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风雨过后,联想究竟怎么样了?丨正经深度

来源:正经社 2025-04-14 13:16: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风雨过后,联想究竟怎么样了?丨正经深度)

文丨古芳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8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4】

网上颇有争议的联想品牌到底咋样?

讲个比较坊间的话,“那个曾把联想骂得体无完肤的司马南已经“倒下”,而联想“生死角逐”的精彩故事却依旧还在继续。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一季度联想PC美国出货骤增高达20%。这得益于OEM厂商在特朗普宣布首轮关税政策前,调整了出货节奏。

不难看出,联想在业务层面绝对是个高手。与此同时,它依然雄踞全球PC的老大哥位置,还朝着AI方向在迈进。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所谓的组装厂还是有着硬核科技?身处变局时代,它的危和机又在哪里?

是时候重新认识联想了。


1

贸工技转头向AI


《联想局》作者迟宇宙曾问联想总裁柳传志,“未来联想是想做强还是想做大?”柳传志犹豫了半天回答说:“那还是做大吧!”

的确,联想的故事和态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变,兜兜转转,让人有些猜不透。

最开始的80年代,联想底气十足。

柳传志在中关村带领联想披荆斩棘,以中国人势必做出自己的电脑的豪言壮志,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造出了国产品牌的PC机。

一时间,联想声名鹊起,成为那时中国科技产业的代名词,而接下来的1996年,却发生了颇有意思的一幕转折。

那年的3月11日,柳传志在《北京科技报》上发表了《联想集团的战略设计》一文,谈及了联想在此之前的海外发展三部曲。其中的第二步,是“建立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的技、工、贸一体的跨国公司。”“在1989年底,我们开始了第二步,办技工贸一体的产业。可这一步就困难多了,用了四年多时间。”

至此,这个与华为几乎同时诞生的企业,在经营态度上首次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外界也注意到,联想开始在减速、变向,进而奔向了“贸工技”发展路径。

从当时联想市场份额由4%增到10.5%,并迅速拿下中国市场上第一成绩看,联想人得出了一个结论:“以贸易为突破口,实现贸、工、技三级跳,才是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最佳发展策略。”

联想认为,科技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先得跟上规模,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联想收购IBM。历次接受采访中,柳传志坚持认为,类似芯片研发什么的事情,应该交给阿里、腾讯这些公司去搞,自己来干这活儿,过于冒险。

但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个方向满意,比如,中国科学院倪光南院士就曾多次劝解联想还是要坚持技术主义路线。但后来争辩的结果,是倪光南以及其他曾投身联想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从联想离职。

不过,到了2004年,联想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联想贸工技积累已够,将尝试技术突破”。

再后来,早前就退了的柳传志再次出山,联想重新走上新路线。

在大多数人眼里,联想之前的贸工技路线走得太远,这恰好与华为的成长形成对比。不过回头来看,当初以营销规模为导向的联想,并非就没有吃到红利。即便到今天,联想依旧位居PC领域的大哥地位。IDC报告显示,2025Q1全球PC出货量中联想同比增长10.8%,笔记本和台式机出货量达1520 万台,实现11%的增长,市场份额为 24.1%,排名第一。

这一成绩的缘由,又来自联想不断调整的策略和打法。

早在多年前,联想就曾因传统PC有些过时而站在了十字路上,2018年的投票门风波更是让联想处于风口浪尖。

面对压力和质疑,一位叫刘军的联想猛将临危受命,提出了所谓的“日出东方”战略。这个战略的想法不复杂:联想要朝着智慧全场景转型。

为此,联想迅速朝着人工智能浪潮和3S发力。比如,计划打造联想个人云,把天禧AS升级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同时,依托于端云一体技术架构,把智能化技术融入PC、手机、平板等产品矩阵中去。

至于在企业级服务上,联想发布服务器新品牌“问天”,希望在5年时间里成为“中国服务器市场No.1”,试图在政府、互联网、电信、教育、金融、能源等市场拿下一块大蛋糕。

在外界都在大模型上凑热闹的时候,联想中国区还想基于多模态和推理大模型,把智能IT引擎升级至擎天4.0,争取快速达到L3智能水平。

这些迹象表明,说联想一路走来没有取得成绩肯定过于绝对,但外界普遍质疑的是,联想的实力到底如何。


2

靠整合还是靠创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联想擅长的东西是什么。

从2024年的年度财报看,其整体业务相对稳健,全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18%,PC业务收入仍是大头,占半壁江山。

这一数据表明,联想最擅长的东西还是做电脑,但这个市场已经有些隐忧,全球PC市场出货量连续三年下滑。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联想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兴的经济体市场和BG端商用客户的支撑。

如果将其与苹果等厂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者的差距不小,苹果凭借M系列芯片的创新,Mac产品线市场份额从12%提升至17%;戴尔则通过高端化战略,企业级客户收入同比增长22%。换句话说,这些品牌更偏向于做高端,高端化市场利润丰厚,市场壁垒高,品牌的护城河更强,这块肥肉自然备受各大玩家青睐。

