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迈信林:从“精密制造”到“AI智算生态”的跨越式增长

来源:银柿财经 2025-04-28 08:1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迈信林:从“精密制造”到“AI智算生态”的跨越式增长)

4月25日晚间,迈信林(688685.SH)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公司2024年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62.35%;归母净利润4554.29万元,同比增长198.73%。公司拟每10股派1.57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283.20万元(含税),占本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达50.13%。

这一增长动能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1.88亿元,同比增长168.82%;归母净利润4049.58万元,同比增长407.62%,扣非净利润增速更高达521.27%。  

迈信林的业绩增长正是业务自身源源不断的增长活力。一方面,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板块的来料加工订单持续增加,同时公司对工艺技术与设备进行了升级,整体产能及加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开展算力相关服务及销售业务,增加销售收入。

深耕主业 精密制造基本盘稳固

迈信林始终将提升技术先进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经过十数年的发展与沉淀,迈信林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在技术、产品、客户群体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船舶、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

2024年,公司通过新客户导入及存量客户订单增长,主营业务收入持续提升。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工装和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分别实现营收3.24亿元、8357.19万元,同比增长46.98%、21.57%,毛利率同比增长4.07%、4.42%。

研发是科技公司的立身之本,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011.94万元,同比增长达19.10%。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12项核心技术,其中11项系公司自主研发取得,1项系公司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吸收取得。公司目前拥有近百名研发人员(包括核心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培养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梯次发展格局,为未来发展提供空间。公司还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24年,公司根据产业趋势和战略规划,进一步收购了控股子公司郑飞机械的股权。此举优化了管理架构,提升决策效率,通过资源整合确保在运营中发挥最大效能。郑飞机械在飞机挂架制造和装调技术方面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公司利用这些技术优势,推动产品迭代,并通过郑飞机械的成熟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覆盖范围,在有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使得多元化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和生产水平提高,军用技术逐渐被转向民用。技术进步和政策利好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航空航天零部件行业,进一步推动其市场化进程。迈信林在立足航空航天领域的同时,将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逐步推展至多个行业,形成了民用多行业精密零部件业务,包括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持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延伸产业链深度,并以此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公司产品深受市场认可,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持续发展,该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航空航天产品要求严格,大多使用耐热、韧性、耐腐蚀等特等材料。高性能制造要求精准保证零件高端性能,涉及复杂加工特征和多因素关系,对包括尺寸、表面完整性与性能建模,以及对工艺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和制造智能化亦是行业发展趋势,涉及数字化管理、MES系统应用、智能制造集成,以及智慧工厂体系构建等,可在实现高效信息互联和生产过程监控的同时,实现成本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算力服务增量爆发 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业绩爆发并非偶然,这同样少不了基于对产业趋势的前瞻性布局。迈信林正在从“制造专家”战略转型到“智算先锋”。

公司围绕战略规划,重视新质生产力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业务。通过建立高性能算力中心,汇聚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支持,服务科研机构和企业。市场拓展方面,公司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中国电信、北京城建、东吴证券等客户的青睐,这些合作不仅带来稳定收入,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支撑公司持续发展。

此前,迈信林控股股东分别转让5.00%股份给白冰和徐迎辉,引入战略投资者。白冰所创立的光子算数(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子算数”)专注于光互联算力集群系统的构建、交付与运营,徐迎辉及其团队在国产算力中心机房建设、配套采购、客户服务层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迈信林以控股子公司瑞盈智算和瑞芯智能为主体切入算力服务赛道。截至目前,两家控股子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业务销售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8亿元。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算力服务及销售业务毛利率高达82.18%,算力业务的持续推进将会对公司2025年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算力业务,迈信林还与光子算数在光子芯片业务方面开展合作。光子算数专注于光电混合计算,其自主研发的光互联芯片与国内GPU芯片适配,形成高性能光互联算力卡与集群产品,性能比传统GPU方案提升3倍-5倍。可确保国内大模型算力需求,提供一体化模型开发运维平台,满足AI大模型训练推理的算力、网络、存储需求,为用户带来高效、高性价比的算力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持续领先,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多项权威认证,2023年已进入城市级算力中心。目前光子算数服务的客户包括浪潮、中科睿芯、宝德等。

2025年2月,瑞盈智算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开发的“Rewin-AI Helper”模型在苏州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上线。该模型结合包含优势产业、创新平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信息的本地知识库进行了优化。迈信林及瑞盈智算将与苏州算力科技进行数字政府、数字金融、数字医疗、生物信息等领域的资源对接和深度合作,打造全链条“共创共赢”的算力生态产业体系。

算法的提升并非完全站在算力需求的对立面

DeepSeek R1系列模型的发布,对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深刻变革。但DeepSeek带来的算法效率的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的用户和场景的加入,推动大模型普及与应用落地,重构产业创新范式,带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算力建设。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为725.3EFLOPS,2025年将达到1037.3 EFLOPS,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 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并在2028年达到2781.9 EFLOPS,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和通用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6.2%和18.8%,较上一版本预期值33.9%和16.6%有显著提升。

根据《报告》,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2028年将达到552亿美元。

另据IDC的《中国半年度加速计算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2024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1亿美元,同比2023年增长134%。其中GPU服务器依然是主导地位,占比达到69%。同时ASIC和FPGA等非GPU加速服务器高速增长,占比超过30%。

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算力正在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展望未来,随着工信部“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算力需求激增。苏州市规划建设8000P算力规模的太湖智算中心,迈信林子公司深度参与其中,抢占区域战略资源。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样催生算力服务需求。以航空航天为例,零部件设计仿真、生产流程优化等场景均需高性能算力支持,迈信林“制造+算力”双引擎模式精准卡位。  

通过“精密制造筑基,算力服务拓疆”的双轮驱动,迈信林不仅实现了业绩爆发,更在AI与产业融合的浪潮中占据先机。尽管前路挑战犹存,但凭借战略定力与技术创新,公司有望在智能制造与算力经济的交汇点上,书写新的增长传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