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一季度大涨287%,消费新股冻资超6000倍创历史第三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港股IPO一季度大涨287%,消费新股冻资超6000倍创历史第三)

大湾区经济网湾区财经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之际,港股IPO市场却逆势走出独立行情。2025年一季度182亿港元的集资额、287%的同比增速,不仅创下四年来最佳开局,更折射出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深层变迁。



关税冲击下的估值重构

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伍礼贤观察到,特朗普新政引发的市场动荡中,港股展现出独特韧性。"全球资本正在重新评估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当美股科技股因关税压力下挫时,港股消费板块反而成为避风港。"数据显示,一季度消费类新股集资额占比高达84%,蜜雪冰城上市首日43%的涨幅,打破了新消费股"破发魔咒"。

这种结构性分化背后是制度红利的释放。港交所针对"A+H"股上市门槛的调整、基石投资解禁机制的优化,使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效率提升。截至4月3日,70家递表企业中43家来自内地,宁德时代等17家A股巨头排队入场,形成"千帆竞发"之势。

"港股通"重塑流动性格局

"现在企业看重的不仅是国际资本,更是南下资金的定价权。"农银国际郑宇汶指出,一季度港股通日均成交占比达44%,4387亿港元净流入构筑起新的估值锚点。东鹏饮料等企业选择港股,实则是瞄准"二次上市+港股通"的双重流动性溢价机制。

这种机制创新正在改变市场生态。金鹰控股陈仲尼分析,当"打新"超额认购频现6000倍量级,表明内地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形成合力。蜜雪冰城冻资规模跻身历史前三,揭示出"民间资本-消费品牌-港股市场"的新三角循环。

科技与消费的周期博弈

尽管消费股风光无限,科技板块的冷热不均仍显结构性矛盾。一季度仅1家TMT企业上市,与2024年同期相比融资额下降72%。德勤纪文和认为,这反映资本对确定性的追逐:"当外部环境波动时,消费的现金流可见性更具吸引力。"

但转机已在酝酿。港交所18C章允许无收入科技企业上市的政策,正吸引硬科技企业蓄势待发。通才教育刘沿透露,多家AI芯片企业已启动赴港计划,"制度包容性将催生新经济IPO第二曲线"。

全球交易所竞合新态势

面对东京证交所254亿港元、纳斯达克395亿港元的季度集资额,港股"坐二望一"的目标充满挑战。但毕马威中国认为,中东与东盟企业的二次上市潮,可能成为关键变量。当前中东主权基金在港配置比例已升至8%,与内地资本形成东西双向赋能。

大湾区经济网注意到,在这场全球交易所排位赛中,港股的独特定位逐渐清晰——既是中国新消费品牌的价值发现平台,又是连接新兴市场与成熟资本的转换器。当蜜雪冰城用平价茶饮征服东南亚、中东投资者通过港股布局中国智造,资本市场的地理边界正在重构。

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港股市场用制度创新与结构转型作答。这不是简单的周期轮回,而是一场关于资本定价权与产业话语权的深刻变革。当"对等关税"引发全球产业链震荡时,东方之珠正凭借其独特的制度弹性,书写新的资本叙事。

撰文:王强

编辑:高小波

来源:大湾区经济网湾区财经频道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大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