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钛合金热潮下的天工股份:消费电子新材料引领者登陆北交所)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文华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自苹果iPhone16 Pro及iPhone16 Pro Max系列全系标配钛金属中框后,有关钛合金在智能手机应用的消息更加密集爆出。今年,钛合金在智能手机的应用再迎好消息。
5月10日,苹果公司给供应商提供的出货目标指引是: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中信证券认为,苹果进入折叠屏市场的消息,为相关供应链的材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月13日,三星Galaxy S25 Edge正式发布。作为三星2025年的重磅产品便采用了航天级钛合金中框。
不独苹果和三星,国内品牌也在加速布局。小米宣布旗舰手机小米14 Pro钛金属特别版中运用了钛合金,且市场反响热烈,雷军表示“供不应求”;OPPO发布的最新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5同样采用了钛合金天穹铰链。
毫无疑问,钛材成为材料行业的新热点。
事实上,钛材的火热并非毫无征兆。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市场的蓬勃发展,行业下游需求复苏。性能卓越,兼具轻量化、高强度、抗腐蚀等特征的钛合金材料,在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由此,钛材料相关企业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其中,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股份”)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及卓越的产品品质,走在钛及钛合金材料领域的前沿。
5月13日,天工股份正式登陆北京交易所。这样的局面,进一步印证了天工股份作为“民用钛合金第一股”的潜力。
(图 / 第一创业 一级半投资官方公众号)
天工股份被市场看好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其未来的成长性?
1、老赛道焕发新生命力,玩家趁东风起飞
钛,是一种银灰色轻质金属,与少量铝和钒混合后,可以形成强度高、耐腐蚀的钛合金。自20世纪50年代起,它便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飞机发动机构件、骨架、紧固件及起落架,海水淡化的加热器,甚至骨科牙科的植入物等,都有它的身影。
《2022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称,2022年我国钛加工材用量最大的领域是化工,其次是航空航天,前者需求占比51%,后者需求占比23%。但需要注意的是,钛在某些领域的用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化,钛在上述领域的用量已经接近或已达到周期高点,如房地产、化工行业等。
近年来,手机厂商们发现,钛金属的高强度特性远胜于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等常见手机材料。采用钛合金制作手机外壳,能显著提升手机的抗摔、抗刮、抗压等性能,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由于钛合金的重量仅为同体积钢铁一半的轻量化特性,更加速了手机用材的革命。同时,钛合金在智能穿戴设备、折叠屏铰链等消费电子领域也在加速渗透。
由此,钛材这个古老的赛道,开始涌现出新机会。招商证券曾预测,消费电子是钛材应用增长最显著的领域。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加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未来钛材在该领域的应用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在此背景下,天工股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开资料显示,天工股份从事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将原材料海绵钛与其他金属元素通过配比、熔炼、锻造及各种精加工工序,制作成能最大程度发挥钛及钛合金材料技术性能的产品。
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用钛材的先行者和主要供应商,天工股份凭借对钛材在民用市场应用的密切关注和敏锐洞察力,于2019年便前瞻性地为钛材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投入大量研发费用,成功实现高效便捷、组织性能优异、均匀性稳定、成本受控的短流程消费电子用大卷重钛合金盘圆线材的制备工艺。
到了2023年,当苹果新机首次采用全新航空级钛金属边框的消息发布,引来消费电子用钛材料市场大爆发之际,天工股份的先发优势更加明显。
2、重研发、重创新,可持续发展是王道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工股份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钛材行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经过多年研发和生产实践,其已在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优化、运营管理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
重视研发、重视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天工股份比较明显的企业特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天工股份已取得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这一积累也助力其在高端产品制造与成本控制方面始终保持市场先进水平,一些可以影响行业的技术革新及成果也在持续涌现。
