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科创债新政效应初显:银行券商创投机构竞相布局 首日拟发规模突破700亿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09 11:49: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科创债新政效应初显:银行券商创投机构竞相布局 首日拟发规模突破700亿)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科创债新政迎来市场热烈反响,科创债发行初现“井喷”。

5月8日,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科创债新政发布仅一日,已有超30家企业密集发布科创债发行公告,计划发行规模合计超7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发行主体类型显著丰富,涵盖证券公司、银行及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等多类市场主体。

前一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一大亮点是在发行主体上新增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同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进一步提出细化支持措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科技创新债券政策的全面升级意义深远。政策通过扩大发行主体范围,不仅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产品谱系,更构建了系统化的配套支持机制。在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背景下,这一新政将显著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领域的融资支持效能。

抢滩科创债

经济观察报根据公开信息梳理,截至5月8日晚间,包括券商、银行、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机构在内的32家企业公告创新债发行计划,合计发行规模上限达719.5亿元。

银行板块成为科创债发行主力军,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四家机构计划发行规模分别为2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及50亿元,共计450亿元,这些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券商方面,记者获悉,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证券、平安证券、银河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华福证券等12家证券公司已在沪深交易所发布科创债发行公告,合计拟发行规模达177亿元。其中,招商证券本次拟发行50亿元,位居发行规模榜首。

据悉,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基本是将70%的资金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多项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为科创领域开辟了中长期增量资金,进一步提升了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机构同样踊跃。北京、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的亦庄投资、无锡创投、元禾控股、安徽国资运营公司和鲁信创投等8家股权投资或创业投资机构合计拟发行40.5亿元科创债,以专项支持区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此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债主体均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立讯精密、科大讯飞、牧原食品、中金环境等8家企业拟发行科创债上限达52亿元。

政策组合拳

近期,国内政策层针对科创债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形成多层次、全链条的金融支持体系。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若干举措。

《公告》发布之际,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同步配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进一步提出细化支持措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通知,为加大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从即日起全额减免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内成员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标的的现券买卖交易手续费,减免期为2025年至2027年。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一系列针对科技创新债券的政策“组合拳”有助于精准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未来,科技创新债券有望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枢纽。

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等部门,积极准备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市场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小建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不仅可以拓宽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债券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平安证券认为,债市“科技板”落地,科创债将迎来供需两旺。该机构提到,监管在2021年统一了绿色债券支持目录,当年绿色债券发行量增速高达45%。今年监管不仅统一了科创债规则,而且拓宽了发行主体,并为股权投资机构创设了风险分担工具。在政策支持下,今年科创债发行量或放量,金融机构和国有股权投资机构或贡献更多增量。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科大讯飞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