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度,现在成了几流公司?)
文丨古芳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4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6】
“市场变化非常迅速,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应该说,是我自己从业30年来没有见过的技术迭代速度。”5月7日,在百度内部颁奖活动中,创始人李彦宏说道。
看来,他也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压力。问题是,身处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起了个大早的百度,现在又到底算几流公司了呢?
1
AI时代的百度,领先的有些模糊
正经社尝试用百度自家的大模型产品来回答这个疑问,文小言给出的答案是:“百度属于技术驱动型的一流企业。”
更有意思的是,文小言还直言不讳地给李老板指出,如果在百度布局的新业务上不能保持优势,则会沦为二流企业。
同样,不妨再来看看DS的回答。DS指出,百度只能算是二线科技公司。但是与文小言不同,DS强调,如果百度能转型成功,或许有机会跻身一线。
不难发现,在这一问题上,两家不同的模型,给出了不同的评价。这当然与大模型各自的训练参数有关。
不过,在4月24日,国内知名经济智库赛迪顾问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中,百度处于前三位置,与阿里、华为同处于顶尖阵营。
客观来看,该排名可能参考了百度大模型的综合性能。以文心 4.5为例,百度的确在多模态异构专家扩展技术上实现了更进一步,就如同根据图像、视频、文字等不同领域,给智囊团请来了一群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并且通过一套自适应模态感知损失函数,让“专家”们可以实力相当,也就更能完成协作,执行复杂跨模态任务的处理。
单从这个角度看,百度在AI领域似乎又算领先了。
显而易见,上述几方对百度所处的位置有着不同的意见。
考虑到百度以互联网身份起家,正经社试图将其与几个大厂进行对比,站在经营和营收的角度去审视,以期更为客观。
2
昔日BTA,辉煌已成过往云烟
过去,百度被誉为互联网的头部玩家,与阿里、腾讯并称“BTA”。
如今,百度在互联网大厂中已被挤下了顶级头部阵营的牌桌,从营收看: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京东、拼多多处于2000亿元规模以上;百度则为1000亿元+规模级别,排名甚至与一家卖房子的企业接近了。
即使是从市值角度看,百度也没能占上风。以QuestMobileicon公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TOP10榜单”为例,前三名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这三位互联网老兵,紧随其后的还有小米集团、美团等互联网大厂。
结论是,从市值角度,百度在互联网大厂里面也没有体现出优势,甚至已经快处于第三梯队,彰显了BTA时代一员大将的“落寞”。
3
总是起大早赶晚集,开拓力受质疑
正经社发现,在外界不少人眼里,百度总是一个起早床赶晚集的企业。从团购到外卖,从电商到短视频再到自动驾驶……这家手握重金的公司,似乎演绎了一场“技术理想主义如何被流量焦虑肢解”的荒诞剧,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机会。
比如,百度是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2013年布局自动驾驶,2017年高调开放Apollo平台,一度比特斯拉更接近未来。可随着华为ADS系统的发展,车企的主流合作商已经很少看到有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影子了。这场耗资不少的投入,最终换来的,貌似更多体现在了财报里的“L4战略收缩”五个字上。
甚至,连百度投资的极度汽车,也做到了关门歇业的地步。
由此可见,百度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业务布局方面,已经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即使把时间线往上拉一点,百度外卖也被美团和饿了么打到了消失。至于曾经的糯米团,更是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了淘汰对象。
虽说当前的百度智能云仍有机会三分天下,不过份额却被阿里和华为以较大优势碾压……
重磅发力业务接二连三地失落,很难不让人怀疑,百度的开拓能力究竟如何?或者说,这个答案只有百度自己最清楚。
眼下,大厂们正在AI领域竞争得你死我活。未来的百度,还能靠AI赢得一席之地吗?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在评论区继续讨论并持续关注的问题。【《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百度集团-SW(HK|09888)$$百度(NASDAQ|B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