在产品创新层面,天工股份成功研发出符合下游客户要求的各类消费电子用钛材,率先应用于多家消费电子市场主导品牌的高端机型。其产品卷重可达150kg以上,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和2024年版)中列示的大单重钛合金盘圆丝材。
同时,天工股份根据市场需求持续开展产品创新,先后研发出增材用高抗冲击低成本钛合金丝材、航天航空用耐高温型轻质钛合金等创新型产品。
在技术和工艺创新方面,为满足消费电子用钛材对质量、性能、ESG等多方面的严苛要求,天工股份在多年研发和积累过程中就相关核心技术及在生产工艺上的具体应用做出了诸多创新。如钛及钛合金纯净化熔炼技术、大盘重钛及钛合金线材生产技术、高强度TC18钛合金生产技术、眼镜架用Ti-4Al-22V丝材生产技术以及基于TRIP效应的低温固溶增塑技术等。
产品、技术的创新,让天工股份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钛及钛合金材料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天工股份实现了短工艺流程生产,简洁的工艺可以快速实现从海绵钛原料到线材成品交付,大幅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加之短工艺流程可以减少材料工序损耗,使得生产成本更低,由此天工股份也获得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天工股份在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去年1月天工股份首台电子束冷床炉(EB炉)顺利投产,先后攻克AL元素挥发损失、氧元素均匀控制等难题后,今年3月,其二期EB炉项目热试也取得了成功,直径720mm的10吨钛锭顺利出炉。经过一系列严格检测后,该钛锭的表面质量与内部组织均达到工艺标准。
(图 / 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官方公众号)
一二期EB炉的进展,意义重大。在我国钛行业市场上,中低端产品因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的产能却明显不足。因此,天工股份此举有望提升我国钛材产业在高端产品方面的全球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EB炉是环保型熔炼设备,相较于VAR炉更符合ESG发展趋势下的环保要求。
3、产业集中式发展,行业龙头未来可期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钛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公开数据显示,在产业发展规模方面,2024年我国钛材产量约为17万吨,同比增长7%,占全球总量的65%;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2024年钛材消费量约为15万吨,应用结构仍以化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但3C行业用量还在持续增加。这也要求我国钛材产业必须研发更多的新产品,以满足国家高端制造业对高性能钛合金的迫切需求。
此时,已经抢跑一步的天工股份,实际上已经拿到了“抢跑券”。
具体到目前钛材需求爆发的消费电子领域,作为新兴应用领域,下游零部件市场发展并不成熟,能够为3C品牌批量供货的厂商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天工股份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客户集中度较高。
在其公开的大客户中,常州索罗曼排名第一。2022年双方展开战略合作,天工股份为其供应消费电子用的钛线材产品。当年,天工股份对后者的销售金额为10686.32万元,占营收比重为27.88%。
作为“果链”公司,常州索罗曼与苹果公司有着多年的合作经历,因此在苹果采用钛合金后,与之相关的企业迎来利好。2023年,索罗曼实现销售额23亿元,入库税收1.9亿元,获2023年度重大贡献奖、工业五星企业、纳税百强企业奖和工业亩均效益奖。
长期稳定的合作,蓬勃发展的行业,使得天工股份各项经营指标表现较为稳健。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天工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3.8亿元和10.4亿元。并且,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天工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也有了较大提升,近三年分别为12.18%、26.63%和27.23%,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34.32万元、7030.69万元和17511.30万元,盈利能力获得较大幅度提升。到了2024年,虽然增长态势有所放缓,但基于多年的行业深耕,天工股份早已成为赛道中的优秀选手,未来的增长潜力持续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招股书数据,天工股份持续上升的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市场上同类型企业。可以预见,未来其增长空间还将持续扩大。
“2024年,我国钛产业保持总体平衡发展态势。钛产品产量持续增长,钛产业呈现集中式发展。”在2025年钛锆铪钒分会年会暨钛谷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如此说道。
从当前的产业情况来看,深耕细分领域的高端企业凭借各自优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趋势。相对地,那些半流程、中小企业经营则相对困难,盈利稳定性较差,行业也呈现出“强者恒强”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看,行业头部玩家天工股份的未来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