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前购机票反遭“背刺” 清明节出行人数创新高为何机票价格跳水)
张先生感到疑惑,以往机票价格越临近出行日期越贵,如今为何反过来了?
清明节前两周,张先生购买了一张4月3日从杭州飞往沈阳的机票,价格为1113元。4月2日再次查看时,他发现同一航班票价已降至805元。3小时后,机票价格又下跌了50元。4月6日,他购买的返程机票同样如此,出行前一天的价格比购买时便宜了100多元。
事实上,2025年清明假期出行人数创新高。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1.26亿,同比增长6.3%;国内旅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创下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
以往清明节以短途游、周边游为主,但今年由于打工人可通过请4天(3月31日至4月3日)年假拼出9天(3月29日至4月6日)长假,长途出行增幅显著。长途游带动机票预订量提升。4月6日,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0%,超过一季度平均水平,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增幅达两位数。
出境游同样热度攀升。飞猪数据显示,假期开始前两天出行的出境游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假期期间,境外门票、国际邮轮、境外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56%、172%、293%。
张先生很疑惑:出行人数越多,尤其是长途游增长明显的情况下,购买机票的消费者也越多,按理说机票不应该越临近出行日期越贵吗?
张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在小红书和微博上看到,不少消费者对机票节中“价格跳水”感到不满。据飞常准民航看板数据统计,整个清明假期(4月4日—4月6日)民航“量升价跌”趋势明显。国内航线含税单程机票均价约为700元,这一数据同比2024年下跌达4%,国际及地区航线含税单程机票均价更是同比下跌21%,仅为1400元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解释称,疫情放开没几年,现在航司难以通过过往数据精确判断客流量制定价格。本应长途出行淡季的清明节遭遇出行高峰,航司会安排更多飞机,但临近却发现舱位不满,转而放出打折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吴若山说,小长假期间机票价格跳水的成因复杂。从航司角度看,定价策略通常受两种情况影响:一是客座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航司通过低价策略提升边际效益;二是销售进度不及预期,临近起飞仍有大量空座时,航司会调低票价以吸引旅客。
一位OTA(在线旅游平台)人士说,机票价格主要由航司根据季节、运力、供需关系等因素动态调整。舱位管理和动态定价是民航业的通用做法。通常在节假日刚刚开票时,航司会先售卖价格最贵的Y舱票。如果Y舱的销售情况不理想,航司会立即轮转其他折扣价格的舱位。反之如果航司发现低价舱位售卖状况良好,又会放出高价舱位提升航班的收益。越是出行高峰的长假节点,这类调控幅度就会越大。
舱位管理指对飞机座位分区定价(如Y、B、M、N、Q等舱位),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折扣和退改政策,目的是通过多级票价体系实现收益最大化。动态定价则指同一舱位价格随运力、竞争航线、起飞时间、季节需求甚至天气等因素波动。
不仅机票,节假日期间酒店价格也可能跳水。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说,这主要因市场供过于求,酒店通过促销提升入住率。
吴若山指出,价格跳水虽是理性定价策略,但会导致旅客因同一时段票价差异产生心理落差,长期可能影响客群信任。他建议航司提升需求预测能力,使定价更贴合市场,推动小长假机票价格从“心跳式”向“平稳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