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乳业:利润创新高、持续高分红,股价回升至2年高点机构唱多)
来源 | 财经九号&九号观察
作者 | 胖虎
2024年乳品行业受大环境影响整体承压,甚至个别头部乳企都出现了业绩爆冷现象。行业红海之下,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的选择就成为能否突围的关键。
在这方面,新希望乳业(以下简称新乳业)或可给行业提供优秀的研究样本。
1
聚焦低温鲜奶赛道坚持“鲜立方战略”
利润创下新高、盈利能力提升至行业高位
据新乳业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7亿元,营收规模连续三年突破百亿,保持行业头部地位;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4.8%,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利润规模创下新高。
从上市头部乳企的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新乳业的利润增速排到第一。
一季报则显示,今年前3个月,新乳业业绩进一步提升,营收、利润双增,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更是大增48.46%。
与此同时,新乳业的盈利能力连续5年提升,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表现均创下自身5年来的新高,年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36%、5.15%,同比分别增长1.5、1.2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盈利表现更是高于2024年全年水平,毛利率、净利率水平进一步提升至29.50%、5.25%。从上市乳企的盈利水平看,新乳业的盈利能力在行业内也处于高位。
新乳业能保持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得益于新乳业战略选择正确。
新乳业董事长席刚就曾提出,在乳品的存量市场中,能够找到的增长机会几乎只有替代性选择和结构性机会。低温鲜奶赛道就是为数不多的机会,从市场上看,低温鲜奶的渗透率由2020年的23%升至2024年的41%。
新乳业正是抓住了低温鲜奶赛道带来的机会红利,该公司坚持“鲜立方战略”不动摇,通过与头部乳企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全面推动落地执行。
据年报披露,2024年新乳业的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均取得中高个位数增长,低温品类占比持续提升,新乳业的过半营收来自低温产品,高端鲜奶和低温调制乳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此外,新乳业还围绕“鲜酸双强”持续培育战略品类,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立体化覆盖持续渗透,实现市场份额稳步增加。比如,新乳业的中高端“24 小时”系列品类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 15%。低温酸奶中,特色酸奶品类表现更好,全国性品牌“活润”、“初心”在2024年实现双位数增长。
1
分红比例逐年提升创新高,
股价回升近两年来高点
新乳业在业绩向好的同时,回报投资者方面也十分慷慨。
若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4年每10股分红2.5元,加上中期每10股0.35元的分红,2024财年累计2次现金分红达2.453亿元,占该年度归母净利润的45.62%。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不仅实现了多次分红,而且现金分红比例创下了新高。作者注意到,近5年来新乳业的现金分红水平均随着利润规模的增加,处在逐步提升之中,近三年现金分红比例更是明显提升,2022年至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20.39%、29.97%、45.62%,净资产回报率更是连年创下新高,2021年至2024年,ROE水平分别为11.8%、14.05%、16.76%、19.09%,给予了投资者丰厚回报。
在资本市场上像新乳业这样业绩长期稳健向好、分红预期稳定且慷慨的好公司,自然会成为投资者持有的好标的,上市公司的长期主义价值也更加凸显。
反映在股价方面,新乳业的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发布年度业绩次日,新乳业股价一度大涨近5个点,股价也触及18.1元的阶段高位,从目前的股价水平来看,新乳业股价已回升至近两年来的高点,较去年6月份的股价表现更是翻番。
截至5月9日收盘,今年以来新乳业累计涨幅已高达23.34%,在食品饮料板块涨幅居前。
3
券商机构密集调研,多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据新乳业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近期中金财富证券、中信证券、华西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以及博时基金、华富基金、银华基金、国泰基金、惠通基金等多家基金机构对新乳业开展调研,显示了新乳业在业绩增长的良好表现和业务模式的有效转型之下,资本市场对其的青睐与期待。
华鑫证券给出的研报表示,看好公司“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提升企业价值,五年实现净利率倍增”的五年奋斗目标,继续坚持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方向,通过渠道立体化,提升核心区域终端市场渗透率,维持新乳业买入评级。
中邮证券研报则认为公司新乳业2025年收入逐季向好、净利率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及净利润仍保持较高增长,同样给出买入评级。
据公开信息显示,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2家。对于新乳业后市的业绩表现以及目标价,多家券商机构都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信息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上市公司公告、同花顺财经、东方财富网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