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行、交行,出手!)
交通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该行拟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债券通),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50亿元,期限为3年;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50亿元,期限为5年。品种一和品种二的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募资将用于发放科技贷款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在此之前,两家银行均参与承销了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其中,农业银行于5月11日发布消息称,该行于5月9日承销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涵盖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家科技型企业,以及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家股权投资机构。 5月9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成功助力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为2亿元。该项目为科技创新债券政策推出后的全国首批项目之一,同时是上海地区首只纳入创新试点的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 科创债市场有望持续扩容 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完善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同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细化支持措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 新政发布后,银行、券商、股权投资机构等积极响应。以银行为例,国家开发银行于5月9日成功发行首批3只科技创新债券,合计规模为200亿元;工商银行也于同日落地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200亿元。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渤海银行等相继披露发行计划,拟发行规模合计超300亿元。此外,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成功承销了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发行起始日自5月8日起的科创债合计计划发行规模达1425.89亿元。发行主体中,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占比近五成;发行期限也以中长期为主,近八成为三年及以上,意味着后续相关科创企业将获得稳定的中长期金融“活水”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端持续发力下,科技创新债券项目正加速推进并落地,而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扬帆起航,科技金融发展也将迎来新篇章。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在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上,丰富金融供给、支持科创融资是重要一环。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是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具有诸多积极意义。 具体来看,一是可以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提供多样化融资工具,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二是可以加大中长期债券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引入稳定资金来源,支持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并提高市场包容度;三是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优化,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金融生态,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的重点之一是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发行债券。 “股权融资在资金注入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控制权稀释等问题。因此,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可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市场化程度强、投资者多元化等优势,不断推出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专项创新产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支持科技型企业获得持续的中长期融资,有助于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董希淼表示,应加快形成并不断完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展望未来,华福证券表示,预计会有更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参与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这将促使科技创新债券品种不断创新,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扩张。 兴业证券表示,预计科创债发行增量将主要由金融机构贡献,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或将成为科创债的重要发行人。
编辑:格林 校对:纪元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