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银行经营质效跃升 “乡村+实体”贡献稳健经营样本)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满载灭草剂的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控制下,按预定路线飞过山东济宁嘉祥县春日绿意盎然的麦田。雾化农药均匀洒向庄稼,一天就能完成500亩作业,效率相当于50个人工劳动力。科技之光从理想照进现实,照向农业,点亮普通中国农户的田间地头。
是什么拉动农业生产效率直线跃升?
在此背后,不仅有植保无人机这类“黑科技”的功劳,也有金融力量的托举。据《齐鲁晚报》报道,农户正是通过了农业银行( 601288.SH )的“惠农e贷”,才得以补齐资金缺口,赶在2025年病虫害高发期前配齐智能装备,参与农业银行与知名无人机企业联合组织的操作培训班,实现了买得起、用得好。
这样的案例,是农业银行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现代农业、推动农户科技转型的写照。与此同时,深耕县域、从田间地头获得的增量动力,也拉动农业银行的业绩稳健增长。
1、县域动力拉动业绩向上
农业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均边际上行,领跑同业——在农业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后,华安证券发布研报抛出上述观点。与之类似,平安证券也在绩后研报里点评,受营收上行和拨备反哺共同拉动,农业银行全年利润增长速度较前三季度扩大,盈利表现优于同业。天风证券名为《盈利持续向上》的研报洞察则认为,农业银行的盈利体现出经营层面的韧性。
2024年,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106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对比同花顺iFinD汇总的同期大型银行平均数据,农业银行的上述两项指标增速分别领先行业约2.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的业绩动力从何而来?
答案藏在“田间地头”——那里有蓬勃生长的庄稼,也藏着农业银行县域业务稳步增长的源头活水。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农业银行对县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末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这一增速高于全行整体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增速2.2个百分点。平安证券也发现,县域有力支撑了农业银行的盈利,并因此上调了对其盈利预测。
农业银行的规模、客户数量、网点数量等关键经营指标,都位居行业前列。该行坚持面向“三农”、专注服务乡村地区,把县域金融作为重点战略和发展方向。考虑到县域优势持续释放,平安证券在此次绩后研报里上调了对农业银行2025年—2026年的盈利预测,看好其继续维持较快的扩张速度、积极的信贷投放支撑业绩增长。
向县域农村倾斜金融资源,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也是一件值得凝心聚力做好的事。2024年年报透露,农业银行目前有5.5万名县域客户经理工作在乡村一线,在4万多个行政村聘任“金融村主任”,围绕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奔走。人才端,目前农业银行将全行招聘计划的50%以上用于县域,以持续倾斜配置薪酬资源,激励员工扎根一线。
这样的金融资源倾斜,给农业银行带来了丰厚的业绩成果。2024年,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在营收里的占比高达49.1%,“金融村主任”模式助力鄂伦春自治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践,荣获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是唯一获此荣誉的国有商业银行。
县域金融还带给农业银行带来优质的资产质量。据该行《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末,县域贷款不良率为1.21%,不仅较上年末下降3个基点,也低于全行整体的1.30%,对该行快速、稳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数智提升县域服务质效
近些年银行业的数字化竞争可谓百舸争流,农业银行也将“数字经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更在实践中融入了乡村与县域特色。
“掌上银行”是几乎每家银行都在重点发力的数字化领域,但竞争趋于同质化。农业银行的“掌银乡村版”在一众产品里脱颖而出,2024年月活跃客户数突破4802万户。这正是洞察到县域市场的客户需求,农业银行做出了差异化创新。
譬如为了解决县域客户贷款资料多、耗时长的痼疾,农业银行从数字化找到突破口。通过简化客户录入、无纸化资料采集、一键签字等方式,提升了农户申贷办贷的体验感,进而为目标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多元、智能的一站式线上服务。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推进,县域客户的金融理财需求也应运而生。农业银行没有将城市金融业务的模式生搬硬套到县域市场,而是针对目标客户高流动性、追求稳健、资金季节性等特点,依照需求打造“乡村振兴”系列理财产品,为乡村客户财富实现保值增值。
农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当年末该行个人掌上银行县域注册客户数达2.52亿户,县域月活跃客户数为1.15亿户。
高增的数据,中后台的数字化建设功不可没。为了持续深化为数万名工作在县域一线的基层员工减负,农业银行加快运营模式集约化转型,以科技赋能客户经理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客户服务上。
在广东惠州龙门县邬村,有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在上午收到水稻种植户的30万元贷款申请。当天下午,客户经理就能直接来到申请人的农田。在实地查看耕地面积后,现场使用移动PAD将信息反馈到银行,让田间地头成为可以一站式办理业务的“营业厅”。不一会儿,农户就顺利得到贷款审批。
从加大标签、模型、宽表等数据资产供给,到创新升级移动营销PAD等智能营销服务工具,农业银行不断完善数字化经营模式,给县域金融的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撑。
3、服务实体经济步履坚实
从县域市场获得强劲的业绩动力,用数字化促进经营质效全面提升,经过2024年,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特色愈发鲜明。
展望未来,凭借高质量的金融供给,继续把“五篇大文章”与三农特色紧密结合,农业银行将步履坚实服务于实体经济。
当“三农”遇见“绿色金融”,农业银行迸发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业务创新火花。生态修复贷、乡村人居环境贷、国家储备林贷……深耕县域金融一线的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一批专业度高、影响力强、市场认可的“三农”专属绿色金融产品,在过去几年间满足着农业农村多样的绿色金融需求。
广袤的土地赋予中国农业千百般富饶的姿态,也让农业银行的绿色金融项目在不同的水土里,展现出不同的精彩——吉林的“黑土粮仓贷”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福建的“武夷岩茶小微企业贷”成为当地茶产业发展的拳头金融产品,浙江的森(竹)林碳汇贷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竹产业改造升级和碳汇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为4.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9%,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以科技引领书写“数字金融”的大文章,农业银行也在不断激活县域的消费与信贷活力。该行标志性产品“农银e贷”贷款余额在2024年底达到5.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8%——这样的大幅提升,佐证了农业银行数字金融战略实施卓有成效。
在农业银行深耕的县域消费市场,该行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创新推广惠农分期产品,组织“县域旅游节”,用数字化的产品策划和营销,挖掘县域市场的消费动力,用金融力量助力当地居民拥抱更高品质的生活。
在“普惠金融”领域,农业银行依托横跨城乡的网点优势,主动扛起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责任。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网点覆盖所有建制县的金融机构,该行将把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延伸到乡镇的每一个角落,给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践行普惠金融。
针对普惠信贷业务特征,农业银行将数字化思路注入风险管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在监管要求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介绍,农业银行小微“云评分”体系不断完善,利用企业及其企业主工商、税务、征信、房贷、经营等多维度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信用评分,打通小微企业财务数据获取难、准确性低的堵点,把普惠金融发挥在最被需要的地方。
2024年末,农业银行央行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66万亿元,居同业第一。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3.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以金融力量托举458.18万户小微企业。
4、写在最后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宏大叙事里,农业银行坚持“农行姓农”,以更大力度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在绿色、数字、普惠等“五篇大文章”关键领域的创新与深耕,农业银行不仅为“三农”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也为实体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作为回馈,来自田间地头的县域业务,也给农业银行业绩向上增长,提供着强劲的动力。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