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调整优化 政策推动险资权益空间打开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媒体 2025-04-15 10:0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险资权益投资比例调整优化 政策推动险资权益空间打开)

《通知》通过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养老账户规定等方式,助力提升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入市,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逐步拓宽权益投资和总投资收益弹性,发挥险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特性,保险行业有望在促进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共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


2025年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次《通知》聚焦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集中度及税延养老保险账户管理三大核心领域,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通知》通过优化保险权益投资监管规定,进一步提升险资资金入市积极性,打开中长期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从中长期来看,险资作为“耐心资本”的定位将进一步强化,同时对险企投研能力、风控水平及偿付能力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强化保险资金“耐心资本”角色

《通知》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打开险资权益配置空间。此次调整将原有的分档标准简化,由过去的七档缩减为五档,重点依据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划分投资比例上限。《通知》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按偿付能力充足率划分为五档,最高档(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350%)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升至总资产的50%,将部分高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限要求的档位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通过简化档位和上调比例,偿付能力强的头部险企获得更大投资空间,而偿付能力较低的机构仍受严格限制,体现“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有助于在加强行业风险管控的同时,提升保险资金入市积极性,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

由于历史政策的档位设置包含更细化的偿付能力区间(为50%),导致监管复杂度较高。此次调整通过简化分档、统一上调5%比例上限,提升监管效率的同时,为优质险企拓宽了权益投资空间。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强化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角色,为保险资金配置带来更高的灵活性,但也对险企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创业投资基金,《通知》明确提高保险公司投资集中度比例。《通知》提出保险资金投资单一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这一规定集中度比例从20%提升至30%,允许险资更深度参与单一基金的运作,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通过设置上限避免保险资金过度集中于单一基金,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通知》有助于鼓励险资加大对科技、大数据、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力度,体现“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

《通知》同时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与其他保险产品账户合并管理。此举简化了保险账户管理流程,有助于保险公司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推动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创新,进一步激活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市场潜力。税延养老保险账户的合并管理,有望降低险企运营成本,推动更多差异化、长期化的养老金融产品落地,在提升养老产品供给的同时,优化保险资金配置及运作效率。


拓宽上市险企权益配置空间

总体来看,此次《通知》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投资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险资权益投资空间,有望提升险企权益投资弹性并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具体来看,《通知》将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至200%、250%至300%、350%以上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分别提升5%,分别从25%、35%、45%提升至30%、40%、50%。此外,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险企进一步支持新质生产力等实体经济;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提升税延养老普通账户的投资灵活性,有望推动长期养老金入市和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根据民生证券的测算,截至2024年年末,主要上市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的总资产分别为67695亿元、129578亿元、28349亿元、16923亿元、17664亿元、17343亿元、5818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7.8%、204.1%、256%、217.6%、281%、186%、227%。根据《通知》的调整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区间在150%至200%、250%至300%、350%以上的,权益投资规模/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可上调5%,因此,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理论上可以将比例提升5%,由此带来的理论权益增配规模分别为1417亿元、883亿元和867亿元,合计约3168亿元。

从理论上权益潜在配置空间来看,根据2024年年末主要上市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总资产规模,《通知》调整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理论上配置上限规模分别为20309亿元、38873亿元、11340亿元、5077亿元、7066亿元、5203亿元、1745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实际的权益配置规模(股票+基金+其他权益投资等)分别为15712亿元、12154亿元、3892亿元、4061亿元、2995亿元、2462亿元、833亿元,合计89613亿元。

因此,理论上各家上市险企潜在配置空间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分别为4597亿元、26719亿元、7448亿元、1016亿元、4071亿元、2741亿元、912亿元,合计47504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险企综合偿付能力是动态变化的,在提升权益资产投资的同时,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通常将发生变化,上述测算仅为理论空间上限。

从A股上市险企来看,截至2024年年末,A股5家上市险企权益类资产(包含股票、基金及其他权益投资)投资规模达3.2万亿元,占其总投资资产的17.5%,较监管要求上限仍有一定的空间。截至2024年末,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显著高于监管要求,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7.8%、204.1%、281%、256%、217.6%。按照本次《通知》的要求,上市险企权益投资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截至2024年年末,中国保险行业投资规模达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8%,此次《通知》打开了偿付能力水平较高公司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预计相应政策或将为市场带来1.5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整体来看,《通知》通过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养老账户规定等方式,助力提升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入市,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逐步拓宽权益投资和总投资收益弹性,同时有望促进“长钱入市”,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特性,保险行业有望在促进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共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

头部险企凭借更大规模的可投资资产和成熟稳健的投资能力而充分受益,从测算来看,本次《通知》将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理论上可以将权益配置比例提升5%,带来的理论权益增配规模分别为1417亿元、883亿元和867亿元,合计约3168亿元增量资金。

从投资角度分析,近期因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权益市场和保险板块出现波动,估值仍处较低位置的保险板块是资金配置的舒适区,伴随后续宏观政策的逐步落地,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带动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保险资产负债两端均有望受益而带动估值反弹。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太平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