

总体来看,券商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且空间较大,未来有望成为头部投行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王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发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