为什么联想的高端化相对逊色一些?很重要的一点来自联想的供应链发展模式。

联想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是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联想在全世界范围内有30多家工厂和超过2000家供应商企业,商品发往全球180个市场。

我们以2024年来举例,联想与台积电、三星等核心供应商合作,可以把PC机的周期成本控制在最低位置,并让自身毛利达到18%,在这个行业内处于顶尖水平,这是供应链带来的好处。

但也有不足,过度依靠供应链吃饭往往也会被反噬,比如美国的汽车工业,通用、福特等主流厂商的零部件大部分都来自全球各地,导致其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水平与特斯拉、比亚迪等的差距日趋拉大。

PC市场同样如此,联想ThinkPad系列同苹果MacBook的创新差距明显;拯救者系列虽在游戏本市场占据30%份额,但品牌溢价不足,平均售价比戴尔XPS低25%。

这与联想的研发投入强度有关,我们可以将其与主流科技巨头做个对比:

2023年,联想的研发投入占比为3.4%;

苹果研发投入占比为7.8%;

华为的投入占比则在20%左右。

差距很明显。而且,苹果是联想在全球高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华为在中国市场的PC份额也直追联想。

当然,也有人说联想是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比如,一些机构数据显示,联想的高性能计算是全球第一。在最新公布的全球HPC TOP500榜单中,联想以入围160套、独占32%的份额,连续第10次上榜冠军。

另外,联想还孵化出了中台化、云原生、内嵌AI的智能IT引擎——擎天,完成了新IT引擎的构建。擎天4.0甚至还能以多模态和强推理为特征,可被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

从这个角度上看,不能说联想没有硬核科技,但其发力的AI也恰好有不足之处。就拿服务器来说,在全球的AI服务器市场中,联想的份额仅为6%,远低于浪潮(28%)和戴尔(15%)。

云计算业务方面,国内市场阿里云和华为以及腾讯、百度占了绝对大头,联想几乎没啥身影。国外市场戴尔通过Project Helion进军混合云市场,惠普以14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Determined AI强化算法能力。

AI服务器和云计算业务又刚好是人工智能发展最为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再考虑到目前联想很大一笔收入与利润贡献仍然来自传统PC业务,以及其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等因素,无疑就暴露出联想技术创新储备的短板。


3

冒进自负危机结束了吗


从近年来的布局看,联想算得上是一家崇尚技术的国际化公司,可老牌巨头最怕的还是跟不上新技术趋势的节奏。

这一点我们从当年的诺基亚身上已经看到过教训,具体到联想身上,挑战同样需要面对。

为了讲清楚这个颇有迷惑性的问题,不妨先把时间线拉回到十来年前。2014年4月,有媒体发布文章《联想30年:冒进与自负的隐患消除了吗?》,就联想创业30年的危与机进行了广泛讨论;同年,联想内部也就如何打造发动机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就战略和路线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大概意思就是要构建大小发动机一起发力的文化机制,同时提出联想控股要进军农业等领域。

作为对比,任正非只允许在主航道有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四面八方创新。

谁在冒进,可想而知。

十年过去后,各自过得如何,从明面上的数据都能看到。

对联想来说,压力不小。2024年年报显示出,联想PC收入减少9%,由于该业务贡献较大的利润,极有可能使得其集团整体毛利率从18.2%降至16.8%。这一大背景是,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3%;IDC数据还显示,单价1000美元以上的PC市场中,苹果以37%的份额居首,戴尔占28%,联想仅占15%。

加之华为即将在国内市场推出PC鸿蒙操作系统,其是否会像手机一样快速碾压各大同行友商,于联想而言是尚不知可的竞争压力。

手机业务同样如此,自2014收购摩托罗拉以来,联想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上都没上到牌桌,特别是在印度、东南亚等关键市场,小米、传音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进一步挤压联想了生存空间。

当然,危中也有机。

Canalys报告数据指出,到2028年,全球AI PC出货量2.05亿台,2024年至2028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4%。所以,如何摆脱老牌业务的性价比标签,以及如何在AI领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考验着联想的战略定力。

不过更为关键的,还是联想自身的内生增长核心源,也就是在对待未来这件事上,联想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态度。

毕竟,从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本世纪头20年的阶段,联想走的路线已经历多次调整,虽然外界可以将其视为随形势而灵活调整的商业策略,但至少在技术创新的路线选择和投入上,联想所倡导的价值观,还是不应该过于冒进和保守。

2025财年,联想提出了“混合式AI战略”的深化目标,计划推动MBG(智能手机)和ISG(基础设施)营收增速超20%,并将研发费占比提升至3.5%。

这看上去算是一个好消息,只是从技工贸到贸工技,再回到技工贸;从集成供应到内生创新,如今又朝着智能化转型;面对传统PC逐渐落幕,AI基础设施业务却还没能领先等局面,联想的压力不可谓不大。未来的联想又会变得怎样?正经社将持续关注。【《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