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中信银行零售利润占比为十年最低,个贷不良占不良余额44%

来源:博望财经 2025-04-21 14:12: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信银行零售利润占比为十年最低,个贷不良占不良余额44%)



文|小方

来源|财富独角兽

中信银行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达到2136.46亿元,较上年增长3.76%。其中,利息净收入1466.79亿元,非利息净收入669.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9%和7.39%。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685.76亿元,同比增幅2.33%。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64.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5亿元,增幅2.60%;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16%,拨备覆盖率为209.43%。

资产负债规模上,其总资产达95327.22亿元,增幅5.31%;贷款及垫款总额57201.28亿元,客户存款总额57782.31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03%和7.04%。

不过,2024年中信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税前利润为92.3亿元,相较于上年的159.35亿元,同比下降约42.08%,在税前总利润中占比降至11.4%,为十年来最低点。

01

零售转型十年努力,2024年税前利润占比为十年新低

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2014至2024年的业绩数据呈现出清晰的战略周期脉络。第一阶段(2014-2017年),零售银行业务经历了较为显著的扩张,零售银行税前利润从13.24亿元飙升至202.83亿元,实现约15.32倍的增长,零售银行税前利润占比从2.4%跃升至38.8%。



图片来源:整理自中信银行2014-2024年公开财务数据

第二阶段(2018-2021年),零售银行税前利润的增速趋于平稳,进入了阶段性调整期。2018年,零售银行税前利润157.32亿元,较2017年的202.83亿元,出现约22.44%的下降,零售银行税前利润占比回落至29%,与税前总利润的回升形成对比。

尽管零售银行税前利润维持在190亿-227亿元区间,税前总利润则稳步攀升至2021年的655.17亿元。这表明,银行在稳步推动零售与非零售银行业务协同发展的同时,也未放松对非零售银行业务的布局,进而推动了整体业绩的稳健增长。

2020年,外部大环境的冲击,导致其零售银行税前利润微降,这一过程中却展示出银行数字化渠道的抗风险能力,尤其在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时,数字化“基建”或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三阶段(2022-2024年),零售银行税前利润持续回调,2024年降至92.3亿元,占比也回落至11.4%,明显低于历史高点。零售银行业务面临挑战之外,其公司银行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业绩增长压力。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剪刀差”现象,虽反映了银行在传统零售模式与新兴轻资本业务之间的转型调整,但也映射了行业生态的深层变革。

这一转型过程既体现了银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逐步调整发展战略的适应性,也揭示了在实现多元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调整压力与阶段性变化。

回看中信银行零售转型十年数据的波动轨迹,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在变革浪潮中的战略调整,也显示了银行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寻找平衡的过程。

从初期依赖传统零售模式的快速扩张,到后期的数字化转型和非零售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布局,银行在持续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在多元化业务中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挑战。

而通过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零售银行业务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并为未来零售银行业绩恢复创造条件。

02

公司银行与利息、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个贷不良占不良贷款余额44.49%

尽管零售银行业务进入调整期,但中信银行2024年的公司银行业务表现可圈可点。

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899.66亿元,较上年增长5.03%,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44.91%。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利息净收入为1466.79亿元,较上年增长2.19%;非利息净收入为669.67亿元,较上年增长7.39%。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公司银行的表现有助于中信银行稳定收入来源,尤其是在息差收窄和资产荒的背景下,稳定的公司银行收入成为银行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关键支持。

此外,非利息净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7.39%,达670亿元。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金融市场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的较好表现。

中信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在2024年表现较好,尤其是在债券投资和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收入增长,增强了银行的收入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财富管理方面,理财子公司规模的增长和私人银行业务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了非利息收入的贡献。

随着银行理财市场的逐步成熟,银行在资产管理、理财产品和高净值客户群体的拓展方面也取得成效。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信银行理财管理规模近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超15%;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创 9,600 亿市场纪录。这些业务的增长为银行带来了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并为未来的盈利增长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通过公司银行的持续增长,银行能够巩固其收入基础,并增强在大客户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为银行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缓解了零售银行业务下滑带来的盈利压力。

不过,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不良率的上升值得关注。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余额由2023年的276.68亿元升至295.8亿元,增长约6.91%,占不良贷款余额664.85亿元的44.49%;不良率由2023年的1.21%上升至1.25%,增幅约3.31%。



图片来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据其年报,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达2.5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年报指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客户收入水平与还款能力趋势性下降,信用卡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承压。”

尽管公司银行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较好,个人贷款的不良问题仍是中信银行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中信银行或需要进一步提高个人贷款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优化风控体系和合规管理,以确保业务的健康发展和盈利水平的稳固。

03

罚单频现,面对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处罚事由与贷款不良风险或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当贷前尽调、资金流向监控出现问题,个人贷款乃至整体风险敞口或难免扩大。

梳理中信银行2024年收到的部分监管罚单可知,过去一年,其部分分行及下属机构,在多个环节存在合规问题,导致了多次监管行政处罚。

具体来看,2024年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阳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洛金罚决字〔2024〕38号)显示,中信银行洛阳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检查不到位等违法违规事实,被行政处罚罚款115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2024年6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疆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乌鲁木齐青年路支行、北京路支行、南湖北路支行分别因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审核不严、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账户、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等问题,被罚款合计97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2024年12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金融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豫金罚决字〔2024〕232-249号)显示,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本部及其下属机构因“银承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部分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禁止性领域”等问题,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合计达580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然而,合规问题未随年份更迭而改善。进入2025年,中信银行仍因同类问题遭到处罚。

2025年1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照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日金罚决字〔2024〕21、22号)显示,中信银行日照分行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问题,被罚款30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3月21日,因贷款管理不审慎等问题,云南金融监管局对中信银行昆明分行罚款35万元,对分支机构罚款80万元。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甬金罚决字〔2025〕20-22号)显示,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因存款业务管理不审慎等问题,被行政处罚50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由此来看,中信银行或有必要在信贷管理、风险控制和合规体系的建设上加大力度,确保银行能够在合规框架下稳健发展。

未来,中信银行也有必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投入,提升风控决策效率、风险预警的精准度与响应速度。通过加强风控技术的投入和完善信贷审批流程,能进一步有效防范不良贷款的增长,为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中信银行也可借此契机,提升市场对其合规和风险管理的认可。与此同时,面对合规管理和风控体系的挑战,该行或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文化的建设,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从源头减少风险和不良。

整体来看,在经历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挑战和合规管理的压力后,中信银行面临着如何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其能否在未来实现零售银行业务重振和整体盈利进一步增长的双重突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